無人商店即拿即走 新零售玩轉人工智慧
唐山古冶區的市民在24小時智慧無人便利店內選購商品後掃描二維碼付款。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新零售,就是以資料驅動的人、貨、場的重構,而資料又來源於消費者。天貓新零售平臺客戶轉型與市場戰略部負責人楊海認為,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零售革命”。
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的消費行為令傳統的零售方式難以為繼。而人工智慧技術近年來成為了零售市場上的“救命稻草”。無人便利店、無人配送車、智慧客服等等,都是人工智慧與新零售結合的產物。
無人商店即拿即走
日前,上海虹橋開了一家無人便利店。兩個入口、一個出口,店內所售商品與普通便利店無異。特殊的是,消費者在這裡無需排隊結賬,即拿即走。這是怎麼做到的?
便利店通過在天花板和貨架上安裝攝像頭來識別商品、捕捉消費者動作。目前,各無人便利店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技術識別商品。一是條形碼,需要消費者自己掃描商品條形碼進行付款;二是RFID(射頻識別)技術,這要求商家在每個商品上貼上RFID標籤;三是計算機視覺技術,主要應用於視覺結算臺和智慧冰櫃等產品。
有了這些識別技術,消費者只需在進店前開啟小程式,開通免密支付,掃碼進店,離店後手機便會收到扣款簡訊。這種即拿即走的方式不僅降低了店鋪的人力成本,也令那些被解放的人力可以有更多時間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除了降低成本,新技術還將應用於採集和分析使用者資料上。雲拿科技合夥人張一玫曾表示,分析使用者資料,有利於降低便利店貨損率,提高進貨精準性,提高使用者體驗。目前,雲拿在上海虹橋機場開設的無人便利店最多可同時容納至少20人左右,結賬速度在8-10秒鐘內完成,準確率為99.9%。
無人配送提高效率
今年6月18日,京東在店慶之日正式啟動了無人車配送貨物的首次嘗試。20餘臺小巧的無人車取代了行色匆匆的快遞小哥,似乎預示著無人配送時代的到來。
為了確保安全,京東無人車配備了雷達和感測器以便進行360度環境監測,不僅不會撞上來往車輛、行人,還能自動識別交通訊號燈。
為了提高效率,京東無人車配備了人臉識別系統。即將到達目的地之前,系統自動給使用者傳送取件資訊,使用者通過人臉識別或手動輸入取貨碼進行提貨。
除了京東,美團也於今年推出了無人配送車“小袋”。高精度的演算法配合精心設計的車輛底盤、傳動系統、內容結構和照明系統,“小袋”可以在複雜路況下自動躲避障礙物並自動規劃路線,在室內外多場景下更加靈活地實現配送外賣產品的任務。
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無人配送車進駐小區。目前,京東已經投資了100億元用於無人車智慧產業基地專案,致力於物流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的研發。而美團也在試運營能夠與電梯互動的機器人用於完成樓宇內的配送服務。
智慧客服未來可期
“智慧客服”的概念已經流行了很多年,然而市面上所謂的智慧客服只是“鸚鵡學舌”,並不能真正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有時過於僵硬的反應甚至還會激怒使用者。近年來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讓各大企業看到了智慧客服行業的曙光。
日前,谷歌推出了一款名為“Contact Center AI”(人工智慧客服中心)的產品,集虛擬助理、智慧資訊發掘和情感分析等功能於一身,以幫助客服人員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提升使用者體驗。這款產品的任務不僅僅是替人類接電話,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完成與使用者之間的多輪對話並根據使用者的指令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它還能輔佐人類更好地接電話,當用戶指令超出AI處理範圍轉接至人工客服時,它負責為人工客服提供相關資訊以供參考,確保為使用者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在國內客服市場上,智慧客服的使用率僅為31.5%,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公司已經紛紛佈局智慧客服領域,智慧客服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