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廣告投放從此不再難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被浪費掉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一百多年前,百貨商店之父John Wanamaker就一語戳中了所有廣告主投放的痛點。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的傳播形式打破了原有營銷的架構、格局與流程,承載優質使用者的自媒體,從簡單的傳播渠道,演變成包括創意、傳播、使用者、互動乃至銷售的營銷平臺。
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自媒體出現井噴式生長,圍繞自媒體平臺的營銷廣告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廣告增長的渠道之一。
自媒體廣告投放成了企業主廣告投入的重中之重。
就在前不久,"女流氓"咪蒙自曝頭條報價45W,二條22萬,而在建號初期咪蒙曾自嘲"首單報價2萬還被砍了5千元"。不少廣告主還在猶豫花45萬在"咪蒙"上投一條廣告到底值不值的時候 ,某品牌已經閉著眼睛砸出了這45W。

時間軸再往前拉一點,新世相策劃的"逃離北上廣"在短時間內迅速發酵,影響深廣,被稱為自媒體廣告營銷"教科書級案例"。市場的喧囂讓人感覺到:投放自媒體廣告就是一場腎上腺素的角逐。
但是在這背後,我們也看到了困境。
自媒體資源新碎多
微信公眾號超2200萬,加上微博大v,再考慮到QQ空間、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等自媒體平臺層出不窮,自媒體資源十足富裕,但是碎片化、不集中,缺少統一的資源整合平臺。
投放需求匹配困難
拿微信公眾號來講,2200萬自媒體魚龍混雜,營銷水號、資料造假等黑幕的存在,讓廣告主無從辨別,報價虛高導致行業混亂。讓廣告主要找到精準的投放平臺變得困難重重。
此外,由於主流平臺與自媒體受眾和使用者需求不能有效對接,導致經常出現非目標客戶群體的投放。但是,在這一點上——本邦社媒直賣網一直做的很好,堅持本心,持續打造精準對接、零差價平臺。
傳播效果難以追蹤
廣告主能看到的投放效果僅限於閱讀量、點贊量、轉發數以及平臺給出的指數。真可謂是,難求100000+ ,止步100000+,遮天蔽日100000+。但對平臺投放效果的監控和評估不完善,成為廣告主與自媒體合作的難點。
投放執行流程繁瑣
很多自媒體大號都是主編一人起家,從而缺少專業、高效的團隊來支援商業化執行。廣告投放並非一篇軟文的交易,而大額的廣告投放,往往是線下建立關係和信任度,至於溝通和執行等環節在線上進行就可以了。當然,也不排除自媒體人風格獨立,需求溝通難度大、合作形式單一,執行流程繁瑣等情況,最終導致交易不成、朋友難做的尷尬局面。

基於所有廣告主的痛點,自媒體廣告營銷平臺--本邦社媒直賣網應運而生。
你們是否想象過這樣一幅場景,從你有意向投放自媒體廣告到匹配、策略、投放、效果追蹤、優化服務整個流程走完,自己不需要一頭霧水,不需要通過苦逼的加班來實現,本邦社媒直賣網全程為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