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邏輯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批判性思維、策略思維的區別
撰文/王朝傑
一、邏輯思維講什麼:
人類的思維可以分為形式+內容(如何思考+思考什麼),邏輯思維研究的是如何思考的問題,也就是抽象思維,側重於概念思考(我們的日常思維中經常夾雜形象思考);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1、研究內容涉及概念的定義(內涵+外延), 比如人的概念是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動物(種+屬),外延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等一切人; 2、推理的形式(也叫論證),有兩種, 1)歸納推理,是概率推理,不是百分百的, 比如歐洲人幾百年來看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歐洲人歸納出天鵝是白色的, 這就是歸納推理;但歐洲有一天去了澳大利亞看到了黑色的天鵝, 於是結論也就是天鵝都是白色的就要修改了; 2)演繹推理:根據假設的前提,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前提是真的,結論一定是真的, 這個真是百分之百的。比如所有人都會死,孔子是人,所以孔子會死。 </code>
如果你給出一個觀點,你就要證明它!證明這個觀點,就用到演繹和歸納。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3、邏輯思維的三大法則: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同一律是: 如果一個思想是真的,那麼它就是真實的;矛盾律是:任何思想不能既是真實的, 又是虛假的;排中律是:任何思想要麼是真的,要麼是假的。 </code>
不論是戰略思維、系統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一切聚斂性(方向)思考(創造性思考的方向是發散性思考)的基礎都是邏輯思維;
推薦幾本相關書籍:個人還是想推薦金嶽霖的《形式邏輯》,這本書很老,但特別基礎,是為大學生寫的教材,很多暢銷書有些基本方面都沒有涉及,不涉及概念的定義和劃分等;不利於掌握。因此推薦先看這本書;這本書畢竟有點老,推薦購買華東師範大學編制的另外一本《形式邏輯》第五版。這本書算是與時俱進的。學好邏輯非常有用。程式員這個職業,最重要的是邏輯好。程式設計無非就是一系列的判斷選擇。
國外大學生的邏輯教材是《邏輯學導論》,作者歐文·M`·柯丕(irving M copi);這本書太大部頭了,和形式邏輯的內容大部分是重合的。如果不是專業的哲學或者邏輯學學生,沒太大必要看這本書。因為很少人能看完。
暢銷書類的比較淺顯的有《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優點是內容精簡,方便快速閱讀,對邏輯學有個初步、大概的印象,缺點是系統性不足,適合大眾看。
其他的補充讀物《邏輯思維簡易入門》加里·西伊 ,這本書很不錯,深入淺出的,原理闡釋的很清楚,例子舉的非常好。這本書+形式邏輯,我認為如果看透了就足夠了。邏輯學裡用的最多的是分類,麥肯錫的明託把這個發揚光大叫MECE原則,這個工具真的非常有用。我們團隊曾經做過一個市場分析,對市場上的投資機構做一個分類,按照不同的維度,比如資金來源,所投資的階段等。分類能幫助我們快速瞭解事物。
《學會提問》;這本書非常不錯,思考的起點是問題,能問出一個好問題就成功了一半。聽各種講座,你會發現很多人問的都是很基礎的問題,沒什麼質量。能自己搜尋到的就別問。
講謬誤和偏見的有《清醒思考的藝術》、《窮查理寶典》中有一章人類誤判心理學(作者查理芒格)、《人類心理的202個祕密》等。謬誤和偏見是邏輯學的一個專題,我認為現在不能單純去背誦這些,沒有用的,所有人都有偏見,謬誤也無法避免。這背後有一個心理機制。大家可以認真看下窮查理寶典的“人類誤判心理學”,對你個人決策、投資都非常有幫助。
想補充一下,有本書大家一定看《黑天鵝》,相信能讀完的不多,讀完的很多人也不一定讀懂,這本書是講歸納的不足的。作者是非常了不起的大神。
二、
批判性思維講什麼: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形式邏輯或者符號邏輯學習的人比較少,除了枯燥乏味之外, 很重要的原因是脫離生活實際;比如三段論的演繹推理, 生活中誰要這麼說話或者表達的話,別人肯定認為他有病。 另外,邏輯學還有一個不探討的問題,就是前提假設; 每個人都有很多信念,你的信念系統,構成了思考的前提出發點,如果前提錯了, 推理形式再正確,結論也是錯誤的。 批判性思維能解決這個問題。 批判性思維考察的問題是8個思維元素;把思維還原後,我們得到8個元素, 每個人的思維中必然包含這8個思維元素,但不是說一個人的某一刻思考同時包含這些元素, 請注意區分;這8個思維的元素共同構成了人類的思維方式。 每個人的思考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了解決某種問題,通常會根據一定的假設, 使用概念和資訊進行推理,形成自己的觀點或者結論, 得出一定的意義和結果。 </code>
1、思維的元素,分別是目的、問題、資訊、推理、假設、結果、概念、觀點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目的:探究事物的動機,任何人都是有目的的,思考也都是有目的的。 問題: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思維能力弱。辯論能力只是思維能力的表現或者叫現象。 資訊:我們都要使用資訊、資料、經驗和事實。 推理: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論證的過程,是依據了什麼事實或者觀點。事實的效度高 假設:人類的思考都要依據假設。就是你相信什麼,你的信念,那些不證自明的觀念和事物。 結果:對事物解讀之後得出的東西,我們都是為了某些結果。 概念:我們都要使用概念,概念就是從形式邏輯中發展出來的。所以從那開始學習。 觀點:人們的看法,注意和事實的區別,觀點就是觀點,他不是事實。 不能無條件百分百的相信 任何人的思維中都包含這些元素,所以稱為元素,就像化學元素一樣, 110多個元素組成了這個世界上千變萬化的各種物質; </code>
2、運用普遍理性標準檢驗思維的元素,從而是思維方式臻於完善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清晰性:含義是可理解的,能領會的; 準確性:沒有錯誤或扭曲的。 精確性:必要的細節上很準確,比如方言少許,少許是多少; 相關性:不跑題,與問題有關。比如思維能力弱,應該提升思維能力是當務之急。 公正性:合理、公平、不自私,不雙重標準。 重要性:強調的是重要問題,不是瑣碎的事情。 邏輯性:各部分組合到一起沒有矛盾。 廣度:能包含多個觀點,可以運用PMI工具改進。 深度:包含複雜性和多方面的關係鏈,以及層次上夠深入。不止是想到淺層的。 </code>

給大家看一個例子,這是用理性標準來檢驗和批判目標這一思維元素的。批判性思維重在批判,但批判不是胡亂批判,根據自己的感覺和好惡來批判,而是依據人類共同的理性標準,對思維的元素進行批判,這就是批判性的含義。還可以對自己及他人的觀點,進行批判。

以及對概念進行批判

例如依據準確清晰的標準,可以問自己,老齡化社會是什麼意思?在一個區域內(通常是國家),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就是老齡化社會。

有效的思考,從問一個好問題開始。關於問題補充一個圖片,大家自己對照。比如像房價到底是漲還是跌的問題,是基於判斷的,那麼就看回答時的依據和論證過程。有新的資料補充,答案就更新。


對資訊的批判:應當注意資訊的有效性和來源。

對假設的批判。

對意義和結果進行批判

對推理過程進行批判。一共八個方面,我把總結全部放出來了。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注意:學習批判性思維的人,首先是應用於自己身上, 重點在批判性的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別人的; 其次,在重要問題上,才是批判性的對待別人的觀點等; 有的人搞不清楚,在生活中亂來,惹人反感,導致人際風險,不可不察; 就算你批判性的對待,可以在思維上,一般不必要表現在行為上。 </code>
三、戰略思維講什麼?
戰略思維應用的主體通常是組織和國家,個人也可以借鑑這一思維模式;戰略一詞,最早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最初論述這個概念的文章和書籍都極為有限,現在講戰略思維的書已經汗牛充棟了。最初是指在軍事對抗上,如何獲取競爭優勢。延伸到商業組織上,就是如何獲取競爭優勢;
打個比方,你想去騰格裡沙漠,從北京出發;騰格裡沙漠就是願景,從北京到沙漠畫一條直線,就是方向;但現實中不可能是直線,你也不是超人,那直線就不是路徑。你必須仔細瞭解地面環境,選擇一條可行的路徑,曲線到達目的地。這條曲線路徑就是戰略。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在哪?想去哪?怎麼去? </code>
戰略四步法:
1、繪製地圖;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從北京去騰格裡沙漠需要繪製一張“動態地圖”; 這個動態地圖要考慮全域性和有遠見。出發前,要研究地圖,做到對路線有全面認知; 遠見,有了地圖你還必須知道,哪條路哪段時間不好走; 應用到企業要有對洞察行業和趨勢的能力。 </code>
2、選擇路徑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人口紅利下,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機遇,可以選擇一條路徑: 做一個交易撮合網站,融資,補貼買方,再補貼賣方,刺激雙邊使用者數迅速突破引爆點 ,然後利用網路效應建立一個護城河,最後收割,這就是:平臺戰略。 你看到交易成本迅速降低,低成本收割小眾使用者變得越來越容易,可以選擇一條路徑; 設計一款功能簡單、設計簡約、價格簡直了的產品,然後和所有流量平臺合作, 獲得巨大銷售,最後收割;這條路徑的名字是:爆品戰略。 條條大路通羅馬,經典型戰略——做大、適應型戰略——求快、願景型戰略——搶先、 差異化戰略——定位、跟隨型戰略等等。 (資料引自劉潤5分鐘商學院+戰略的本質一書) </code>
3、當下一步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這一步是最不美好的,也是戰略思考的意義所在。有了戰略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然後為當下一步設定目標,制定計劃,考核成績,收穫結果。 </code>
4、抬頭看路
計劃趕不上變化快,你的“動態地圖”也在不斷變化。柳總說過: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看路。確保心中有路,但必須走幾步,就抬頭看看方向;
四、系統思維講什麼?
人類的思維,研究的是因果關係,邏輯思維研究因果關係,戰略思維研究的是因果關係,批判性思維研究的思維方式仍然是因果關係;系統性思維研究的也是因果關係,但通常是複雜因果關係,側重於非線性的因果邏輯;研究物件通常是複雜事物。
從研究物件上劃分:系統思維研究複雜事物,比如:經濟體、房地產市場、生態系統如草原系統、森林系統等。那本著名的狼圖騰(如果沒看過的話,可以找來看看,對學習和理解系統思維有幫助),講述了狼對草原這一生態系統的作用。狼可以減少老弱病殘的草原動物,抑制食草動物過量繁殖,從而導致草原退化;而當時政府和漢人的看法是,狼會殺害人畜,必須消滅。這就是線性因果邏輯。
在複雜世界裡(非線性世界)熬夜,不要用線性思維模式,這是系統思考給我們的啟示。
系統思維缺乏的典型症狀有如下幾種:
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2)只看眼前,不看長遠;
3)只看現象,不看本質;
4)本位主義,侷限思考;
5)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1、系統的構成要素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要素、連線、功能(目標);前面說過批判性思維的8個要素,還記得吧, 8個要素是一個系統,各個要素之間不是獨立的;它們有著內在的連線和功能; 以批判性思維繫統為例 1)要素 8個,不贅述。 2)連線 比如你推理要使用資訊和概念,你表達的觀點也包含概念和資訊, 你推理要依據一定的假設,你做出假設可能是依據一個可靠的假設推理的結果, 你做出一個推理過程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等等; 相反的,沒有任何內在連線和功能的隨機組合體就不是系統。這樣有了系統思維, 有助於你理解批判性思維的元素。它們不是孤立的。 3)功能(目標) 批判性思維繫統的目標或者說存在的功能,是為了幫助你依據人類精神的共同的理性標準, 從不同方面逐漸改善你的思維質量的一套系統。 </code>
最經典 表述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2、系統行為的動態性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流量和存量: 存量是系統的基礎,穩定性的基礎。是任何時候都能觀察、感知、計數的系統要素。 比如書店的書、銀行裡的錢、人口的數量。存量隨著時間變化而不斷改變。 流量:是存量發生變化的就是流量。比如你看到這篇文章的那一刻,新出生的人口就是流量。 </code>
3、反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調節迴路 當某一個存量的變化影響了與其相關的流入量或流出量時,反饋迴路就形成了。以金錢為例; 愛因斯坦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效應。 想象一下你的存款,銀行按照複利方式向你支付利息(俗話說的利滾利), 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你的賬戶餘額和利率。這樣的話,你的餘額(存量)會影響到利息多少, 而利息作為一個流入量,也會使下一年的賬戶餘額增加。按這種演算法, 銀行每年向你支付的利息並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會隨著上一年的賬戶餘額增加而增加。 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反饋迴路。這個迴路成為增強迴路。 </code>
相關書籍推薦
《系統之美》入門書;進階書《系統思考》丹尼爾·舍伍德。
案例書:
最經典的要數凱文凱利的《失控》了。這本書論述的就是複雜系統,如何不受人類的意志控制,人類的思考也無法理解複雜系統,但可以用計算機模擬出高度複雜的動態網路因果關係;其中很多例子特別經典,比如人造生物圈實驗、蜂群思維的群集效應、可能形式庫、生物進化等。這本書鼎力推薦。
《狼圖騰》
五、創造性思維
上述思維是聚斂性思維,思維的指向性是聚焦,創造性思維的指向性是發散,跳躍。
創造性思維的常用工具:
1、類比思維
可任意旋轉角度的檯燈就受人類手臂的啟發。
2、刪除
3、放大
4、倍增
還有若干種,餘不列舉。感興趣可以自己找來看看。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的基礎。
相關書籍也非常多,這裡不做推薦了。
六、其他有關思維的
思維訓練不是朝夕可至的;蘇格拉底曾說過一句廣為人知的話:未經檢驗的生活是不值得一過的;他還說過一句話,未經檢驗的信念是不值得相信的;人的信念系統與我們對生活的假設是一致的,通俗的說,你相信什麼,那就是信念。有沒有對自己的信念進行反省呢?這也是批判的物件。
人類的思維中,不僅有抽象思維(概念思維),其實還有形象思維,就是頭腦出現的是具體形象的事物,幼兒和少兒的思維形象思維的成分比較多。隨著抽象知識的學習,概念思維的比例逐漸增加。即使是成年人也往往伴隨著形象思維。
另外根據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分析的、創造的、實用的資訊加工的有效運用)還可以把思維型別劃分為三種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1、分析性思維 2、創造性思維 3、實用性-情境思維。 </code>
有個好玩的例子解釋什麼是實用-情境思維
<code class="language-tex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0px; font-family: Menlo, Monaco, Consolas, "Andale Mono", "lucida console", "Courier New", monospace; font-size: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span>兩個小男孩在森林玩,遇到了灰熊,男孩驚駭之餘準備逃跑, 這時候一個男孩開始彎腰低頭繫鞋帶, 另一個說,那沒用的,人類不可能跑過灰熊,男孩說,是的,我只要跑的比你快就行了。</code>
本文由“8小時外讀書工作室出版”,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