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馬化騰、阿里張勇內部講話暴露出的雲上端倪
(原標題:馬化騰演講、張勇內部講話暴露兩大巨頭雲上端倪)
最近,阿里巴巴集團組織了阿里青訓營(青年幹部培訓營),會上,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談了對此次組織架構升級的思考,這篇談話在阿里內網創下較高點選並與今天被媒體曝光。今年,對雲端計算而言不乏是多事之年,技術故障頻發給雲提供商敲響警鐘,混合雲似乎成為 IaaS 提供商的新賭注,國內 BAT 紛紛在近兩月完成雲事業部架構調整(《BAT 集體升級雲事業部,這背後都藏著哪些“小心思”?》),後續人員組織變化和業務規劃成外界關注焦點。或許,我們可以從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的最近演講中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張勇和馬化騰最新演講摘錄:
今年雙 11 過後,阿里巴巴進行了一年一度的組織架構調整,其中,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慧。本月,張勇在阿里青訓營(青年幹部培訓營)上談到了對阿里最近組織架構升級的思考:
雲的戰略,必須成為整個經濟走向未來數字化經濟的中臺。阿里巴巴的雲應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雲。我們的使命,是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怎麼真正做到這點,靠的是廣義的阿里巴巴雲的體系。我們的雲必須從大家現在熟悉的 IaaS 層的物理基礎設施,走向更豐富的產品矩陣,走向 PaaS,在某些領域走向零售雲。零售雲是 SaaS,是 SaaS 到 PaaS 到 IaaS 的一體化方案、一體化服務。——摘錄自張勇的講話
在阿里雲升級後不久,騰訊也宣佈進行架構大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在不久前的 2018 騰訊“雲 + 未來”峰會上,馬化騰在主題為《智慧連線:雲時代的創新與探索》中透露了騰訊對雲端計算的佈局和規劃:
現在很多企業和機構不僅僅滿足於把資料儲存和計算平臺遷移到雲端,簡單地使用基礎設施層(IaaS),而是開始深度拓展平臺和軟體層(PaaS 和 SaaS),可以說他們把雲看成是彙集智慧、進行創新的平臺。
今天,我也想和大家進一步分享我對連線這個角色的思考。這裡,我想提出三張網的建設。也就是圍繞人、物和服務的連線。——摘錄自馬化騰的演講
如今,阿里雲佔據國內雲市場 45% 以上的市場份額,騰訊雲佔比達到 10% 以上。這兩家佔據半壁江山的雲提供商在未來的技術方向上頗為相似:
從 IaaS 走向 PaaS 和 SaaS,最終實現一體化、一站式雲服務
從兩位 CEO 的談話中不難看出,阿里雲和騰訊雲都在從 IaaS 向 PaaS 和 SaaS 層過渡,畢竟要想最終落地產業,一定是在 SaaS 層面。作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其實就相當於雲端計算中的“高速公路”,一旦這個國家的高速公路建設完成,那這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業就不會很差,但是如何讓這輛車跑得更快、更穩、更遠呢?
張勇表示,阿里雲將從 IaaS 層面走向更豐富的產品矩陣,走向零售雲、物流雲、金融雲、營銷雲等。現在,阿里雲已經完成了其中一步,就是把原來的技術中臺與雲結合,最大限度與業務場景相結合。
再看騰訊雲。早在去年的騰訊雲 + 未來峰會上,馬化騰就曾提出“雲是產業革新的原動力,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以及人工智慧的強載體”的觀點,用雲量會像工業時代的用電量一樣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指標。在今年的演講中,馬化騰同樣提及了“一片雲、一體化、一站式”的整體思路,這倒是與阿里雲的戰略頗為類似:瞄準產業網際網路,提供從 IaaS 到 SaaS 層的一體化服務。
落腳點在產業,阿里雲首打零售雲,騰訊雲先攻政務雲
IaaS 層面很難尋求到新的增收點,雲供應商落地產業以期獲得增收很正常。雖說目的相同,但產業選擇上還是有所區別的。一直以來,阿里擅長和起家的業務都是零售,雲最好落地和實踐的場景同樣是零售業務,逐漸輻射支援阿里集團的其他業務。
騰訊雲的“一片雲、一體化、一站式”思路則是先在政務雲層面落地。這句話的出處是馬化騰以數字廣東舉例:一片雲指全省一片雲的架構,以政務雲平臺為基礎,打通各廳局政務大資料;一體化指辦公一體化應用;一站式指提供一站式民生服務。
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均被列入重點佈局
在談到如何真正增加雲服務的附加值、增加雲服務的厚度等問題時,張勇提及必須從智慧上,從阿里其它服務的技術產品沉澱上找到機會,這就是今天把雲和原來的技術中臺合一的重要原因。
這樣讓我們聯想到騰訊雲對於人、物和服務的連線提到三大關鍵詞: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其中,智聯網就是指做好雲到端的智慧連線,資料和計算力到底是在雲端還是在邊緣,二者並不互相排斥。AI in All 的意思就是讓人工智慧無處不在,這包括從雲到端的各個系統,包括在雲端用 AI 處理大資料。
物聯網一直是很火但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行業,騰訊雲的“物聯網”就是要做好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線,騰訊內部也成立了 AI 實驗室和機器人實驗室,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同樣,阿里花了幾年時間沉澱出了一些初步的智慧硬體能力、供應鏈能力、工業設計、產品定義能力。未來,物聯網會成為重要戰略之一,張勇認為,物聯網時代很可能軟體、硬體、作業系統實現一體。
對此,也曾有業內人士點評,雲業務現在到了增長的瓶頸期,公有云提供商需要人工智慧和產業化的方式為雲業務帶來新的增收,而人工智慧現在也逐漸成熟,到了可以大規模應用和推廣的時候了。
總之,從技術佈局和戰略目標來看,兩家主流雲供應商頗為相似,但現階段似乎還是想依靠差異化競爭,各自攻打優勢行業,騰訊期望將 C 端優勢帶到 B 端和 G 端,阿里則期望從支援集團業務入手,打磨自己的優勢落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