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張勇萬字採訪實錄:“雙十一”還是要創新
以下是CNBC獨家採訪 阿里巴巴 集團執行長張勇(Daniel Zhang)的文字內容。該採訪首播於2018年11月9日。
Arjun:您在2007年時加入阿里巴巴。您是否可以談談,在2018年的今天,當您回顧電子商務在這些年中的發展時,您之前的期望是否已達成,還是說超出您的預期?
張勇:我是在2007年入職阿里巴巴。當時我想,電子商務前景廣闊。這也是我加入阿里巴巴的關鍵因素——因為那會我已經開始網購,我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網購,特別是年輕人。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我們會有更多的線上購物愛好者。所以,我來到了阿里巴巴,這可以說是一個起點。但是,11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的話,我覺得,電商的影響力是超出我預期的,它改變的不僅僅是購物方式,還有人們的整個生活方式。今天,很多千禧代生活在網際網路上,他們很少去實體店。他們在網上搞定一切生活所需,根本不需要去購物商場。而且,如果你觀察一下更加年輕的一代人,比如說青少年,網際網路於他們來說更像是水和電,不可或缺;他們出生的時候,網際網路已經普及。所以,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更加依賴網際網路生活。
Arjun: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是您一手打造的。這一天也是人們常說的“單身節”。那麼10年前,您是怎麼想到這個創意的呢?您那會是怎麼想的?是什麼促使您發起一場購物狂歡節的呢?
張勇: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案例,因為當時我們剛剛開展了新業務——就是主打B2C的淘寶商城業務,也就是現在的天貓。那時候,我們的知名度還不夠高。那很自然的,我們想讓大家記住我們,這就是我們當時的思路,“我們總得做些什麼驚豔的事情讓大家記住我們”,然後我們看中了這一天,“那不如就在11月11日這一天做推廣”,其實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這一天也是一個節日,那是西方社會的文化,在中國我們沒有11月11日單身節的說法。但是,當我們決定這麼做之後呢,我們就想,“那好啊,我們正好有了渾然天成的口號,如果你在那一天還是單身的話,如果你在那一天感到孤單的話,那麼來我們商城購物吧,讓購物帶給你快樂”。
Arjun:回顧2009年的第一個“雙十一”真的很有意思,實際上,那天的總銷售額達到了780萬美元。但是對比一下2017年的“雙十一”的總銷售額的話,你會發現後者已經超過了250億美元,似乎這個節日的受歡迎程度增長巨快。那麼,再看10年前的首個“雙十一”,您當時的期望是什麼?您是否有想過日後它會發展成今天的樣子嗎?
張勇:說實話,我從沒想過我們真的能夠把這一天變成一個商業節日,變成全民購物節。我覺得,在今天的話,當你去看它的規模,你會發現這更像是人們更喜歡在同一天瘋狂購物,而所有商家也在那一天推出他們最好的產品。我想,這在今天更像是一種現象。
Arjun:所以,改變的是什麼呢?從第一個“雙十一”購物節到今天,除了有更多人蔘與,銷售量也大幅增加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也發生了變化呢?
張勇:最大的改變就是商業人士對網際網路力量的看法正在變化。起初,人們只覺得這是一個賣掉更多產品的新渠道。而在今天,大多數企業已經將數字技術和網際網路視為現有業務轉型的基礎設施,從而打入新的市場服務更多新的消費者。
Arjun:在最近的談話中,您承諾今年的“雙十一”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您能稍作解釋一下嗎?
張勇:這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講。比如,單就這一天,從消費者的參與程度上來說,從所有與這一天活動有關的人數來說,都是破紀錄的——我覺得這對消費者還有商業人士來說,都有很大意義。
Arjun:這是否意味著您對打破去年“雙十一”的總銷售額記錄十分有信心?
張勇:總銷售額是當天的結果。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為我們的消費者帶來什麼,以及我們在業務突破和業務創新方面可以獲得哪些新的成就。
Arjun:2018年是“雙十一”的十週年。當您回顧這十年曆程時,您對單身節有什麼感想?未來這個節日又會如何發展?
張勇:單身節需要創新,這十年來我們也一直在創新。我想,再過個十年,你再回過頭來看今天的話,我會說這一天的形式一定又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在這一天進行活動的方式也會完全不同。
Arjun:過去幾年裡,您經常提到新零售。“新零售”一詞也成了熱門話題——線上和線下——另外,您還投資了物流網路,比如菜鳥物流,以及雲端計算。那您覺得,新零售對當前的觀眾來說,意味著什麼?對企業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張勇:當我們討論新零售的時候,我們堅信線上商業世界和線下實體店,它不是兩個獨立的世界。而且,你可以看一下目前的消費者群體,他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網際網路上。每一個人都是網際網路使用者。所以,這兩個世界的消費者群體是重疊的。線上商業世界與線下實體店其實是一樣的。關鍵是,你如何把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從而進入到一個完整的數字化商業世界。
Arjun:那麼您打算怎麼實現這一點?您現在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張勇:我們在數字化現有的實體店方面,在建立新零售的模式方面,已經付出了巨大努力。比如,滿足消費者在生鮮食品類別中日益增長之需求的盒馬鮮生。
Arjun:盒馬鮮生是個非常有趣的案例,它幾乎就是一個未來主義的雜貨店。到目前為止,您從盒馬鮮生中收穫了哪些經驗?消費者對這種新型體驗的反應趨勢是什麼?您覺得盒馬鮮生這樣的商店及其所帶來的消費體驗真的是零售的未來嗎?
張勇:其實,盒馬鮮生只是新零售的一個模式。我們開發這個模式的原因在於,當我們觀察傳統電商的模式時,我們認為它並不十分符合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尤其是生鮮類食品。所以,我們才有了這樣一個想法,我們可不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模式,即不僅可以讓人們在店內購買——生鮮食品——也可以讓他們從網上下單並通過附近商店派送。所以,我覺得,當你認真觀察時,你會發現類似的消費痛點還有很多。但這對我們來說也意味著新的機會,我們完全可以繼續創造各種新模式和新業務來解決不同的消費痛點。
Arjun:當然,還有另一個新模式也十分受歡迎,那就是食品外賣服務。您最近跟 星巴克 達成了一項重大合作。那這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呢?
張勇:實際上,我們之前已經和星巴克是戰略合作伙伴,現在我們與他們合作,把他們的會員計劃整合到阿里巴巴和星巴克之間。我們幫助他們在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內部署線上智慧商店。另外,在我們的物流架構的支援下,我們也可以幫他們實現將咖啡送到家的服務。這樣,人們可以網上訂咖啡,從而擴大星巴克的咖啡空間。
Arjun:有時候人們在談到食品外賣服務時,會想它是否擁有長遠的未來,是否算得上可持續商業模式。從您目前所看到的情況而言,您覺得這些食品外賣服務,您經營這個業務的方式,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嗎?
張勇:我覺得,食品外賣它更像是一種基礎設施——不僅僅是食品外賣業務的基礎設施。它也是未來零售的基礎設施。至於食品外賣,我覺得,在今天的話,更多的年輕人會需要這樣的服務,他們既沒有時間做飯,也不會做飯,所以人們很需要食品外賣服務。但是,讓我們再來看看按需派送網路,它其實也可以服務於很多其他類別的產品。比如,人們大晚上感冒了,可以網上買藥。所以,我覺得,它其實是未來綜合數字業務的一個基礎架構。
Arjun:支付寶是您戰略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由您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螞蟻金服運營。為什麼您認為整個支付和金融技術部分是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勇:對於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來說,支付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通過這個數字支付平臺,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快捷支付,商業人士也可以利用這種數字支付方式來更好地服務於他們的客戶,並進一步瞭解消費者行為,這將為他們的未來業務創造極大的價值。
Arjun:既然我們談到了螞蟻金服,那我想替我們的觀眾問一個問題。我們聽到很多關於這家公司未來的報道。在中國,它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並且也在向全球化發展。我們還聽說很多關於公司上市的傳聞。您對螞蟻金服的上市時間是否有更加具體的瞭解呢?
張勇:我們目前還沒有上市的計劃。我想,目前我們的重心仍然是如何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尤其是在新科技領域。
Arjun:很多人都稱阿里巴巴為電商巨頭,但其實阿里巴巴不只做電商。您在技術方面也有很多的投資。去年,在給股東的一封信中,一大重點是您提到,資料是新資源。那麼,資料在阿里巴巴的整個業務中起到了什麼樣的角色,您是如何使用這些資料的呢?
張勇:我們確實是起步於電子商務,但今天我們已經從電子商務公司轉型成為一家資料公司。我們建立資料的方式來自真實的商業案例——比如,淘寶、天貓、食品外賣等——所有這些業務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獨立的業務,也是建立資料的案例。我們做的,首先是建立資料,然後挖掘資料,再從中獲取價值,然後回饋到商業案例中使其變得更好。我認為,這是一個良性迴圈,使資料變得更加有用,並使資料成為我們未來數字業務的核心。
Arjun:我觀察到的另外一個比較讓我感興趣的業務是菜鳥物流。在去年“雙十一”那天,菜鳥物流一共交付了8億多個包裹。您曾表示,今年他們可以交付更多。那您是如何提高派送效率的?如何應對人們不斷訂購的大量包裹,並確保他們可以及時並以最快的方式送到消費者手中呢?
張勇:目前在中國的物流行業,我想,平均每天交付的包裹大約有1.3億個,我們預期這個資料還會不斷增加。我認為,交付體驗也是購物體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此,我們採取合作的方式。我們與許多快遞公司合作,確保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優化點到點交付體驗。並且,我覺得,我們還可以做更多事情,幫助他們在數字化和改進消費者體驗的同時也優化自己的運營以提高效率。你可以看一下在中國,阿里巴巴與這些快遞公司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們之間是互幫互助的關係,所以我們共同成長,併為我們的共同客戶服務。
Arjun:人工智慧是當前科技領域的另一個熱門話題。您也投資了這個領域——今年初的時候,阿里巴巴曾宣佈將開發AI晶片。對阿里巴巴而言,開發和設計晶片似乎是一個比較跑偏的領域。那這背後的想法是什麼呢?
張勇:晶片是計算能力的核心。如果你想在業務中整合人工智慧,光有演算法還不夠,你必須得有計算能力。那麼,你是否可以以更有效的成本獲得更好的計算能力呢?這就是我們決定投資晶片,決定為AI和各種計算業務案例型別開發晶片的原因所在。
Arjun:那我想,這也一定跟您的雲端計算戰略有關。目前,雲端計算佔到公司總收入的6%左右。這項業務對您的未來發展有多重要?因為我們看到,眼下,雲端計算的發展速度實在驚人。
張勇:雲端計算是我們的長期戰略。我們堅信,未來的每一個業務都需要雲端計算的支援。我們非常樂意在這個新的數字時代開發這一雲端計算基礎設施並幫助所有業務實現數字化轉型。
Arjun:您認為它在未來會成為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嗎?
張勇:肯定的。我認為,雲端計算在未來會成為阿里巴巴的一個重要業務。
Arjun:科技領域的另一個有趣趨勢就是語音助手的崛起。而且您也釋出了天貓精靈。那您是否可以談談,您認為語音助手可以如何整合到您想象的未來新零售中去呢?因為很多人在說,未來或者未來很大程度上,語音互動將會成為我們與服務互動的主要方式。您認為這個戰略長期來看可行嗎?
張勇:我們相信語音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切入點。所以,回顧歷史,你可以看到,我們經歷了桌上型電腦電腦的時代,那時候人們通過點選滑鼠接入網際網路。然後,我們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通過上下滾動螢幕上網。接下來,就是你說的語音時代,未來人們可以通過語音進入虛擬世界。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開始研發天貓精靈。我們堅信,天貓精靈會是起居室的一個切入點。它不僅幫助人們通過語音享受便捷的服務,也可以幫助人們監測家中的所有裝置和設施。
Arjun:在你看來,未來阿里巴巴顧客的購物體驗是否也會包含在內呢?
張勇:在語音系統提供的服務中,購物無疑會包括在內。
Arjun:現在,我想聊一聊另外一個比較大的話題,也就是馬雲宣佈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交由你來接任這件事。我想了解一下你和馬雲的關係以及這一決策的確定。你初次見到馬雲是什麼時候?對他的印象如何呢?
張勇:在我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我就見過馬雲了。當時我碰到他,他邀請我加入阿里,所以我就來了。我想馬雲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他想事情總是能從長遠角度去考慮。他很關心身邊的人。過去十一年來,我們一同共事。就性格方面來說,我們彼此其實是互補的。過去這些年來,他就是一個“空中飛人”——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而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園區,負責日常運營。我想,他為我提供了很多創意點子。我認為這些點子——其中也許有很多點子——在你初次聽到時會深感訝異。但如果你細細思考一番,你會發現這些點子都有發展前景。如果你能進一步深思,那麼這些點子就會有很好的效果。我想這就像是一種創意分享,能量分享。過去這些年來能與他共事,我覺得非常開心。
Arjun:你已經和馬雲共事很多年了。你們是怎麼見面的?彼此之間進行交談是什麼樣的?你們會如何用創意來鼓舞彼此,幫助企業在未來取得進一步發展呢?
張勇:馬雲有很多的想法。就像他經常說得那樣,這其實也是我的做事原則,即當我第一次聽他說一個創意時,我會認真聆聽。我會接受這些想法,然後仔細思考一番。但如果他重複了一次自己的想法,之後又重複了一次,至少三次——那麼我就會認真考慮這個事情。我會把它當作是馬雲非常認真對待的想法。
Arjun:所以他得把事情說三遍,你才知道這是一個很認真的想法嗎?
張勇:你需要認真考慮這個事情。因為如果他重複了三次,你也不得不認真,不是嗎?
Arjun: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你經常會與馬雲一起喝茶了,顯然你們也是在一起工作。在和他的見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張勇:事實上,這更像是一種閒聊吧。大家就是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有些和公司有關,有些是無關的,會涉及到人文、自己的經驗等方面。我倆更像是一段時間不會見面的兄弟,所以彼此會一起喝咖啡、喝茶,聊聊近況。就是這樣。
Arjun:那你們並非總是在談論公司和戰略,有些時候也會聊及其他一些事情。
張勇: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可能一個月就換一次公司戰略吧。我們的策略很明確,就是聊聊彼此的經驗、分享一些想法。
Arjun:你之前提到,你們兩個的性格其實是互補的。那你們肯定也產生過分歧吧。關於你們兩個有分歧這一點,你有什麼想分享的嗎?
張勇:我想,如果雙方意見有所不同,你必須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吧?你需要讓他知道你的觀點是什麼樣的。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你必須要以一種清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許我們會發生爭執,但是我能清楚知道他在認真聆聽我所說的內容,也許他仍然堅持己見——你知道,他對於自己的想法一直是很自信的,他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也會聆聽你的觀點並且進行思考——也許幾天之後,他就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Arjun:你是怎麼知道自己將接任主席一職的?對此你什麼感覺?
張勇:他告訴我的。
Arjun:什麼時候呢?
張勇:大概半年多前,他跟我說了這件事。但正如他所說,我知道他計劃這件事已經很長時間了。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但是我們想要建立一個能夠存活102年的公司——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必須要考慮未來,關於接任的問題。
Arjun:當他告訴你,你將擔任下一任主席時,他是怎麼說的嗎?
張勇:我其實記不太清當時我們討論的內容了。他試著勸說我接受,我們有過幾次交談。但是我理解為什麼他會做出此決定。這關係到阿里巴巴的未來。
Arjun:你知道,馬雲對於你做的工作、你為公司取得的成果大加讚賞。與此同時,媒體對於你接任一事存在很多質疑。這些質疑是否讓你接任主席新增了一些壓力呢?
張勇:你知道,我在財務方面是有過工作經歷的。當我加入阿里巴巴的時候,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淘寶的首席財務官。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承擔這份職責,我也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阿里巴巴的執行長。因此,我會竭盡所能做好這份工作,忘記壓力並且帶領阿里巴巴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前進。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如果你回顧一下我之前在阿里巴巴、天貓、移動過渡、新零售方面做的工作,我想,還是要竭盡所能取得最理想的結果。誠然,這也需要一些運氣。
Arjun:當然,你們考慮的是公司的未來發展。102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數字,多年來你們一直在討論這一點。當你接任主席之後,你是否會進行一些調整呢?關於公司的戰略或是文化?
張勇:我之前說過,我是一個很注重邏輯的人。我確實考慮過在接任主席之後公司的發展問題,我想自己要在未來發展、公司的長期目標上花更多的時間,而不僅僅只是三到五年時間。當馬雲擔任主席時,他行事都會考慮未來十年、二十年發生的事情。因此,要從現在開始,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我想這是我在接任主席之後需要調整的地方。
Arjun:在你任職期間,你一直在公司推廣業務的國際化。當然,Lazada(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線上購物網站之一)就是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部分。那麼你預計未來,阿里巴巴在國際上會有如何的表現呢?你是否會投入更多資源來發展國際化業務呢?
張勇:對於國際化這個問題,我們有一個長遠的目標,我們想要在2036年前為全球20億人提供服務。對於這個目標,我們非常認真。全球化是一個長遠任務,不過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東南亞就是我們的首選市場。但是我們也意識到阿里巴巴需要突出中國市場,在中國站穩腳跟。比如說,我們會幫助產品進口到中國,幫助企業合作伙伴進入全球消費者人數最多的市場,此外我們也會幫助國人將產品遠銷海外。因此,跨境業務非常重要。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將嘗試探索一些當地市場的發展機遇。顯然,東南亞是一個發展潛力較大的市場,且非常靠近中國。人口眾多,六個國家大約有6億人。其移動零售市場也與八到十年前的中國非常接近。
Arjun:當你提到會去探索一些當地市場時,這是否意味著會在這些市場推出阿里巴巴的產品?就像是Lazada服務東南亞市場一樣?
張勇:我們堅信,消費與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因此,當我們考慮本地化業務時,我們需要當地人幫助發展企業、建立企業。這就是我們的想法,阿里巴巴也樂意與其分享我們的科技、技術、經驗,幫助其贏得當地市場。
Arjun:你也提到了全球化,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不過目前全球經濟也較為困難。我想在最近一次致股東的信中,馬雲也提到全球經濟正處於動盪之中。他提到了幾個原因,股市、製造消費者需求以及市場等問題依然存在。他指出目前市場不穩定性很大。你現在也在擔心這些問題嗎?這對於阿里巴巴的業務會帶來很大風險嗎?
張勇:我想,沒有人會喜歡經濟不穩定性。但我們要一直嘗試在困境中尋找機遇。如果人們存在痛點,那麼這就意味著會有很大機遇。比方說,如何在困境中幫助人們發展業務,不單單是在中國,也包括國際市場。這是我們可以在眾多機遇中探索的其中一方面。我想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我們的使命就是讓全球各地做生意變得更加容易。在目前的情況下,這一點才是更重要的。
Arjun:你當下是否有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公司渡過難關呢?
張勇:我想,如果你去了解一下阿里,你會發現我們的業務增長趨勢依然強勁,資金也很充足。我們今天努力工作,為明天進行投資,為未來做好孵化工作。我想對於我們來說,現在就是為未來做好孵化工作的一個絕佳時機,為阿里巴巴的下一段征途創造一種新的業務。
Arjun:未來的零售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張勇:我想未來的零售,關鍵不在於電商還是實體店,而在於是否是數字化交易。全球的貿易世界,整個零售世界應當是一個整體。線上和線下的實體店應當是高度整合的運營模式,為相同的客戶群服務。因此,這應當是資料驅動的零售運營模式,線上與線下攜手並行。
Arjun:全球經濟一直以來都還不穩定。但是過去幾年來,你們都成功在雙十一期間增加銷量,企業營收也不斷增加。增速都非常快。你是如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呢?
張勇:十年前,當我們開始推出雙十一活動時,那是在2009年。十年前,我想的是全球經濟會變好,雙十一能夠反映出消費增長以及數字業務的增長。如今,我想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雙十一,顧客想要購物,而企業在意的卻並非只是當天的銷量。他們在意的是顧客參與度、獲得新顧客、如何創新產品並將產品推廣給現有的顧客。所以,雙十一更像是彰顯自己發展能力、業務能力的一天。我覺得對於所有商人來說,這像是一場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堅信,如果我們能攜手合作,繼續創新,我們就能為彼此的客戶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
Arjun:未來幾年內,你是否堅信中國的消費者市場會繼續保持強勁呢?一些經濟學家對於中國消費者市場的健康問題表達了擔憂。你是否堅信市場會依然強勁且有利於企業發展呢?
張勇:就產品種類而言,我們確實能發現消費情況起起落落。我想從整體而言,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在一個新的時代長大,他們喜歡消費,他們想要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想我們應該以更好的方式繼續為其提供服務。
Arjun:在你2017年致股東的信中,你提到資料是新能源。阿里巴巴不僅僅只是許多人認為的一家電商公司,它現在也是科技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那麼資料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張勇:阿里巴巴先是從電商公司轉變為資料公司,之後又轉型成為數字經濟體。我們從實際商業用例中創造出了大量資料,例如淘寶、天貓、食物配送業務餓了麼等等。我們試圖利用這些資料,從業務得到的資料和反饋中創造價值,幫助參與者更好地發展企業。因此,在數字領域,我們仍在建立一個運營系統。阿里巴巴的運營系統可以讓商業合作伙伴在數字時代完成轉型。我想在未來,所有的商人都需要資料引擎以及資料驅動的運營系統來開展數字業務。(木爾 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