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通訊的變遷史:從飛鴿傳書到即時可達
雲通訊行業開始迎來繁榮大發展,似乎已然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在“資訊就是生命”的時代,與資訊相關的任何話題,都能輕鬆成為關注的焦點。
當網際網路的發展讓來自企業側的溝通需求急劇上升、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關注雲通訊,當用戶的生活日漸被網際網路資訊切割,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好奇雲通訊……雲通訊彷彿一隻看不見摸不著的手,卻又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為深入瞭解雲通訊,記者專門走訪了深耕雲通訊多年、有著深厚行業積澱的夢網科技,並採訪了夢網集團副總裁文力先生。

通訊發展,非一蹴而就
“從人類誕生開始,通訊就作為一種資訊傳遞的介質,以不同形式出現在人類發展的不同時期。”採訪一開始,文力就丟擲了自己的觀點。
最早期,人類之間的通訊只能依靠飛鴿傳書、書信等古老的方式進行,雖然有著“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浪漫和美好,但和今天的“雲”在效率上卻有著天壤之別。近代以後,電報、電話的出現,讓人類第一次開始進入“有線”的通訊狀態。之後,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橫空出世,從深刻意義上改變了通訊的形態,人類開始進入一種“無線互聯”的通訊狀態。而云通訊,就是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一種當代全新的通訊模式。
實際上,雲通訊就是基於雲端計算商業模式應用的通訊平臺服務。它將各個平臺系統都集中在雲端,且互通相容,使用者只用登陸這個平臺,就能對企業各個資訊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並通過這個雲平臺進行企業商家對使用者的資訊傳遞,以完成資訊的溝通。“雲通訊就是雲+通訊”,文力說。
場景與模式的變革
傳統的通訊,是所有人與人,或者人與自然之間的資訊交流與傳遞。但在現階段,只有基於電子技術才具備“上雲”的條件和可能性,所以當前的雲通訊,主要包含電話、簡訊和網際網路即時通訊等多種方式。
在網際網路時代下,通訊的載體從早期的QQ、微信,發展到後來的抖音、微博,雖然形式逐漸豐富多樣,這些應用也一度被外界認為是網際網路雲通訊,但在文力看來,這些通訊手段相比真正的雲通訊,卻仍然存在一定的觸達壁壘。“它要求使用者必須進入到應用端口才能完成資訊傳遞,而在進入應用之前,使用者在註冊、提現等方面,還存在不斷提交驗證碼等繁瑣環節。”
這種網際網路化的模式讓資訊在這些平臺的傳遞存在不即時、不真實等弊端。雲通訊的出現,則充分規避了這個問題,彌補了當前網際網路溝通的不足。
“雲通訊的資訊傳達是直接通過使用者已有的移動終端完成,並不需要額外進行應用下載。”文力說。這樣的好處很明顯,於使用者而言,不需要進行二次應用下載進入,於企業而言,可以更直接完成資訊的實時送達,幫助企業更好提供服務。
現下,雲通訊領域“百舸爭流”的現象正在加劇。“雖然阿里華為都在做,但各自的雲通訊之間又各有不同”文力說。當前雲通訊的服務廠商具備多種模式,有收費模式和免費模式,也有會員模式和非會員模式等。企業需要什麼樣的雲通訊服務模式,以及選擇什麼樣的服務商,全由企業方的需求決定。
為更好應對當下企業的通訊需求,夢網的雲通訊在整合運營商資源和網際網路資源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道路,“夢網所擅長的是基於運營商模式+IP模式,為網際網路客戶提供雲通訊服務。”
而對於如何在既實現通訊即時化的同時,又能保障人們賬戶資訊保安,文力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通訊資源的整合,通訊商模式的轉變以及產品技術的革新,是加速雲通訊實時到達的前提,也是保障資訊保安的關鍵。”就目前而言,夢網科技的雲通訊平臺,幾乎已經可以做到了即時響應、3秒必達的超快速度。此外,夢網通過整合核心的智慧閘道器雲平臺,也已經實現了平臺高效穩定、智慧路由分配、資訊保安等特性和競爭優勢。
即將到來的5G時代,被認為是加速雲通訊騰飛的助推器。以夢網科技為代表的雲通訊企業,將如何在幫助當代企業創造更大價值的同時、為個人提供更快捷方便生活服務,已然被外界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