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移動辦公的2018:連線、推進與動能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移動辦公的戰事還遠沒有結束。
從百家爭鳴,分成各類諸侯到創業者逐步退場,行業寡頭開始出現,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而企業微信的持續發力又成了這個賽道新的變數,年末註冊企業數達150萬家,活躍使用者數3000萬,官方稱80%的中國500強企業都已開通了企業微信。
同時,在即將於1月9日舉辦的2019微信公開課PRO上,企業微信將成為與小程式、小遊戲、微信支付一樣的“重頭戲”,當天下午還專門的“企業微信開放生態”分論壇,詳述企業微信的產品與生態,而10日的主論壇與分論壇中,企業微信繼續作為重頭戲存在,這些都足見企業微信已經“翻身”。
加上釘釘、金蝶雲之家、用友工作圈、紛享銷客等產品,移動辦公“兩極多強”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此外,這一賽道還不斷被外圍巨頭覬覦,中國移動“和飛信”的廣告最近突然大量出現在北京電梯廣告中,攪動移動辦公風雲的意圖明顯。
而相對於指數性爆發增長的微信支付和小程式,企業微信的崛起過程並不為多數人所知,深入探究企業微信的爆發歷程、給企業帶去了什麼價值,或許能同時給予行業玩家在穩態格局下如何進一步突破的做法借鑑。
三個連線:數字化溝通方式如何創造資訊的“流通價值”
對移動辦公最基礎的資訊溝通的態度,各玩家其實並不相同。
釘釘繼承了阿里“控能”基因,資訊溝通被牢牢侷限在企業內部,圍繞組織內的上行下達進行。金蝶的雲之家的資訊溝通更多地是跟隨金蝶系產品的管理需求而設定,用友也類似。
而企業微信在資訊溝通這件事上與騰訊系產品“連線”屬性一脈相承,除了連線員工、連線夥伴、連線使用者“一體三面”,更重要的是用數字化的方式,讓過去僅限於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訊流通”,一躍變成了“價值流通”的過程,用極致“連線”幫助企業實現與價值相關的“3大轉變”:
1、讓員工被有效的資訊流通所“啟用”,激發原本就有的創造力
直到今天,釘釘仍然被不少員工詬病強制化的任務傳達方式難以接受。以上行下達為目的,資訊只可能是簡單地從A到B,“被動模式下”的員工很難對任務產生主動的積極性。
企業微信的做法是反過來的——從員工本身出發思考資訊的流通。
目前,除了常規OA功能,企業微信還提供統一的企業檔案盤、可管理的企業群聊、支援文件演示和螢幕共享的視訊會議等特殊功能,這種資訊直達和共享,解決了企業管理過程中經常存在的“部門牆”問題。
企業微信的任務分派及員工工作協同都更看重執行任務的自發性,淡化行政強壓色彩,員工在自主情況下,積極性大大增加,創造力價值顯現。而全員主動,也使得困擾企業的知識經驗如何沉澱和共享問題迎刃而解。
2、以“生態”為外部資訊流通目標,定義企業自己的“狼群”
常規移動辦公產品只在企業內部運轉,這導致企業與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溝通需要額外進行。這在企業小規模時尚可忍受,一旦企業做大、合作業務繁多時,移動辦公與外部資訊的“接駁”就成為阻礙業務傳達的癥結。
事實上,在當今商業化時代,企業的生產和發展越來越依賴外部環境尤其是合作伙伴的支援,獨狼時代已經向群狼時代轉變,企業在外部的資訊流通承擔著企業溝通“狼群”的責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通過企業微信,企業可以與其合作伙伴(它們可以用普通微信)直接溝通,外部經銷商不需要新註冊特殊的移動辦公ID。例如,潤滑油生產廠殼牌與其1萬多個經銷商,長安汽車與其龐大的經銷商群體,都是通過企業微信建立直接的連線,無縫溝通。
由此,通過企業微信,企業實現了專屬自己的“生態”價值,上下游鏈路的打通,生態鏈夥伴資訊通達也讓企業盤活了關聯資料,可以便捷地建立資訊與業務溝通的閉環,贏在新商業環境。
3、讓“使用者需求”通過直接的對話轉化成決策依據
使用者需求至上,是一句多數企業說到了但卻沒有很好做到的格言。使用者需求與企業認知之間,總隔著一層紗。
由於銷售業務的原因,一些企業例如保險公司直接面臨C端客戶。前線業務崗一方面要通過移動辦公軟體與公司保持溝通,另一方面又需與C端客戶溝通。嚴格來說,企業並沒有“直達使用者”,銷售崗才是掌握了使用者資源的那個人。由此,銷售/零售企業其實並不能快速獲取使用者的需求,反過來“人員離職就把客戶帶走”也常常困擾著它們。
這方面,企業微信的價值顯露無疑。由於人人都有微信的特殊性,企業微信提供了移動辦公與C端客戶直接聯絡的通道,即將推出的微信互通功能能夠直達客戶,其需求被快速獲取。即便銷售崗離職,客戶資源的留存也是以微訊號的形式沉澱在企業內部的企業微信平臺上。
由此,使用者的真實需求被直接送到了決策階段,不會失真的資訊流通產生了對企業至關重要的市場價值。
兩大推進:企業如何進行高效率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喊了很多年,成效很難說令人滿意,眼看移動網際網路持續深化,多數企業卻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數字化過程中普遍存在成本太高、部署推進效率太的問題。
一些企業PC時代遺留的IT系統難以移動化,開發的APP流於形式;另一些企業乾脆連IT化都沒搞過,在數字化方面一窮二白。使用企業微信,意味著企業在資訊溝通之外還獲得了推進高效率數字化轉型的機會。
1、自然平滑的過渡
培訓成本高昂是企業數字化變革的第一道難題。
對普通員工來說,使用一款全新的、以工作為目的的產品,動輒幾個月的培訓與適應是必不可少的,流暢地與企業管理體系結合,其週期可能要更長,金錢、精力的投入很難樂觀。
這方面企業微信有天然的優勢,普通員工沒有新軟體的“認知轉換”成本,即便是保潔阿姨都不會有使用障礙,平滑地過度意味著數字化的低普及成本。
此外,在數字化使用上,誠如前文所言,企業微信基本實現了“拿來就用”,例如針對日常辦公提供豐富的OA應用等各項免費的標準工具,上線就能滿足通用需求,數字化體系的敷設快速、可用、好用。
2、豐富的第三方生態
第三方開發是企業微信有別於其他移動辦公產品的重要產品特徵,也是數字化過程中重要的平臺優勢。
在數字化平滑過渡階段完成後,企業微信還提供各種深度數字化開發的便利,開放130多個API介面,讓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能部署適合自身的定製化、個性化服務。
而這些開發,大多數都由生態中的第三方夥伴完成,與釘釘等產品喜好做“成品”不同,企業微信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個提供基礎工具和介面的平臺,最大程度保證深度數字化的多樣性需求得到滿足。1月9日的微信公開課PRO企業微信分論壇,就專門圍繞其開放生態進行。
從商業角度看,這些優勢讓企業微信的部署和繼續開發成本十分低廉。2018年11月官方釋出的《企業微信與政務微信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超過78%的企業開發企業微信投入在20萬以下,50.58%的企業運營企業微信年成本在1萬以下,71.31%的企業運營人數僅需不到5人。
三股動能:“客戶成功”如何落地到移動辦公上
不管釘釘、企業微信、雲之家等產品把市場規模做得多大,它們都無法離開“企業服務”的本質,這意味著評價其是否“成功”的標尺,並不是做了多少生意、圈了多少地,而是是否實現了客戶成功,這才是企業服務的應有之義。
說白了,客戶使用移動辦公產品,最終是為了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博取更大的生存和發展機會,是為了把企業做得更好。
這方面,1月10日的微信公開課PRO的企業微信部分,就以精耕細作、啟用產業、釋放價值為主題,企業微信在推進“客戶成功”方面不遺餘力。
1、流程再造
流程冗雜是管理失效的直接原因,例如一件簡單的事的解決大多數時間被耗在企業內部流轉等非業務核心環節上。
企業微信介入企業管理首要的價值是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手段對傳統流程優化再造,讓人員精力聚焦到業務核心上。
例如,海大集團應用企業微信後,員工可以一鍵檢視審批進度,每到一個關鍵節點還可以提醒對應同事進行審批,大大減少了內部審批時間,且經銷商和客戶可以瞭解進度和流程,不再出現客戶急著提貨而業務員只能打電話確認流程乾著急的情況。
玉柴集團使用企業微信則更有“意思”。作為製造業大戶,裝置維保是玉柴日常工作的重點,過去裝置故障時,需要層層上報並指派維修人員維修、錄入維修單,而現在通過裝置專屬二維碼即可在兩三分鐘內完成上報,維修人員還可以“搶單”維修,多勞多得,效率大大提升。
2、決策支援
資訊滯後、資訊傳導失真給經營決策造成重大影響,是企業經營決策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在企業壯大過程中,這一問題持續存在會給企業在市場、安全、質量、運營等方面埋下隱患。
企業微信的賦予“客戶成功”的另一個動能,就是及時和有效支援決策,讓決策層與前線始終處在“同一頻道”。
例如,貝因美把企業微信和公眾號打通,讓導購在企業微信上檢視和確認產品數量,公眾號上再配合實時更新,原本處於疏離狀態的一線導購人員被納入統一管理系統,管理者可以直觀看到線下門店促銷情況,“線上巡店”及時就市場變化制定相應策略。“天高皇帝遠”的情況一去不復返,透明化的管理也大大增加了員工的積極性。
3、組織彈性
知名管理學者陳春花認為,企業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最好的辦法是增強組織本身的彈性。彈性,即企業自身適時而動的靈活性,這正是企業微信幫助企業所實現的能力之一,包括三個層面:
規模擴大不會造成管理失效。企業微信為長安汽車接入4萬+員工,日活使用者超2萬名,日訊息數量達20萬條以上,連線分支機構超過50家,連線經銷商超1000家,銷售顧問超1萬名,如果沒有這種數字化支援,傳統管理的複雜程度難以想象。
始終與潮流握手。企業微信目前提供小程式、卡包、微信支付等“時髦”產品或工具的接入。作為高延展性的平臺,眾多新潮實用的功能都能通過企業微信接入,企業始終與潮流握手,不會“落伍”。
對接技術未來。藝龍網基於企業微信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出了智慧運維機器人,原來2人/天的專職值班工作,現在90%已被運維機器人替代,節省了大量精力與時間。顯然,通過企業微信,企業有了與以人工智慧、機器人為代表的未來技術對接的視窗。
總而言之,從自身獨特優勢出發,“三個連線、兩大推進、三股動能”讓企業微信得以迅速崛起,贏得了包括長安汽車、長安福特、沃爾瑪、玉柴集團、太古飲料、影兒時尚、hotwind、高科集團、無錫教育局、深圳南山醫院等汽車、商超、能源、醫藥、教育、物流、製造等各行業企業的青睞。
而對於處在關口的移動辦公而言,企業微信的一系列做法,同樣會是下一階段“怎麼走”的指向標,從這個意義上看,1月9日、10日的微信公開課PRO企業微信部分,可能更值得期待。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5鈦媒體、介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