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嗎 - 使用者體驗差的售後流程、幾點建議
真正的銷售始於售後:
有別於傳統售後服務提供的是追蹤、瞭解使用者對產品的反饋,進而提供更客製化的服務,對高頻需求的外賣平臺而言,除了是業務流程死迴圈中的一角外,更是決定使用者是否留存的關鍵,不好的售後體驗會很大機率流失使用者信任、損失使用者。
餓了嗎現在的售後流程:

其中, 時間 是非常關鍵的要素: 使用者需在訂單完成後 48 小時內提出申請,商家須在 24 小時內提出同意申請與否,若是不同意退款,使用者還需在 24 小時內申請投訴,請餓了嗎介入處理,如果超時未申請則申請失敗,結束售後流程。
而我遇到的情況是商家送錯餐點,點了A來了B,我在當下立刻申請了售後服務,並也提供產品照片作為說明,然後我就忘了這回事,直到今天打算用餓了嗎點餐的時候才發現我的申請被商家拒絕了,而拒絕的理由是空白,但依照餓了嗎售後流程,我為在24小時內提出投訴申請,所以我的售後流程結束了。
作為一個對平臺信任的使用者,或是說被每日優鮮寵壞的使用者,通常這種申請是會被同意的,因為明顯是商家的錯誤,所以我也沒有持續關注,當然我沒有依照流程走,是我的錯,我也接受餓了嗎平臺的決定,但我覺得其中有些流程是能加以改進的。
幾點建議:
使用者投訴時間增長:
24小時時間太短,並非所有使用者時時使用餓了嗎,也許這點時間是為了增加次日留存,但極有可能存在使用者流失風險,建議將24小時增長為 3天 、或能對比每日優鮮 一週 的售後長
反饋管道多元化:
當商家拒絕退款時,使用者只能透過原頁面得知相關資訊,而頁面在較深的位置,容易被使用者忽略,建議能:
1. 將反饋資訊在主頁中提示
2. 發放推送提示
3. 發放簡訊提示
這樣能確保使用者在第一時間收到反饋資訊,進而作相對應處理
提交內容檢查:
對於使用者、商家雙方,平臺都應該對申請內容進行檢查,減少雙方溝通成本,讓售後服務真正能服務到有需求的使用者、商家,以本人為例,最不滿的一點即是商家拒絕退款的理由是空白,也就是沒有理由就拒絕我了,這點平臺有責對雙方進行檢查,即使用者退款申請理由是否合理、商家拒絕退款理由是否合理,建議能從兩方面著手:
1. 關鍵詞審查:
檢查使用者提交申請型別與其內容是否有相關關鍵詞
檢查商家反饋資訊是否含有相關關鍵詞
2. NLP輔助審查:
利用人工智慧語意判讀,對雙方內容進行初步判斷,以過濾不合適、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