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取代百度”的翻譯車禍現場
誰能想到,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還有瓜吃——百度與今日頭條這兩個巨頭之間,隔空開始了一場公關口水仗。
起因是路透社發表於昨天的一篇評論文章《位元組跳動將取代中國BAT中的B》(ByteDance will take over B in China’s BAT)。文章認為,在2019年,若百度與今日頭條合併,將組成中國網際網路新的“BAT”。
這篇文章系路透社Breakingviews評論板塊的2019預測文章,但這個“預測”被不少網民解讀為“頭條與百度馬上就要合併了”,中國網際網路屆的“B”與“B”好像都對這樣的傳言略有不滿。
今天上午,百度公關部的相關人士發表朋友圈迴應稱:“百度暫不考慮收購位元組跳動”。
隨後,位元組跳動副總裁李亮也迴應了。他晒出路透社文章截圖,評論稱“論學好四六級英語的重要性”,暗指百度錯誤理解標題中“take over”的意思,原文意指頭條取代百度,而非百度收購頭條。
短短的一個標題竟然釀成了“翻譯車禍現場”,雙方言辭之間都透著點“不服”的較勁感。用百度翻譯來查詢一下“take over”的詞義,釋義包括接收,接管(公司) ;(武力)佔領,接管,控制;接任,接手;取代,代替——也就是說,儘管內文的預測是兩家將會合並,並未提及誰收購誰的問題,但標題的用詞確實是更傾向於“頭條取代百度”的意思。
在這起尷尬的翻譯車禍中,百度用的詞是“收購”,頭條用的詞是“取代”,這恐怕跟到底懂不懂“take over”一詞究竟是什麼含義都沒有關係。公關的話術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兩家公司不同的心理:佔據“中國網際網路三大巨頭”地位近十年的老巨頭想捍衛自己的強勢地位,憑藉兩個爆款App迅速崛起的新巨頭想展現出信心——自己擁有取代的能力。
還是先來回看一下文章都說了什麼內容吧。這篇文章提到——
擁有今日頭條和抖音兩款app的位元組跳動在完成一輪30億美元的融資後,估值已達750億美元——超過了百度的同期市值(約650億美元)。
在二者合併後,百度可以幫助位元組跳動拓展客戶,亦可以幫助其更快加入資本市場,引入來自紅杉資本、KKR等投資公司的支援,因為對於新的技術企業而言,以高估值進入資本市場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此外,對李彥巨集來說這筆“合併”也有好處——合併後公司將更大、更有前景。並且,頭條與百度是中國少數幾家沒有被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的大型科技公司了,二者合併後將成為一股難以忽視的力量。
路透社Breakingviews的這篇預測主要聚焦於百度與位元組跳動合併後為雙方帶來的好處:頭條能得到百度帶來的在商務、資本上的多重便利,百度得到的則是能與騰訊、阿里抗衡的新力量。
在這三家裡,“百度掉隊”一說已傳了許多年。2017年5月,京東市值逼近550億美元,距離當時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市值前三甲BAT的百度只有15%的差值。當時便有許多媒體的報道就用了“BAT要變天”“BAT被改寫”等描述,此後一段時間內,“BATJ”亦成為了十分常見的提法。
但市值真的是“BAT”的唯一衡量標準嗎?
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都成立於上個世紀末,在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浪潮中共同生長,逐漸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這三家公司所經歷的、所塑造的,或許都不能僅僅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市值前三名”這個表述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