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跑的京東雲,打得一手“生態”好牌
科技雲報道原創。
“在網際網路行業,先發優勢很重要,但有時候後進入的玩家也可以掀起一番巨浪。在雲端計算下半場的競爭中,京東雲顯然加快了趕超的步伐,其跳躍式的發展也為中國公有云市場增添了新的懸念。”

起步於2016年的京東雲,常被業界扣上“後來者”的帽子。面對全球獨佔鰲頭的亞馬遜AWS,幾年前就已經在華落地的微軟Azure,佔據國內半壁江山的阿里雲,以及緊隨其後的騰訊雲、金山雲、UCloud等廠商,中國公有云市場早已進入充分競爭階段,從這個角度看,京東雲的確來晚了。
關於這一點,京東雲始終非常坦誠,不否認後來者的身份,但也有信心後來者居上。入局不到兩年時間,面對一片紅海的公有云市場,京東雲到底要如何引發市場變局?
雲端計算的未來是生態
公有云從來都是巨頭的戰爭,業務能夠走多遠、走多快,比拼的是企業的戰略眼光和決心,如何看待雲端計算的商業本質,如何圍繞業務的核心價值去運營和突破,決定了雲端計算廠商的發展道路。
業界普遍認為,現階段雲端計算已經進入了爆發期,然而在京東雲總裁申元慶看來,如果將目光放遠至未來20年甚至50年,會發現雲端計算當下仍處於緩慢發展的階段。
據Gartner預測,2018年全球的IT支出會達到3.17萬億美元,但是全部雲端計算廠商的收入卻僅有3500億美元,佔比不到10%,離萬億級市場規模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申元慶認為,當雲廠商從單純的拼技術、拼資源迴歸到拼服務,企業使用者的關注度從底層資源轉移到上層增值服務和賦能能力的時候,雲端計算才算迎來了真正的爆發期。
從申元慶的發言,可以看到京東雲對未來雲端計算市場有兩點判斷:一是雲端計算市場的蛋糕足夠大,市場競爭遠未達到飽和程度;二是雲端計算的本質是服務,未來雲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圍繞服務而展開的。
服務看似簡單二字,IT服務產業卻非常複雜,面對千差萬別的企業雲服務需求,沒有任何一家雲廠商能夠靠單打獨鬥來滿足各個領域的使用者。沿著這樣的思路,京東雲反而找到了自身發展的抓手, 即大力發展生態,用生態來解決服務多樣化的問題,用生態來加速市場規模和份額的擴張。

京東雲總裁申元慶
事實證明,在京東雲的生態戰略指導下,京東雲以令業界矚目的發展速度,躍居中國雲端計算一流行列。2017年,京東雲實現了8倍的增長,2018年依然預期達到8倍增長。近兩年在雲生態方面的積極佈局,令京東雲擁有了覆蓋多個行業領域超過2500家的合作伙伴。
國際調研公司Forrester一已將京東雲評為“卓越表現者”(Strong Performers),位列業界進步最快的雲廠商之一。
京東雲的生態觀
為什麼僅用兩年時間,京東雲就交出瞭如此漂亮的成績單?要說“生態”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新鮮,尤其在雲端計算領域,大型IT廠商幾乎如出一轍地在構建以自身為中心的雲生態。那麼,京東雲的生態觀有什麼不一樣?
在京東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口號:“客戶為先,正道成功,只做第一”。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標語式的口號,更是深入每一個京東人內心的價值觀。在申元慶的演講和採訪中,有一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不管談論的是京東雲的業務還是取得的成績,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客戶,其次是合作伙伴,最後提到的才是京東雲本身。
有了“客戶為先”這個出發點,京東雲的生態戰略就有了不同的打法,也有了不一樣的溫度。
申元慶表示,很多雲計算廠商定位成平臺公司或者工具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合作伙伴都只是眾多雲服務中的一個,而京東雲的生態模式是“引進行業內最領先的服務商,雙方共生共榮,其最終目標是服務客戶,這個本質不能顛倒”。
將客戶的需求和利益作為核心,京東雲考量的便是如何將使用者體驗做到極致,而這個過程一定是由京東雲和眾多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共同來解決使用者真正的本質需求。
因此,京東雲在建設生態時,關注的不再是合作伙伴的數量、行業和體量,而是以客戶的體驗和滿意度為衡量標準,關注合作伙伴是否能夠與京東雲一起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滿足客戶差異化的、本質上的需求。正因如此,京東雲與合作伙伴是雙向賦能、共生共榮的關係,從而構建出高價值、有生命力的雲生態服務體系。

京東雲的生態朋友圈
光談論京東雲的生態戰略可能過於抽象,但是如果提到京東雲生態雲矩陣,這個在業界迅速崛起的優質雲生態圈,想必對京東雲的生態戰略落地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京東雲的生態雲矩陣擁有京東雲與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行業級別標杆產品和服務,在金融、資料、零售、物流、物聯網、教育、保險、醫療等多個行業領域,其核心產品已經有了過億級的年營業額。
環顧京東雲的朋友圈,英特爾、品友互動、希捷、180數字技術、商派、尼爾森網聯、麥谷科技、TalkingData、SMART科技、百分點、託普雲農、太火鳥等各領域頂尖的企業級服務商都赫然在目。

京東云為什麼能吸引如此多優質的合作伙伴,除了共同的“客戶為先”價值觀,京東雲在執行層面也表現出了實實在在的合作誠意和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個賦能方式上:
第一,技術賦能。 京東萬億級別的交易額以及電商大促的突發交易需求,讓京東雲在保障自身的發展需求外,有足夠的技術能力為使用者與合作伙伴賦能。京東雲可以提供囊括IaaS、PaaS、SaaS的全棧式服務,從IDC業務、雲端計算業務到綜合業務的全頻段服務,以及公有云、私有云、專有云、混合雲等全場景服務。因此,京東雲作為基礎設施服務商的技術能力,包括雲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技術團隊的實力,讓合作伙伴非常信賴。
第二,場景賦能。 隨著無界零售的思想的不斷延伸,京東商城、智慧物流、京東金融等平臺向第三方開放,也帶來了更多的服務場景。對於超級零售商來講,京東雲的場景可以說是無限的,為合作伙伴開闢了廣闊的業務空間。
第三,品牌賦能。 京東擁有強大的市場、渠道及客戶資源,坐擁3億使用者的京東,其品牌影響力不容置喙,而作為集團能力的重要輸出視窗,京東雲同樣能夠支撐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價值,加強市場資源。
第四,生態賦能。 未來雲服務面臨平臺化,不再是看單純的行業,最終服務的提供都將融合在生態中,京東雲也將在未來可期的動態過程,與合作伙伴長期攜手,讓生態更有生命力。
在合作伙伴的高度認可下,圍繞使用者需求場景,已經打造出了許多極具商業價值的解決方案。例如,京東雲推出的AI營銷決策工具——京東雲智麥,能夠把很多營銷廣告主在電商站內和站外的營銷策略打通,從而為客戶提供智慧的營銷決策。
這種合作模式最大的價值在於,過去客戶要解決業務上的痛點,需要在各個業務環節去找不同的服務商,無論是應用層面還是服務體驗都極為割裂,且不能獲得期望中的整合價值。
但是京東雲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全棧式解決方案,基於雙方的技術和產品深度融合,能夠精準地解決客戶的痛點,從根本上為客戶帶來業務生產力的提升,其目標直指“客戶成功”為自身成功的標準。品友互動創始人兼CEO黃曉南表示,這種全新的解決方案,不僅領先於國內,在全球也屬於創新前列。
百分點董事長兼CEO蘇萌在談到與京東雲的合作時表示,雙方在戰略合作落地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挑戰,但是京東雲整個團隊的執行力、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讓他感到很佩服,雙方深入合作得非常好,“兩個公司的工程師團隊已經完全無縫地在一起工作,兩個團隊經常在我們會議室開會,或者一部分工程師常駐在京東雲辦公,大家一起加班到12點解決個什麼問題是常事”。
正如申元慶所說,“京東雲在拼命的做事情,一年抵外面三年”,在致力成為“中國雲行業最具潛力的賦能者,中國雲生態最重要的構建者”的過程中,京東雲始終保持著創業的精神和氛圍,與合作伙伴一起解決使用者真正的本質需求。京東雲的發力,也讓業界有理由相信“後來者居上、只做第一”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網際網路的世界,唯快不破,在各大雲端計算廠商都在加速佈局、搶佔市場的過程中,京東雲以“生態”為抓手,以“客戶為先”為核心,打造出全新的雲端計算服務模式,做好了在這場戰役中快速逆襲的準備,京東雲的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科技雲報道原創】
微信公眾賬號:科技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