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防是AI的,那2019呢?
2016年開始,智慧安防的概念被大面積提及,各廠商在全國範圍內的智慧安防應用落地動作也愈加頻繁,安防的場景也從最初的公安警務,向交通、社群等其他行業或場景延伸。
2017年,AI進一步滲透入安防行業,安防行業也變得更熱鬧了。
那麼在2018年,又有安防行業又有哪些新變化?“玩家”們在技術創新的路上又有哪些新進展?
華為:軟體定義
華為是今年安防行業不得不關注的大企業,今年華為也智慧安防市場推進中顯得異常高調。3月,華為提出“軟體定義攝像機”理念,用按需定義、分層智慧、持續演進三大特點,賦予攝像機新生命;6月,華為釋出軟體定義攝像機——“星象、星辰、星馳、星盾”系列;8月華為CloudIVS智慧視訊雲推出“強中心,敏邊緣”的分散式智慧架構。
《安防創新百人會丨石冀琳:軟體定義+輕量雲,華為工匠精神助安防創新》
億歐智慧城市今年採訪到了華為視訊產品線總裁石冀琳,她介紹道,軟體定義攝像機的核心是軟硬體解耦,並表示:華為希望將散落在各個領域的珍珠串成項鍊,把優勢落實到安防的解決方案。石冀琳透露,在未來安防+物聯網大技術融合上,華為也會發揮出技術優勢,促進產業的進一步升級。華為提出的雲化戰略,或許真的能幫助華為在這個領域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其他閱讀:
《2018安博會丨智慧安防大勢所趨,海康威視AI戰略之思》
《“被高估”的華為安防,“沒渠道”還是“不用心”?》
海康:繼續“AI Cloud”
3月30日,“智湧錢塘”2018AI Cloud生態國際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會上,海康威視宣佈全面開放AI Cloud架構,與各方共建AI產業生態體系。
AI Cloud是針對物聯網產業智慧化升級推出的全新架構,旨在解決當前物聯網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在物聯網領域,AI Cloud將提供四大能力:AI資源的可排程、資料的按需匯聚、應用的場景化響應、運維的一體化建設;實現一個生態目標:可成長的AI Cloud生態圈。
《海康威視AI Cloud生態峰會,向BAT、科大訊飛AI生態發起的產業落地PK》
峰會上,海康威視的總裁胡揚忠表示,目前演算法、算力、資料都在迅速發展,未來安防行業的產品迭代速度將會非常快,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跟不上節奏,將不得不面臨被淘汰的問題。
其他閱讀:
《安防創新百人會丨海康浦世亮:AI Cloud雲邊融合,視覺大資料賦能行業》
《2018安博會丨智慧安防大勢所趨,海康威視AI戰略之思》
大華:HOC城市之心
今年10月,“大華HOC城市之心”戰略釋出會召開,大華HOC新型智慧城市架構全面亮相。同時超星光槍球一體化攝像機、6400W守望者等多款產品釋出,這也是大華在全感知、全計算等方面的最新部署。
“大華HOC城市之心”是以“全感知、全智慧、全計算、全生態”為能力支撐的智慧城市發展引擎,實現面向城市級、行業級和民用級構建“1個平臺、2箇中心、N類應用”(1+2+N)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構。
《“大華HOC城市之心”新型城市架構釋出,智慧城市再落一枚重子》
而實際上, 大華在釋出“HOC城市之心”戰略以前,就已經提出了要深化雲生態,基於“雲生態、智未來”戰略,釋出了“全智慧、全計算、全感知、全生態”的人工智慧戰略。HOC可以說是大華在這條路上的進一步升級。
《安防創新百人會丨大華殷俊:不喊AII in AI,深化“雲生態”戰略!》
宇視:從公共安全到智慧交通
今年宇視的“大事”是與千方的“聯姻”。雙方“牽手”後,一方面,千方的業務得到良性的增長;另一方面,宇視的定位也發生了改變,從公共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變為公共安全與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提供商。
《千方“翻身戰”,宇視帶來的安防業務成“救命丹”?》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釋出《2018全球視訊監控資訊服務報告》,以2017年的業績計算,宇視位列全球視訊監控裝置市場第6位,市場份額2.8%。明年,千方的交通業務與宇視的安防業務將如何進一步產生“協同效應”,十分值得關注。
其他閱讀:
《安防創新百人會丨宇視如何“亂世”中乘風破浪?》
AI初創企業“各顯神通”
商湯:平臺化
今年以來,商湯開始強化公司的平臺化定位。今年年中,商湯推出SenseFace3.0平臺和城市級超大規模分散式視訊分析平臺——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級視覺開放平臺,構建“AI+安防”矩陣。SenseFoundry是一個城市視覺處理中心,如今已有落地專案可連線超過一萬個攝像頭,對城市千億級規模的人臉、車輛、人群、事件做大資料檢測分析。在警務應用上,可以做到失蹤人員查詢、嫌疑人追蹤等,還原罪犯軌跡,為公安人員的抓捕提供便利。
《安防創新百人會丨 商湯楊帆:把城市長尾場景演算法成本降下來》
曠視:城市大腦“四三二一”
曠視眼中的城市大腦是什麼?整體是一個比較經典的體系框架圖,叫做四三二一:四是城市劃分,符合資訊化建設的體系架構;三是業務層級,包括城市級,行業級和企業級;二是兩類處理,包括資料處理和平臺整理;一是一個計算和操作能力中心。
《曠視科技陳雪松:城市大腦建設方案,四三二一經典架構》
雲天勵飛:AI芯與城市級AI大腦
今年4月,雲天勵飛聯合創始人、CEO陳寧提到,團隊正在研發的一款面向嵌入式端的邊緣人工智慧晶片IPU,並取得階段性成果,計劃今年年中流片(試生產),明年上半年正式商用。今年10月,深圳高交會上,雲天勵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DeepEye1000 嵌入式視覺AI晶片宣佈已成功流片。
除了晶片外,雲天勵飛還有現象級產品雲天“深目”動態人像識別系統。並聚焦“AI+新治理”、“AI+新警務”、“AI+新零售”三大領域,目前已經實現了多種解決方案的落地。
《雲天勵飛首談中國“芯”:自研晶片如何助推AI落地?》
行情:超過90%的市場份額仍被傳統安防佔據
今年,億歐智庫釋出《2018年中國AI+安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通過對AI助力安防領域應用歷程梳理,以及上市安防企業戰略佈局,還原了安防行業現狀。
報告提到,目前大部分安防企業對於AI技術的應用還處在接受並嘗試使用階段,超過90%的市場份額仍被傳統安防佔據。但從增長趨勢中可以看出,AI在安防領域的附加價值開始凸顯。可以預測的是,未來AI在安防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意味著企業也能夠從中挖掘無限機會。
另外,今年億歐主辦的“GIIS2018安防AI創新峰會”圓滿成功深行業嘉賓,安防巨頭與新秀齊聚一堂,共論“AI+安防”的變現之道,為安防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峰會邀請了30多位資深行業嘉賓,到場觀眾超過1000人;60餘家媒體參與現場報道,釋出稿件超過100篇。
峰會從2018年1月開始籌備。在籌備階段,億歐共走訪了近百家安防企業,並推出“安防創新百人會”欄目,對“AI+安防”的典型企業進行採訪報道。基於對走訪企業的瞭解,峰會上,億歐還發布了“2018安防AI創新30強企業榜單”,希望在“AI+安防”時代,為行業尋找標杆。
展望:AI很重要,但不是安防的全部
AI能夠幫助傳統行業降本增效,但AI絕不是安防的全部。AI是“大腦”,可以代替人的工作,但如果“大腦”缺少了感覺的器官,缺少了神經,那麼大腦也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未來除了要持續關注AI對安防行業產生的變化外,還要關注5G、物聯網等技術對安防的影響。
實際上,億歐智慧城市發現,今年不少安防企業都開始將自己定位為“物聯網”公司。當前我們所定義的“安防企業”,未來將不止滿足於安防市場,而是通過“物聯”與“大腦”結合,為城市智慧化的方方面面貢獻力量。
隨著平安城市的推進,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的建設,視訊監控點位越來越多,覆蓋面越來越廣,再加上智慧化應用日益普及,人們的安全越來越能夠得到保障。但另一方面,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又成了新的安全隱患。今年5月歐盟出臺GDPR,被稱為“史上最嚴個人資料保護條例”,但在國內相關的法律法規依然不夠明確。未來,該如何保證本應用來保障安全的視訊監控資料不被濫用,成為新的安全問題,將是一個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