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構建之法閱讀隨筆一

構建之法閱讀隨筆一

什麽 的人 超級 年輕人 他也 工作效率 隨筆 批評 那是

《構建之法》一書已完成了第一遍的閱讀,接下來,我將隨機抽取其中的一段進行精讀。

移山公司的項目進行了一段時間,TFS上也積累了不少數據。大栓做了“數據挖掘”,整理出來一些統計信息,向各位領導匯報。

大牛:哇!前端組的這位開發人員是冠軍呀,他導致的Bug總量約等於所有其他成員的總和。

二柱:那是有客觀原因的,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工作量是最大的。

大牛:那也不能因此產生這麽多Bug,而讓整個團隊的進度停下來吧。

二柱:別人工作得這麽辛苦,我倒是不太忍心再批評他。阿超,其實我覺得我們應該鼓勵成員多做貢獻,錯誤總是難免的,但是你知道他上星期完成了兩個功能,明顯比別人快多了。別的同事和他一比,就慢多了。

大牛:我不太同意,從TFS的數據來看,他的Bug數量遠比別人多,而且不少Bug都有一段時間了,你說的“慢”的人,好像沒有多少Bug,也是差不多按期完成的。問題是你希望團隊成員是“蘿蔔快了不洗泥”型的,還是“慢工出細活”型的?

阿超:我有一個故事,假設團隊裏來了兩位年輕人,嗯,就叫“蘿蔔”和“白菜”。蘿蔔做事很快,是“蘿蔔快了不洗泥”類型;白菜是“慢工出細活”類型。分配了任務後,蘿蔔很快就說做好了!白菜還在吭哧吭哧地跟項目經理和測試人員討論。領導很高興,讓蘿蔔去做更多的事。開發階段結束了,蘿蔔比白菜多做了不少功能。穩定階段開始了。大家發現蘿蔔負責的功能出了很多問題,白菜的模塊倒是比較穩定。然而蘿蔔在團隊中的曝光率很高,很多問題都在等著他解決,從統計數據上看,他也修復了不少小強。白菜搞定了自己負責的模塊,開始幫助其他人,由於不熟悉其他人的模塊,白菜修復的缺陷不多。由於蘿蔔的設計有缺陷,導致模塊非常復雜,蘿蔔也成了唯一了解其模塊的開發人員。項目最後階段,幾乎都是蘿蔔工作得最晚,把最後幾個缺陷給修復了。領導們說:有問題,找蘿蔔!項目結束了,開始了績效考核,領導A認為白菜績效不錯,模塊按時完成,沒有大多問題,然後還能幫助其他成員;領導B認為蘿蔔是超級明星:第一個完成模塊,修復的缺陷最多,而且掌握了最復雜的模塊,離開他不行,工作得也很晚,有突出貢獻。至於白菜,領導B沒感覺他做了啥,僅僅是按要求完成任務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那蘿蔔和白菜誰該得到獎勵,誰該得到批評呢?假如領導B的評價方式占了上風,蘿蔔得到獎勵,白菜離開了團隊,你覺得下一個版本會出現什麽情況?

大牛:我估計蘿蔔會成為“構建大師”,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然而項目進展不一定會像以前那樣順利……

二柱:有人會懷念白菜。

大牛:你的意思是團隊的領導者文化決定了團隊的風格。但是當前該怎麽辦呢?阿超:所以我們要讓“蘿蔔快了不洗泥”的人慢下來,這樣能減少他們的危害。大牛:授予他們“蘿蔔大師”的稱號?

阿超:恐怕不行,我們要胡蘿蔔和大棒並用。我們的大棒就是“小強地獄”(Bug Hell)。

這麽一個故事,充分體現了軟件開發過程中的“質”與“量”不易兼顧的問題,過於追求“量”,會導致BUG偏多,模塊可讀性不高,影響整體團隊進度等問題;同樣地,過於追求“質”,則會在修復BUG上花費較多時間,一樣會影響整體的團隊進度。但是相比而言,過於追求“量”的情況更多,危害也更大,因此,對這一情況加以限制也顯得非常重要。而《構建之法》書中給出的方法便是“小強地獄”,即讓導致BUG數量超標者進入小強地獄,期間只允許修復BUG,不允許參與其他開發工作,直到其導致的BUG數量低於閾值為止。這樣的方法,只要閾值設置得合理,就可以很有效地使團隊成員自覺把控“質”與“量”之間的平衡,從而提升整體團隊的工作效率。

構建之法閱讀隨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