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程序猿到SAP產品經理,我是如何轉型的?

從程序猿到SAP產品經理,我是如何轉型的?

角色 AS 簡單 soft 開啟 lex ext 更多 業務

文章作者:Jason Xia(夏建軍)

Jerry: 今天的文章來自Jason Xia, 我的老同事,和我一樣從2007年進入SAP成都研究院工作至今。這篇文章講述了Jason是如何從一名SAP資深開發人員轉型為SAP產品經理的,希望能對有同樣誌向的開發人員們一些啟發。

Jason身上有很多優點,其中最讓Jerry佩服的是以下兩點。

在Jerry2007年剛進SAP沒到一個月時間,就參加了一個BW305的內部培訓。講師是SAP成都同事,資深BW專家。當時我的專業技能只有Linux系統網絡編程這一門技術,對於BW領域的Info cube, Info provider, info source, star schema這些概念聽的一頭霧水,BW305那本厚的像磚頭的培訓教材裏每個單詞我都懂,但是串成一句話我就不懂在說些什麽。最後這個培訓的內容我掌握的程度可想而知。從此,我對精通BW乃至Analytics的同事都分外崇拜,因為那些對我來說經過了培訓後仍不知所雲的概念們,在他們腦子裏卻組成了一套清晰的知識體系,並能用來幫客戶解決實際問題。

那麽這一切和Jason有什麽關系?2007年到2012年,SAP成都研究院的開發團隊大多工作於SAP Business by Design, 致力於四大內容的交付:Form, Report/Analytics, Field Extension和UI。每個內容都有一個負責人,SAP內部稱為topic owner。項目上關於該內容的各種問題,不管是SAP成都研究院的同事,還是global團隊的同事,都會找到該topic owner。江湖地位類似於射雕英雄傳裏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到這裏你可能已經猜到了,Jason就是Report/Analytics的topic owner。所以,他在這個領域的造詣無需多言。

我非常佩服Jason的第二點,就是他面對business complexity時有條不紊的處理方式和從容不迫的工作態度。在Jerry看來,編程技能容易從後天習得,而這種非技術層面的軟技能,和一個人的性格也有一些關系,相對於純技術層面的編程技能更難獲得。

我2014年時曾經和Jason工作過一段時間,負責處理SAP CRM內一些模塊的ticket處理。這些模塊是SAP成都團隊從SAP全球其他團隊接過來的,交接時並沒有原來團隊的同事給我們做知識交接,所以當Jason和我收到這些模塊的ticket時,我們是缺乏足夠的知識去處理的,只能通過調試代碼慢慢學習。運氣不好的時候,一下子會來好幾個高優先級的ticket,並且描述的問題對Jason和我都相當陌生。面對這種知識匱乏而帶來的巨大挑戰,在我印象中我從未看到過Jason有任何慌亂的神情。Jason總是很沈著地把ticket按照難易程度排序,然後和我分頭去處理。他這種遇到挑戰總是能冷靜去面對的能力也鼓舞著我,確保了我總是能以100%清醒的頭腦去分析問題。

以下的內容是Jason的正文。


前言:?回顧是最好的成長

SAP成都研究院的程序猿Jerry Wang向我約稿,要我談一談是如何從一名程序猿轉型為產品經理的。正好2017年年末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火爆朋友圈,很高興有機會借用一下人生算法的概念,對過去進行回顧。而回顧,是一個人最好的成長方式。所以,故事就從我進入SAP成為程序猿開始吧。

技術分享圖片

程序猿:把一件事情做好

和SAP結緣,那是十年前了。那時候SAP成都分公司才成立一年多。

剛開始不會的東西太多,為了完成任務,需要不停地請教別人。不管是參加內部講座,還是收看公司內的郵件,到處都是陌生的術語,到處都是一路深入都點不完的鏈接。有一種已經被信息和知識淹沒的焦慮感,有點無所適從。

參加與外國同事的會議,也讓我壓力很大。雖然我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即使外國同事的英語聽不懂,也有團隊裏的前輩頂著。可是總不能什麽事情都一直躲在別人身後吧。

好在團隊裏互相幫助、積極努力的氛圍很濃。其中有個印象比較深的同事,我們叫他番茄。非常有活力,渾身充滿能量,不僅聰明,還非常勤奮。

那時,我只有一個信念,加倍努力,站穩腳跟。我很用心地做好我該做的事情。慢慢的,我可以做比別人多的任務。再後來,就有人請教我問題了。

我想,努力就應該是一個年輕人的標配。那時候沒去想那麽多人生的大道理,也沒有什麽職業發展規劃。我只是有個小目標:把一件事情做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否則沒有全力以赴過,怎麽知道是否擅長、是否喜歡這份工作?!

於是,兩三年的時間裏,我都把自己的精力聚焦在數據倉庫和分析方面,不僅具備了可以為團隊貢獻自己知識的能力,也在驅動團隊在這個領域相關工作的推進。

在這個過程中,非常感謝我的經理Henry,為我提出了富有挑戰的目標,那就是不僅要自己優秀,還要幫助團隊成員成長,在這個產品的全球組織中有能見度。於是,我組織了技術話題的學習小組,引導、幫助更年輕的同事一起探索最新的課題。我也積極接觸德國同事,不僅從他們那裏學到新的知識,也參與他們的討論,為整個產品做出貢獻,從而贏得對方的信任。

把一件事情做好,讓我爬上了一座小山,從而有機會看到更多的山。其實,這就是專註,努力,這是一種人生態度。這是我在SAP實踐的第一種人生算法。

技術分享圖片

Scrum Master:不低看自己的工作

接下來的幾年,我經歷了不同的產品和部門。雖然我依然能夠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也能勇敢面對未知的技術難題並找到辦法攻克。但是,漸漸地我覺得成為技術牛人不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滿足,在深入鉆研技術方面我難以做到持久。2011年的時候,正好公司正在推廣Scrum這種軟件項目管理方式,而我對管理有些興趣。於是,很自然的,我嘗試了Scrum Master這個角色。

簡單來說,Scrum Master是負責一個團隊按照Scrum方式運行的角色,相當於敏捷教練。Scrum當時對我和我的團隊來說,都是一個新鮮事物。我又一次進入亢奮狀態。從參加培訓、四處找資料開始,參與公司內外論壇,組織Scrum Master圓桌會議,建立和其他團隊Scrum Master的聯系網絡,從而建立更新自己知識庫的生態系統。

從公司安排的Scrum導入培訓當中,我知道了基本概念和流程。而在實踐當中,我留意到了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避免反復的交付延遲,如何把Retrospective大會開好,如何有效管控項目風險,如何實現真正的快速叠×××發。帶著這些問題,我在學習中去尋找答案。而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又能受到啟發、得到很多新的想法。

那時候,我覺得最有自我滿足感的事情就是,我又學到了新的東西,並把那些新想法引入團隊。某種程度上,我是團隊的改革引領者,有成就感。

可是,另外一方面,Scrum Master要做的事情很雜,難以專註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所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情況下,難以完全實現。這時,發現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就非常關鍵。我覺得我最深的一個體會就是,從別人看來也許普通的工作當中看到了巨大的、提升自我價值的機會。我想我沒有辜負那段時間。

技術分享圖片

最初推動落實Scrum流程的過程中,如果只是滿足於主持各種會議、當救火隊員,我想那對團隊和個人來講價值太低了。但是當把好奇的眼光打開,會發現很多公司內外關於敏捷或大或小的最佳實踐。比如Done Criteria workshop,就是我在學習中了解到的一種實踐方法,用來解決團隊中backlog關閉比較隨意、關閉之後仍然不斷有後續任務和問題冒出來的情況。我了解了一下其他團隊的做法,整理了一些範例,成功地帶領團隊定義了自己的Done Criteria,並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其它思考並實踐過的有Usable Software,結對編程、Ready Criteria、測試驅動、團隊知識管理、持續改進、敏捷測試等等。了解、思考和嘗試這些新方法論的過程,就是增加個人價值的過程。

後來,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帶領團隊並不斷取得成績。這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就算是叱咤商業領域的那些風雲人物不都在強調帶團隊嗎?給一個隊伍,怎麽帶出戰鬥力?這是一個必須不斷實踐練習才能習得的能力。比如對於團隊建設,我也有一個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剛開始的時候,對於團隊建設的理解也是停留在大家一起吃吃飯、玩一玩的層次上。後來,通過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才知道有很多團隊建設的方法。另外,我也思考過如何打造學習型團隊,如何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如何分析團隊的成熟度並讓團隊成長為自組織團隊,從而讓Scrum Master的作用逐漸淡化。這些探索和學習都增加了我的經驗和能力。

相對程序猿,Scrum Master有更多的機會和產品經理、直屬領導以及其他團隊打交道。如果有心,總是很容易就能發現比自己牛得多的人,從而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我相信,如果一個人接觸的高手很多,那他也成為高手的概率要大得多。退一步先不說能不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即使能在個人水平的某個方面向他們靠攏一點點也足以激勵自己。記得那時接觸ThoughtWorks和其他在敏捷社區中很活躍的人,從他們的見解中受益匪淺那是必須的,我還能感覺到他們對從事並傳播敏捷有傳教士般的熱情。對此,除了敬佩不已、自愧不如之外,我也深受鼓舞。

Scrum Master有非常多的機會鍛煉並提高軟技能。我需要考慮如何平衡來自團隊內外不同方面的要求,如何在團隊內外協調進度並解決復雜問題,如何處理自己繁雜的任務,如何提高自己和團隊的工作效率,如何幫助團隊並管理好項目。這些都需要傾聽、有效溝通、時間管理、領導力、自我管理等軟技能。這是我第一次深刻認識到,無論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是什麽,軟技能在個人能力結構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於當你缺乏它的時候,你遲早會遇到向上發展的天花板。如果說硬技能的高低決定一個人能否完成某項任務,那麽軟技能則會決定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往上發展的潛力。

我想,這是我在SAP歷程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不低看工作,而是靠著挖掘工作的價值,另外一扇綜合提升自己的大門開啟了。就像那些厲害的程序猿,也善於在普通的工作當中提升價值一樣,我們需要靠著這個強大的人生算法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當中,思考如何在技術快速更新的時代不讓自己的知識貶值,總結疑難問題分析思路和快速學習方法,發現不同編程語言、不同領域背後的共性。

實施顧問:找點更難、更挑戰的事情

做了幾年的Scrum Master,雖然還是有空間可以發揮、進步,但是,我覺得需要一點更難、更挑戰的工作。我了解到實施顧問需要快速學習,壓力大和加班是必不可少的。於是,2014年的時候,我轉去做實施顧問。剛到杭州客戶現場準備常駐的時候,還是有點忐忑,怕自己長期面臨壓力不能適應,怕自己難以應付客戶的挑戰,怕在和標準產品開發迥然不同的客戶項目中難以立足。

果然,不久我就遇到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客戶要求在SAP CRM的銷售訂單界面中進行大量的功能增強,並和ERP集成。由於我有開發背景,所以我既負責和客戶談需求並整理成需求描述文檔,也參與部分方案設計和開發工作。很快我就了解到了技術方案的復雜性。如果貿然進行功能增強的開發,不僅要占用比較大的開發人力資源,未來系統升級也會面臨風險。這當中是否有風險巨大的坑,我在研究各種相關資料並咨詢德國專家之後,有了些眉目,但也依然拿不準。在我的堅持之下,這件事情很快就在整個項目組範圍內討論了,並在相關專家的參與下確定了最終的技術方案。

再後來,雖然任何時候都有一個長長的、做不完的任務列表,也經常不得不加班到深夜,但是,一旦做好吃苦和迎接挑戰的準備,那就都不是事了。

甚至,我喜歡上了這種漂泊在外的生活。在工作累得像狗之後,坐在五星級酒店的會員酒廊裏品著酒、眺望西湖,很容易就有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物上的感覺了。我終於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有意義的生活,在工作中拼搏,在生活中享受。除此之外,生命沒有任何浪費。

技術分享圖片

後來由於項目意外終止,同時要顧及將要出生的小孩,我只好回到開發團隊。因此,我非常珍視這段經歷。我初步有了和客戶打交道的經驗,體驗到了和項目團隊其他背景各不相同的成員相處的微妙之處,知道了客戶項目實施的過程,也接觸到了企業的業務需求。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另外一個人生算法:勇敢些,沒有什麽困難是征服不了的。

產品經理:擡頭看天,打開格局

在做實施顧問期間,每天都要和客戶討論需求,將之轉化為需求描述文檔並最終參與實現。有了這段經歷,我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有了更多了解,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上在開發和項目管理方面的積累,2015年我成為了產品經理。

《啟示錄》一書中這樣描述“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去交付有價值、可用且合理的產品。相應地,我開始從用戶體驗、技術和商務三個方面積累技能。

然而,剛開始的時候,很辛苦,但是不得要領。由於慣性的作用,不由自主的就想把過去的經驗發揮出來。於是以一個有經驗的過來人身份為團隊排除難題和風險、為項目保駕護航,介入了項目籌備、設計、質量和開發工作的一些細節中。而對於產品需求管理這項重中之重的本職工作反而著力不夠。

這當中同事對我的反饋幫助很大。尤其是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擡頭看天,低頭看路。換一個說法就是要眼高手低。“眼高”,就是視野要開闊,能夠從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手低”,則是能夠低下手來,腳踏實地做事情。後者我做到了。而前者則是我缺乏的。

所以我開始看書,看相關的新聞和文章,研究相關產品。我試圖對所從事的客戶交互領域有更寬的理解,對相關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公司內外的技術趨勢有所把握,了解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相關的知識。我想,只有深刻地理解了這個領域的特點、背後的驅動力和用戶痛點,才能把握住整個產品的發展方向。方向對了,產品至少成功了一半,方向一旦錯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在觀察宏觀話題的過程中,我的思維升級了,幾乎可以說世界觀都變了。因為商業市場和專業領域實在太過喧囂,有太多的現象,有太多的概念,諸如互聯網經濟紅利,註意力經濟,人工智能,長尾效應,共享經濟等等。但是,這些概念和現象背後具有共性和本質的東西是什麽?和我的工作有什麽聯系?這些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去思考和探索。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的理解。比如,當講到新零售、全渠道和線上線下融合的時候,其實是在講用戶體驗,在講場景,在講拉近商品、服務與用戶的距離。那我們做的客戶交互解決方案最終就是要解決如何在場景中用戶需要的時候恰好就能得到需要的服務。這其實就是在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用邏輯思維能力去重構自己的認知。

看得多、想得多了之後,就會有強烈的感覺:不同領域的知識,要麽互相連接,要麽有想通之處,到最後,總會有“哇, 原來如此!”的感覺。打開眼界和格局之後,再看我做的產品,就有了更豐滿的理解。我相信,去看整個技術、經濟、商業、社會、歷史發展的脈絡,就是在培養格局。這是一種重要的受益終生的人生算法。

技術分享圖片

結束語:油膩中年?

回過頭看走過的路,雖然曾經也焦慮過油膩中年的危機,懊惱過財富自由的幻滅,迷茫過我究竟想要什麽樣的職業生涯。可是,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我就是在不斷迎接挑戰和不斷反思的過程中成長並完成轉型的。

技術分享圖片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過很多諸如XX是成功的關鍵,XX決定一切的雞湯文,那個XX可以換成情商、信念、態度、習慣、執行力等等。一開始覺得很有道理,甚至會覺得像打了雞血。但是,慢慢的,看過也就看過了,行動也淪為淺嘗輒止。似乎只是水面上起過一些漣漪,最後什麽也沒改變。從過去的經歷當中,我看到了在我身上發生一些改變的原因,那就是只要全力以赴、勇於突破自己,工作自然會和這些不同的人生信條發生連接,就會有無數個機會練習。

展望2018,波瀾壯闊的技術和商業創新以及中國崛起,給了我仔細觀察這個時代的沖動。毫無疑問,這是最好的時代!從工作相關的視角學習新的知識,從而去看懂它,連接它,並把靈感帶回工作中,這是多麽有意義的事情!

我相信,應對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握現在,就是不斷叠代、找到新的人生算法,重復它,強化它,專註於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要獲取更多Jerry的原創技術文章,請關註公眾號"汪子熙"或者掃描下面二維碼:

技術分享圖片

技術分享圖片

從程序猿到SAP產品經理,我是如何轉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