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騰訊牽手羅氏,進軍腫瘤界仍然還差臨門一腳

騰訊牽手羅氏,進軍腫瘤界仍然還差臨門一腳

 

文 |易敏

來源 | 智慧相對論(ID:aixdlun)

 

一直很好奇當網際網路大佬和醫藥界巨頭牽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擁有著10億社交使用者的騰訊就和擁有10億患者的羅氏製藥就進行了一次網際網路+傳統醫療的碰撞。據澎湃新聞訊息,羅氏製藥與騰訊公司在進博會上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力探索網際網路與醫療健康行業的深度融合,把大資料、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於藥品溯源、用藥服務、疾病管理和醫學科普等方面,雙方將優先聚焦腫瘤疾病領域。騰訊想要進軍醫療界的野心路人皆知,這次與羅氏合作又有著怎樣的用意呢?

 

醫療腫瘤領域,一直是騰訊想啃卻難下嚥的骨頭

 

騰訊從2014年微信智慧醫院上線,打響了讓騰訊進軍醫療界的第一槍。憑藉自身擁有的強大使用者數量和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撐隨後投資有品、丁香園、微醫等一系列線上醫療,如今線上醫療已經取得一定的優勢。但由於實體醫療佈局較晚,騰訊也一直在尋求線下突破口,比如推出“糖大夫”血糖儀,進軍慢病領域,並上線了人工智慧騰訊覓影。如此,騰訊一心想進軍醫療界,但對線下醫療業務並不熟悉,目前依然在摸索前行。

 

中國是一個癌症大國,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7年釋出顯示,中國的癌症死亡率佔全球27%,發病人數全球第一。隨著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大賣,前央視主持人李詠的去世,癌症這個詞更是被推到大眾視野中。面對中國如此龐大的癌症群體,和其他公司一樣,騰訊進軍醫療界無疑也是死盯腫瘤市場。

早在2016年6月騰訊便領投腫瘤大資料公司思派網路。今年8月5日,騰訊與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舉辦了首屆戰略合作專家會議,併成立首屆騰訊CSCO戰略專家委員會。而騰訊推出的人工智慧產品也是在腫瘤上發力,騰訊覓影將食管癌早期篩查作為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專案。騰訊在腫瘤市場的頻頻發力,不難看出騰訊要攻下腫瘤界的決心,而合作這麼多家企業還未真正與一家腫瘤領域的醫藥公司進行聯手。

 

羅氏在腫瘤領域尤為強勢,騰訊需要一個切入點。羅氏製藥成立於1896年,1926年進入中國,其中藥品涉及多個領域,一直在醫藥界處於霸主般的地位,根據lgeahub釋出的《2018年全球製藥企業TOP10》中,進入榜單的企業分別是:羅氏、輝瑞、艾伯維、強生、賽諾菲、默沙東、諾華、吉利德科學、葛蘭素史克以及安進。據資料統計:2017年全球排名前10位的製藥公司銷售總額為4372.57億美元,佔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40%,其中羅氏高居榜首。而抗腫瘤領域一直是羅氏的核心領域。根據美國醫藥諮詢公司Lgeahub的《Top 10 Pharmaceutical Companines 2018-Oncology》顯示,羅氏公司17年腫瘤業務的營收為250.9億美元,佔比公司全年的43.73%,腫瘤藥物可謂是公司的頂樑柱。羅氏作為醫藥腫瘤界的巨頭,騰訊想進軍腫瘤界與其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醫藥諮詢公司Lgeahub的《Top 10 Pharmaceutical Companines 2018-Oncology》)

 

中國一直是羅氏的第二大市場,但是中國擁有巨大的患者基礎,羅氏一直在積極佈局中國市場。施萬去年訪華時曾表示:“中國完全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羅氏製藥全球的第一大市場。這不僅僅是在銷售上成為第一大市場,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的貢獻上。”中國的巨大潛力,讓這位羅氏製藥的全球掌門人有了更多的新期待。而在今年剛剛過去的ASCO大會上,Roche回顧了自己腫瘤管線的一些資料向業界闡述了自己如何經臨床試驗與基因測序,以期發現肺癌領域的機會。羅氏並沒有過多的聚焦新葯與老藥擴充套件適應症以維持腫瘤市場,而是將眼光投向生物標記物與數字化健康工具。儘管羅氏的財報大好,但是面對同樣是醫藥巨頭諾華、賽諾菲等腫瘤領域不斷崛起的後起之秀,還要面臨國內生物類似藥的挑戰,尋求數字化醫療已經是個大趨勢。今年2月份,羅氏便以19億美金收購了腫瘤大資料公司Flatiron Health的全部股份。而在中國作為網際網路大佬的騰訊,以社交平臺起家,無疑在資料方面有著極大的技術優勢,而羅氏在中國屬於“空巢期”,給了騰訊機會。

 

羅氏,或是騰訊攻下腫瘤的一塊試驗田

 

騰訊作為社交軟體起家的一家公司,如今社交平臺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期”。8月15日騰訊釋出了2018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根據財報顯示騰訊第二季度總營收736.75億元,同期增長39%。但騰訊第二季度淨利潤卻出現下滑,淨利潤僅為178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創13年首次負增長。其中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03億,比去年同期下降5.5%。騰訊在不斷地探水其他行業企圖能夠跨界尋求新的一片藍海。公開資料顯示,騰訊雲已經有2000多個合作伙伴,行業解決方案超過六十種,在政務、醫療、工業、零售、交通、金融等領域都創造了一些數字化轉型成功探索的案例。

 

不過智慧相對論易敏認為,騰訊此時牽手羅氏,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腫瘤領域難以切入,需要一個跳板,也需要一塊試驗田。騰訊2017年釋出一款人工智慧的輔助診斷產品——騰訊覓影。騰訊覓影將食管癌早期篩查作為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專案。作為一款輔助診斷產品,騰訊首先將眼光投向了癌症早篩,目前騰訊覓影主要支援肺癌早篩、食管癌、宮頸癌和乳腺篩查,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觀察。腫瘤早期篩查通常針對無症狀的高危人群,對於新興的AI技術他們更願意相信更為熟悉的藥企。而羅氏在腫瘤界一直是巨頭般的存在,在全國抗腫瘤化學藥市場中,銷售額前10的品牌中,羅氏佔了三個,分別是希羅達、美羅華、赫賽汀,這三個產品2013年的銷售額都在10億元以上。

 

另外,特羅凱與安維汀也在億元級別以上。羅氏在乳腺癌有、結直腸癌、胃癌、非小細胞肺癌等方面研發出的藥物,在腫瘤界無論是患者口碑還是市場份額都佔有較高的比例。而且羅氏診斷作為基因測序產業鏈的上游為基因測序儀裝置和配套試劑生產商,一直在體外診斷領域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現在和騰訊合作,騰訊便可藉助其在腫瘤界的口碑,展開做腫瘤早篩領域的業務。正常順利的話,這塊試驗田能直接結出更好的果實,形成“羊群效應”,快速開山擴地。

 

(2017年羅氏各板塊收入)

 

當然,這第一步,就需要騰訊藉助AI技術加速靶向藥物研發。 隨著國家政府對醫療費用支出的控制,出臺越來越多的政策,監管的要求也會加強,特別是對收益、風險、產品成本之間的關係,製藥行業面臨著利潤率大幅降低的情況。各大醫療巨頭要紛紛想出應對策略,而其中研發成本是藥企支出的大頭,藥品研發週期長,從研發成功到藥品上市時間長達7-10年,而專利保護期限才20年,藥企很難收回成本。

 

理論上,羅氏與騰訊牽手藉助AI將有利於新葯縮短研發週期。醫藥研發最大的成本在於臨床試驗,而對於腫瘤靶向藥臨床實驗的失敗與成功則源於候選藥物是否缺乏有效性,有效性的關鍵在於靶標是否正確。傳統的臨床試驗選擇靶點的方式需要不斷的假設試驗然後再驗證。這其中花費的人力物力巨大,而且由於人體攜帶的癌症基因約500個,會產生上千個基因變異,設計多條訊號通路和藥物靶點在通過人工解讀時容易發生誤判和遺漏。而AI通過深度學習,能夠快速的從巨大的腫瘤靶點資料庫中快速的找到分子特性和生物標誌的靶點,然後通過深度計算快速篩選出有效的候選藥,大大的縮短研發週期。

 

進軍腫瘤界?騰訊還差基因方面的佈局

 

儘管已經和羅氏剛剛合作,智慧相對論易敏認為騰訊想拿下腫瘤早期篩查,還為時尚早。

 

腫瘤篩查這一行業,先不說國內的基因檢測行業競爭多麼激烈,目前國內的達安基因、貝瑞基因、安科生物、燃石醫學、諾禾致源等公司都有能力通過技術合作或者獨立研發的方式獲得測序試劑。相對於基因檢測方式的早期篩查,騰訊推出的覓影還尚處於早期階段。

 

眾所周知在癌症領域,臨床基因檢測的一般方法是:檢測機構從患者身上進行DNA取樣,通過連續測定檢測是否存在與癌症相關的典型突變,並將這些突變與資料庫中已知的例項進行比對,最後,醫生再根據上述資訊給出治療建議。

 

如何解讀基因的奧祕,成為當代生命科學界的一大難題;如何通過解讀基因大資料,獲取與疾病相關的變異,找到致病基因,制定靶向治療方案,也是精準醫療領域中的核心環節。在“第一屆精準治療高峰論壇”上週彩存教授、沈琳教授兩位專家一致認為,多基因檢測被批准和應用於腫瘤領域,不僅是2017年最大的成果,也是未來的方向,會帶來跨時代的效果。基礎層次方面,基因測序是精準醫療的基礎。如果騰訊利用AI技術在基因方面佈局,那麼騰訊進入腫瘤界真的就不是夢了。儘管今年WE大會上騰訊已經意識到生命科學對未來醫療的重要性,但是騰訊目前來看還沒有在基因領域有大的動作,而反觀阿里在基因產業的佈局,早在2012年就參投了華大基因,2015年阿里又和國內大型基因公司貝瑞和康進行牽手。隨著靶向藥物的發展,以及生物免疫療法的興起,騰訊未來想要進軍腫瘤界,需加大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

 

總之,騰訊和羅氏的牽手只是騰訊想跨足腫瘤界的一個起點,藉助羅氏這一品牌擴大醫療圈的影響力,後續應該會跟更多的醫藥企業合作。當市場紛紛唱衰網際網路的同時,騰訊如果能突破瓶頸發展醫療行業並持續深耕,或許能分得一杯羹。

 

【完】

智慧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慧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演算法、人機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