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未明學院學員報告:「看電影攻略」之豆瓣電影票房與口碑分析,這幾類電影不易踩雷!

未明學院學員報告:「看電影攻略」之豆瓣電影票房與口碑分析,這幾類電影不易踩雷!

要說有什麼經濟實惠、老少咸宜的娛樂休閒方式,當然非看電影莫屬啦~~

心血來潮,說看就看的你,如何盲選電影避免踩雷?今天就奉上未明學院L同學的資料報告之看電影攻略,教你最小化踩雷風險。

前言

以下分析報告作者:

未明學院資料分析訓練營學員

中央財經大學 市場營銷 大三

資料說明

本次報告的資料來自於豆瓣電影網以及中國票房網。

首先編寫爬蟲從豆瓣電影網爬取近十年在內地上映的電影的概要資訊,爬取包括影片名、導演、編劇、主演、型別、製片國家、語言、上映日期、片長、豆瓣評分、一星~五星的比例、評價人數等在內的15個屬性;從中國票房網爬取近十年在內地上映的電影的票房資訊,包括影片名、累計票房、型別、片長、上映時間、國家及地區、導演、主演等8個屬性。

對爬取下來的資料,使用Python作為分析處理工具,視覺化部分採用Pyecharts + Seaborn。

國產電影的十年

2018年1-3月我國電影總票房達202.1億元,這是中國電影首次超過北美電影市場,摘得全球電影市場冠軍。1-5月份,我國票房同比增長22.3%。預計未來三年中國票房規模仍能保持較高增速。

中國電影用不到10年的時間從全球票房不到1%的市場份額上升到佔兩成份額,正在由追趕者向領跑者進階。

目前中國觀影總人次和銀幕數量已超過北美總和,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主體,在國家層面,成為世界最大票倉。

十年產量和票房

                                                                                        圖1 中國電影十年票房走勢  

                                                                                             圖2 中國每年電影數量  

從產量來看,在12年進入規模化產業化之後,中國電影數量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增速放緩,電影市場趨於飽和,大眾的口味由“有電影看”向“看好電影”轉變。

從票房趨勢來看,依然是由“快速增長”向“穩步提升”轉型。

將產量與票房結合,我們發現:12-14年電影數量比較平穩,收益依然大幅增長,可見從12年開始中國電影市場在觀眾的推動下開始出現轉變,保證出片量的前提下,更加註重“質”的提升,收到了較好的市場反饋。

從15年開始,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出現回落,票房卻在穩步提升,“產量紅利”經過三年的革新已經逐漸消失,“質量紅利”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十年消費走勢

                                                                                          圖3 中國電影平均票價走勢  

                                                                                                圖4 電影月場均人數

從月平均票價總體趨勢來看,呈現出“螺旋上升”的週期性走勢,近期來說,除了少部分波動之外,每一年的暑期檔(7-8)以及春節檔(1-2月)票價處於峰谷部分,並且在峰谷後必然伴隨著票價的回升。可見,中國電影非常注重節日營銷,對於大眾來說,高峰期(從眾)觀影是今後消費的必然趨勢。

月平均人次反應同樣的問題,春節檔以及暑期檔是電影票房的爆發期,觀影人數處於峰值。對比這兩個檔期,春節檔比暑期檔更加具備市場潛力,無論從購買力還是大眾年齡結構,春節檔都更加的多元化。對於電影發行方而言,在春節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至關重要。同時,由於年齡層次的多元化,也為不同型別的電影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電影市場的多元化發展。

我們研究一下票價走勢中間的“異常情況”在14-15前後,月均票價呈現出低點,我們發現,這與中國電影轉型的時間相吻合,由此可見,中國電影由“量”轉“質”的過程中,適當的降低了票價,加上線上票務的蓬勃發展,讓更多人走進電影院,為電影市場的厚積薄發打下了基礎。

各種型別電影票房口碑分析

內容生產上各型別影片表現不均

                                                                                          圖5 各類電影所佔比例  

                                                                                          圖6 各型別電影票房總計  

中國影片型別化發展仍較欠缺,大多數影片的數量佔比和票房佔比均不均衡;

愛情、劇情、喜劇、動作類影片票房佔比明顯較高,而戰爭、犯罪、動畫類影片票房佔比明顯偏低。

                                                                                圖7 近十年國內各種型別電影豆瓣平均評分  

結合評分,影片型別來看,動畫片小眾但驚喜概率高,劇情類影片也較易得好評”。

票房冠軍向工業化型別影片靠攏

                                                                                    圖8 2012-2018年5月 國產電影票房總冠軍  

近幾年來,中國電影市場頭部影片絕大多數為奇幻、動作、軍事等重工業化特徵明顯的電影型別,這類影片以卓著的工業特效、優於普通型別影片的票房回報而越來越受市場青睞。

創新途徑:流量IP

                                                                 圖9 2012-2018年5月 國產高票房電影  

中國電影系列作品已經形成口碑,如《戰狼2》、《唐人街探案2》等均是系列作品開發;

但暫時缺少強勢IP。

電影明星是電影票房的保證嗎?

高產導演 VS 高票房導演 VS 高質量電影

                                                                                   圖10 導演執導電影次數&總票房收入  

                                                                                  圖11 前十票房導演豆瓣平均評分  

吳京以62億的總票房佔據導演票房排行榜的第一位,其中吳京執導的《戰狼2》狂卷56億票房,為中國內地總票房第一名;第二名為林超賢,執導10部電影,總票房為54億;第三名為徐克,執導15部,總票房為47億。從圖10我們基本能夠看出,高產的導演相對而言能夠獲得更高的總票房。但是,高產的導演一定能執匯出高質量的電影嗎?

圖11為導演執導電影次數-豆瓣平均評分散點圖,圖中的綠線代表所有導演執導電影豆瓣平均評分的中位數,評分中位數為6.8。從圖11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共有四位導演的豆瓣平均評分尚未沒有達到中位線水平,分別為徐克、許誠毅、王晶以及鄭保瑞。其中徐克以及王晶執導電影次數分別為15、14次,名列第一、第二,卻未能超過導演評分的中位線水平,可惜可嘆。

豆瓣平均評分最高的三位導演分別為林超賢、閆非以及陳思誠,執導電影次數分別為10次、2次、3次。雖然閆非、陳思誠執導電影次數較少,但是觀眾對於兩位導演的電影比較認可,評分也比較可觀。由此可見,高產的導演執匯出的電影未必高質量。

當然,我們從上面的資料中能夠看到幾位所謂的“黑馬”導演,如吳京、閆非以及陳思誠。吳京僅僅執導兩部電影,然而其豆瓣評分接近7分,總票房第一;閆非執導的《夏洛特煩惱》以及《西虹市首富》成為現象級的電影,瘋狂吸金;陳思誠執導的兩部《唐人街探案》廣受好評,票房收入頗豐。然而,所謂的“黑馬”導演究竟是會一路璀璨下去,還是曇花一現,這還需經過時間的檢驗。

高產演員VS高票房演員VS高質量電影

                                                                                          圖12 總票房前十的演員

                                                                                              圖13 前十票房演員豆瓣平均評分  

國產電影依然以男演員扛起票房大旗,參演電影累積票房排名前十均為男演員。

鄧超以128億的總票房佔據演員票房排行榜的第一名,第2,3名分別為曾志偉、徐崢,總票房分別為127億、114億。

黃渤則以23部電影登頂最高產演員的寶座,席捲94億票房;成龍、鄧超、王寶強三人以參演17部電影的成績並列第二。然而,高產演員或高票房演員一定能夠演繹出高質量的影片嗎?

我們的答案是不一定,圖13位前十票房演員豆瓣平均評分,其中的紅線為演員參演電影豆瓣平均評分中位數,為6.3。我們注意到有五位演員沒有超過中位線,分別為鄧超、曾志偉、王寶強、包貝爾以及吳京。五人之中鄧超以及王寶強可謂是高產演員,參演電影部數均為17部,然而鄧超所參演電影豆瓣平均評分6.09,在十人中位列第六,王寶強豆瓣平均評分6.01,位列第七。由此可見,演員的票房數與口碑評分未必成正相關。

當然,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個特殊的人物—黃渤。豆瓣平均評分第一、參演影片數第一,只能說黃渤是中國電影的一個變數。

從這份分析報告可得出結論,近年來劇情、喜劇、戰爭類的電影一般口碑還不錯,動畫片小眾但驚喜概率高,黃渤的電影多,口碑好,值得一試。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資料得出的結論僅供參考,盲選電影也存在未知的樂趣。11月大片扎堆,你打算看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