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產品讀書《讓大象飛:激進創新,讓你一飛沖天的創業術》

產品讀書《讓大象飛:激進創新,讓你一飛沖天的創業術》

《讓大象飛》被稱為是為中國創業者量身定做的創業指南,作者是史蒂文·霍夫曼,他是美國矽谷重量級的創業教父,培訓了全球數百家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同時還是一名天使投資人,《福布斯》雜誌排名第一的創業孵化器--Founders Space的創始人,人稱“霍夫曼船長”。

霍夫曼提出的關鍵六步

第一步,尋找方向,找對浪潮再起步。

1、其實技術沒有想象的重要,成功在於商業模式的創新,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如亞馬遜、微信。

2、歷史上發明家們創造了新技術,卻沒有幾個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特斯拉發明了發電機,但一生窮困。最終獲得成功的是愛迪生這樣的創意商人,善於吸收發明家的發明成果加以改造,使之更適合市場和使用者需求,把技術轉化為實用的產品。

3、偉大的創意都來自於努力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偉大事業從身邊小事開始。發現身邊細小的創意點。比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就是為了解決自己內向導致的現實中交友困難的問題。

4、很多產品都是從模仿開始。始於模仿但不僅僅止步於模仿,青出於藍勝於藍,模仿中有創新。 比如今天中國的BAT都是模仿起家。

新概念

  • 時機,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東西,是初創企業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 多樣性,人才文化的多元組合可以激發創造。
  • 創意商人,實現技術到產品轉化的人,歷史上以愛迪生為代表。

第二步,準備啟航,如何組建初創團隊?

1、初創團隊一定要限制在5人之內。因為團隊越小,成員之間的合作、溝通以及協調也就越好,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更親密。相反,群體越大,就會出現組建分層的管理構架,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等級制度,人們就會變得更加小心,工作效率就會降低。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有著名的“兩個披薩理論”,初創團隊如果用兩個披薩喂不飽,那麼人數就太多。

2、但人數並不意味著越少越好。團隊成員中明確有四種關鍵人才,分別是:

  • CEO領導者,溝通者,負總責---在團隊中至少需要有一個人能夠全面徹底地理解你的業務、客戶以及市場。
  • CTO技術官,一個對於最新技術從裡到外都非常精通的人,負責把創新計劃的技術層面落實。
  • 創意設計負責人,在一家成功的企業中,設計思路的重要性絕對不能被低估,設計師,優化產品,計劃的使用者體驗設計;
  • 特定領域的專家,當你需要實現關鍵技術領域突破的時候,在團隊中擁有一個知識深度遠超其他普通管理人員的專家將會使最終的結果截然不同。

擁有以上4個技能組合的初創企業會有更高的成功概率,這並不是說每一個創業團隊都必須要有四個人。每個人的身份不止這一個角色。

比如馬克·扎克伯格,他是個很厲害的程式設計師,還是一個相關領域的專家,並且知道如何設計一個產品。

3、利用好創新衝刺和截止時間,創新衝刺以“黑客馬拉松”為代表,讓創新團隊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創新活動,要求在短時間如48小時內完成連續工作,發揮最大的潛能,探索新觀點,解決新問題。如此往往可以收穫奇效,迅速激發潛能。另外,人類具有天生的惰性,自從有了deadline,人人都得了拖延症。所以要有好的截止時間,給團隊人員增加壓力。

4、資金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資金可能是毒藥。融資時需要了解資本投資有五種分類:

  • 風險投資,投資額度大,對初創企業的體量有高要求,追逐獨角獸,不做小投資;
  • 天使和種子,不需要獨角獸,在早期投入退出也比較早;
  • 企業投資;
  • 自我實現;
  • 內部創新。

5、投資中辨識機會發現機會有五大準則,這些是投資人重點考察的物件。也是一個創業專案能否真正成功的幾個考量維度。

  • 團隊需要優秀,創始人有獻身精神。
  • 客戶應該對產品愛不釋手。需要一百個人能對產品尖叫(真正的發自內心熱愛)不是一百萬人,礙於情面評價,有點喜歡、還不錯啊。
  • 擁有祕密配方。可口可樂、麥當勞等產品,具有祕密配方,是競爭的巨大優勢。非食品產業也可以有自己的祕密配方,就是企業的獨特基因,核心優勢。
  • 出色的客戶體驗,市場應該專注特別,但有潛力獲得擴充套件。比如情懷產品,airnb英雄主義批量生產。
  • 投資能夠助力創新創業的起飛,但不是越多越好。小的公司可以精益創業。嘗試錯誤,驗證反思調整。而高資金團隊必然按照既定的商業計劃一步一步完成任務,按照固定節奏和思路進行,就會導致團隊喪失了靈活,不能夠及時調整轉向。

新概念

  • 創新衝刺,短時間高強度,大腦激盪;
  • 創新休整期,把快速和緩慢的思考有機結合;
  • mvp,最簡可行性產品。僅提供核心價值,儘管不完美也儘快和客戶見面,獲得反饋,開始迭代。

第三步,打造產品:愛它,但不要太愛他。

破除三條普遍的商業神話。因為,它們本質上都是錯誤的。

  • 1、低利潤業務中降低成本是成功的關鍵,努力消減員工成本的美聯航正在被廉價的西南航空所超越,而西南航空是工資支出最高的航空。
  • 2、提供獎金,能夠使員工工作更為出色。雖然獎金可以促進生產效率短暫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效率的全面下降。因為獎金讓員工更加關注外在的金錢回報,而不是工作價值本身。
  • 3、追究工作人員的責任可以減少人為錯誤。一旦追責可能之後,造成員工掩蓋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進而導致更大的損失。更好的辦法是鼓勵大家,開放的討論犯下的錯誤,作出整體的改進,以降低錯誤再次出現的可能。

設計創新,為客戶解決真正的問題。好的設計應該為客戶生產止痛片,而不是維生素,滿足客戶最急需最迫切的需求,而不是錦上添花或畫蛇添足,好的產品可以直接使用者的痛點,完美解決客戶真正的問題。

要對產品保持清醒,防止“敝帚自珍”。太愛自己的產品,就會看不到缺陷,只能原地踏步,為了解決此問題要及時把產品推向市場,及時獲得使用者的反饋,以便調整和修正,其實產品仍然很簡單,不成熟,也要向客戶展示它核心的內容,讓客戶付費打賞,聽到他們的聲音及時調整。

新概念:

  • 製造者陷阱:製造者會對產品產生情感,無法客觀評價,只能越陷越深。
  • 宜家效應:自己喜歡自己製作出來的產品,即便他明顯不夠專業。

第四步,鎖定市場,吃透客戶

1、使用者建議是創新的靈感來源。要正確地向客戶問正確的問題,應該問他們想要什麼結果?獲得什麼樣的更舒適的產品體驗?

2、尋找更多合作者,用資料體現創意。利用好資料,有用的資料可以驗證商業概念。搜尋資料的方法有谷歌關鍵詞工具、谷歌趨勢、朋友和家庭、客戶訪談、部落格和社交網路、分析競爭對手、登入網頁、AB測試、廣告宣傳、眾籌、預購頁面、講解視訊、針對性的原型、虛擬的mvp、有人管理的mvp等多種方式。

3、關注客戶獲得的真正價值,而不能迷信“淨推薦值”。(淨推薦值高,可能就是非常燒錢的行業,比如說共享單車。)

新概念:

  • 淨推薦值,高價值使用者。

第五步,持續創新,基業長青祕訣

企業的發展是動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續創新,依靠內部創新,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所以要用好員工的獨特想法,建立創新的企業文化。

1、慶祝新的創新成果,慶祝新的創新行為。

2、鼓勵員工越級彙報,這是創意精英的特徵行為。

3、共享領導責任,讓員工像領導一樣思考和工作。

4、積極啟發員工,鼓勵員工參與的公司創新過程中。

第六步,高速運轉,走在市場的前面

1、速度意味著一切,唯快不破,要一次次重啟,快速迭代。比如facebook內部高效運轉,對產品進行快速迭代,每一次迭代都是一次機會,學會快速行動,快速失敗,快速迭代。

2、還要保持團隊的多元化,同時要讓團隊成員突破邊界。所有成員有不同的視野、想法和背景,所有成員都應該百分之百地投入。

3. 最後霍夫曼船長送給我們成為一個贏家的七件法寶,七項不公平競爭優勢,也是初創企業獲得成功的七件法寶,分別是:

  • 比預期的產品好: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價值,才能抓住和維繫客戶。案例:iPhone手機的橫空出世,和傳統手機相比,有著十倍以上的改善。
  • 開發全新的市場:新產品定義一個全新的產品分類。比如共享單車、網路送餐,還有鮮花電商,都是開發出一個全新的市場。
  • 第一個顛覆市場:成為第一個利用新技術新模式顛覆市場的人。微信顛覆了簡訊。
  • 用好用活網路效應:使用者網上的使用者越多,業務價值增長也就越快。比如某某app,通過使用者帶使用者,快速的撲開了客戶群。
  • 獲得排他經銷權利:用種種方式和關係建立獨有的排他性權利。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的石油市場上壟斷性地位。
  • 鎖定長期客戶提高客戶的轉換成本:客戶使用的時間越長,越難以離開你的產品。人們不會輕易更換手機號,因為號碼承載著自己的人脈資源。
  • 建立一個品牌:在他人之前進入市場,建立品牌,滿足需求。比如馳名世界的LV、耐克、可口可樂、apple等品牌已成為不可動搖的獨特優勢,品牌本身價值連城。

新概念:

  • 多元化

創業六大要訣:

  • 第一、找方向。
  • 第二、建團隊。
  • 第三、打磨產品。
  • 第四、鎖定市場。
  • 第五、持續創新。
  • 第六、高速運轉。

關鍵詞1:時機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時機,即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東西。

越能提前發現越大的風口,就有越高的商業價值,作為普通創業者如果尚不具備這樣商業視野,那麼等到大風口明晰後去發現在大風口之下的子風口也是很有意義的。

比如憤怒的小鳥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關鍵詞2:技術

  • 自從印刷術發明後,技術呈現加速度的發展趨勢。
  • 技術更新週期在加快,而且出現了跨界交融的趨勢。

技術更新週期正在以千年、百年、十年、年、月的速度遞進,並且技術發展呈現跨界交融的趨勢,僅僅抱守本行業的傳統會很危險。例如過去百年間,汽車行業是以發動機為中心不斷更新技術的。但特斯拉的出現完全顛覆了這種模式。所以“門口的野蠻人”外行殺入顛覆內行的現象在這個時代會更為突出。

  • 今天的創業未必一定要以獨有的技術創新為前提,在新一輪技術潮中往往會湧現很多模式創新者!!!
  •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更應該摸準市場需求再找技術解決方案,而不是有了技術方案再去想能解決什麼問題。尤其技術創業者更應該避免這個陷阱。

在開始創業尋找方向時,不要進入技術陷阱,技術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重要。因為當你為一項技術取得發明專利的時候,你會沉迷於技術,這就會導致你所做的任何有計劃的步驟都會圍繞著你的技術進行的,公司產品體驗的好壞、盈利的增長,技術成了決定性的因素,同時你的商業模式也會變得僵化。一些知名企業如亞馬遜、餓了麼,摩拜、滴滴出行等他們的成功靠的都不是什麼高新的技術,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這就引出了在創業尋找方向時霍夫曼船長提醒我們注意的另一個點--創新。他認為獨創性只不過是明智的模仿,創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模仿,當你有能力模仿某件東西,並且知道這樣做肯定可以時,那你為什麼還要去發明某種新的東西,並承擔風險呢?所以要從模仿開始,但是不要止步於模仿,要在模仿中進行創新

關鍵詞3:模仿

  • 模仿並不見得都是壞事(但不能觸犯法律侵犯產權),其實很多成功的企業都是模仿融合他人之上做創新來的。
  • 但僅僅模仿是不行的。不能留戀於模仿套路,而是要秉持“第一性原理”思維在別人成果上做創新。

據說,19世紀時,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曾經對中國和日本未來的“甲午戰爭”有預言。他說將來中國和日本如果開戰,中國必敗,日本必勝。因為中國和日本都去歐洲找資源。但中國人很實用主義,只問船廠的船炮造得好不好,價格高不高。而日本人問的都是原理,這樣他們就不是簡單模仿德國,而是要回國做根本的改造。歷史果真驗證了他的預言。學套路,更要分析清楚套路背後的原理,在此基礎上做創新。這才是“模仿”的要義。

關鍵詞4:融資

  • 創業創新充滿風險,因此必須要面向足夠大的市場來證明資本承擔的風險是合理的。

如果在一個小市場,比如創業企業初期投資100萬美元,即便獲得10倍回報,也就是1000萬美元,對於10億美元的基金來說,這只是一個在四捨五入可以捨棄的誤差而已!這樣的專案就難以獲得資本的青睞。

  • 熟知各類投資方的特點和喜好

  • 識別大機會並不容易 

 大多數偉大創意在開始時都顯得微不足道。指數級增長只有在許多小東西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都搞定後才會實現,所以產品需要不斷的迭代(參看《精益創業》)。風投的錢往往是燒到下一個里程碑,在這個關節點上再決定是否繼續投資。

  • 聰明投資者找到機會的五大原則

團隊:初創團隊應該有獻身精神,對於使命要有激情。

客戶:寧要100個熱愛產品的人,也不要100萬個只是有點喜歡產品的人。

產品:產品應以恰到好處的方式來響應客戶的需求,以極其簡單的,樸素的產品提供最佳體驗。

市場:瞄準一個足有數十億美元的市場,但要專注從一個狹窄的市場做起。

祕密配方:要能真正提供與眾不同的價值。

關鍵詞5:願景

  • 面向大的市場,有巨集大願景還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做出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成功的企業早期時候應該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好。把99%精力放在這上面。
  • 創業創新起步的黃金法則:只要推出一項客戶真正需要的東西就夠了。寧要100個熱愛產品的人,也不要100萬個只是有點喜歡該產品的人。如果產品核心的功能沒有讓客戶興奮,顯示出增長的需求,那麼就要放棄從頭開始,否則增加再多次要功能也沒用。

關鍵詞6:小起點

  • 即使你要做改變世界的大事,也要先從一個小處開始起步

要義在於,創業創新是在不斷試錯,一個小的起點可以讓你更容易以更合理的成本發現核心優勢,找到正確的方向,之後的增長不過就是把這種核心優勢放大,往正確的方向快馬加鞭。

如果從開始就把攤子鋪得太大,需要磨合的因素太多,困難會呈現幾何級數地增長。這個時候用資金去催熟專案,反而會讓錯誤加倍放大。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參看《從0到1》。

  • 從小預算開始

開始時預算多了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預算多投資人包括創業團隊的預期就會很高,他們往往沒有耐心等著你去試錯,而期望成果是按預期的時間出現的。這時大預算會意味著你過早放棄探索道路而沉入執行層面。

大預算還意味著大團隊,這就意味著從開始就要讓創業沉入執行層面,而不是開放所有選項,以能更好地發現和實驗,找到真正核心的優勢。

  • 不要把“孫悟空”變成“沙和尚”

創業團隊裡總會有很優秀的“創新領導者”,但一旦他們沉入專案執行,被需要方向指引和團隊支援的執行者拖累,他就會從創新領導者變成一個專案經理。然後,戰鬥力會大打折扣,接下來的故事你知道的……

關鍵詞7:努力

  • 加班不一定是努力的真相:韓國要求員工持續不斷地加班來表現對公司的奉獻和忠誠,但韓國的生產率在所有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家中並不處於最頂尖位置。
  • 清晰的使命願景讓員工為之發自肺腑的努力才有意義:例如蘋果公司曾經著名的麥金塔團隊。參看《喬布斯傳》,《成為喬布斯》。

關鍵詞8:截止時間

  • 把巨集大的創新過程拆解為一個又一個的衝刺:創新創業是個漫長的過程,顯然,不能只是用一個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實現的巨集大願景來激勵團隊。要確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衝刺,讓人們不時振奮起來。

  • 人是節奏的動物,要張弛有道。

關鍵詞9:使用者

要先吃透使用者,使用者才會吃透你。要認真傾聽客戶的意見,同時要問對客戶問題,不是要問客戶解決方案,而是要問結果。當那些投資人要投資一個新專案時,總是會詢問對方,誰是你的客戶,你在他身上花了多長時間?所以一點要先吃透你的使用者。同時不要相信產品的淨推薦率,因為淨推薦率高的產品往往是不計成本的。

一切商業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尤其是關於使用者的問題。

如果有一件事情阻礙了多數初創企業的騰飛,那麼就是從開始創業者就缺少了客戶參與甚至沒有和客戶溝通。

  • 要傾聽,不能閉門造車

但最要命的還不是沒有傾聽,而是沒有提問。

  • 要向正確的人提問

U.S.Surgical向他的客戶群中的精英分子,一群外科高手徵詢建議後,開發了一套複雜的器械,他們本以為這個產品會大受歡迎,結果大多數外科醫生髮現機器太複雜難以使用,以至於二次訂單量少於5%。

恰如福特所言,如果你問人們需要什麼交通工具,他們會告訴你需要一匹跑得快的馬,而不是汽車。所以,不問人們他們需要什麼解決方案,而是問他們需要這個解決方案來解決什麼問題。

醫療裝置製造商Cordis設計了“基於結果的客戶訪談”,他向客戶提出的問題是: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而不是你想要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客戶只要提出的是一個解決方案,主持人就會問他:為什麼想要這個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能解決什麼問題?依靠這一方法他們研發了不少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寶潔(P&G)是全球最大的快消品公司,他已經經營了180年之久,總結經驗,寶潔認為自己最核心的優勢是“對消費者的理解”。

  • 對消費者的理解不僅僅來自語言的交流

關鍵詞10:產品

對於產品來說,最重要的是使用者是否能接受。要避免創業中容易出現的“製造者”陷阱:創業者對自己做的產品愛得死去活來,全然不管使用者是否接受。總是高估自己產品的價值。所以,愛產品,但不要太愛!如果你太愛你的產品,你就會看不到它的缺點。打造一款產品的核心就是你要儘可能及早地收到使用者的反饋,看他們的反應,例如京東的眾籌,它會在產品還沒有正式生產前,通過眾籌的方式就會了解到客戶們的反應。

繞開“製造者陷阱”的最好辦法是製作“有針對性的原型”,然後不斷根據市場反饋迭代。有針對性的原型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產品,通過逐步迭代,形成連續的反饋迴路,指導創業者創新產品的就不再是個人的情感而是客戶的需求。

在這個問題上,推薦大家閱讀經典的《精益創業》(埃裡克·萊斯著)。

產品是創業中極其極其重要的環節,除了《讓大象飛》和《精益創業》,關於更多產品研發的內容,可以看《啟示錄》、《上癮》、《輕營銷》等。

Shoesite.com啟動時,尼克·斯威姆並不著急馬上搭網站,建倉庫,而是用現成的工具做了一個基本的網站,上面放了些鞋子的照片,價格也是從當地的鞋店抄來的。真有人下單時,他再去買來發貨。

最後他驗證這個市場確實是存在的,這才自己操刀做了後來赫赫有名的Zappos。

霍夫曼船長還提醒了我們一點,就是要小心那些未經驗證的想法,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被認為是正確的,但實際上它只有部分是對的,比如,地球是球形的,但其實它是橢圓的。所以你一定要逐詞逐句的去質疑你的商業計劃書,你會發現你在打造產品時,會有很多類似這樣未經驗證的問題充滿在你的想法裡。

關鍵詞11:設計

每個人都認為矽谷是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生態系統,但現在,設計已經位於這部創新機器的核心。

設計何為?

  1. 讓使用者愉悅,不能激發使用者情感的設計不叫設計;
  2. 讓使用者使用產品更加安全,避免各種誤操作帶來的人身傷害、產品損壞;
  3. 降低使用者的理解、使用、持有成本等。

關鍵詞12:商業模式

事實上只有兩種意義的商業模式:

  • 要麼你的顧客付錢給你:你在每一個客戶的生命週期內要麼與該客戶產生多筆小額交易,要麼就做幾筆大買賣。
  • 要麼某個廣告商付錢給你:要讓廣告起作用,通常需要有大量的使用者來使用你的產品——客戶使用你的產品頻率越高,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

關鍵詞13:擴張

盲目冒進的擴張往往會把不少有前途的企業送進不歸之路。

更好的擴張方式是:在靠近核心優勢的區域進行創新以可重複的,可預測的方式來擴充套件核心優勢邊界,並將這種方式程式化。從核心優勢出發向外進行創新的企業,如果使用的是可複製的模式,平均來講可成功的概率就可以增加一倍。

關鍵詞14:生態鏈

很多企業很早就意識到,即便企業是頂級企業,但僅僅靠企業一己之力,也難以囊括市場所有優勢,必須採用開放的態度打造生態鏈。

要有格局,其實真正能放下成見和種種狹隘,做到“唯利是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開外部生態系統,還要注重打造企業內部的生態系統。基業長青,靠的是內部創新,一個企業的外部創新很快就會被競爭對手所模仿,但是內部創新卻是無法被抄襲的,它是可以被客戶感知的,它是一家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打造內部生態系統是很值得的,把公司內部各個部門也看作合夥夥伴或者客戶,保持開放的心態向他們學習,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內部創新它有幾個特徵:

1.要不斷慶祝創新的行為。

2.允許員工越級彙報。

3.讓員工像領導那樣做事。

4.積極地啟發員工。

關鍵詞15:恐懼

恐懼是創新的死敵,但恐懼在我們的基因裡與生俱來。

如果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們的老祖宗智人能戰勝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種而統治世界《人類簡史》,關鍵之一正在於他們學會了群體協作。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很依賴群體,被驅逐出一個群體會帶來莫大恐懼——失去穩定的食物來源,不能更好地發現和驅趕猛獸,找不到稱心如意的配偶。

這種恐懼影響至今,人們擔心因為創新而會被驅逐出組織。因為創新永遠與不確定和風險相伴,要創新就得學會接受失敗。

商界人士往往把聲譽看得過重而畏懼失敗,這就如一劑毒藥阻礙了創新。所以想要營造創新的氛圍,組織得做出特別的努力。

對於那些頗具個性的人,要能識別出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來,他們往往是創新的突破口。

關鍵詞16:團隊參與

聰明的團隊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參與感的團隊。

這是有實際的調研支援的。《市場營銷》雜誌觀察了17個國家的759家企業,期望找出是什麼因素促進企業開展了創新,他們發現推動企業創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內部文化。

如果你留意一下今天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的辦公室,顯而易見都在做著空間上的創新。這種創新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想營造一種環境,讓不同的團隊有機會坐到一起,很放鬆地交流想法和創意,從而推動更多思想碰撞,出現更多的創新火花。

關鍵詞17:學習

既然創新和失敗相伴,那麼重要的是不斷覆盤,從前面失敗獲得的資料和對問題的理解中尋找下一次的突破。

但在具體的管理中,我們還會不停面對各種與失敗相關的具體問題。

  • 員工故意偏離了規定的流程或操作慣例

山間醫療保健公司在猶他州和艾奧瓦州擁有23家醫院,每當有醫生偏離了醫療規範,公司就會對這種偏離進行分析並尋找加以改善整個流程的機會。因為有些偏離確實產生了好的效果,此時相關資料就會被蒐集起來並在所有的醫生中分享,最終推動了職業規範的修改甚至產生新的職業規範。

  • 員工不小心偏離了規定的流程或操作慣例

1978年,一架聯合航空公司的班機即將抵達目的地,飛行員注意到起落架沒有放下來,為了避免硬著陸,他盤旋在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聚焦在自以為重要的問題上,卻忘記了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飛機沒油了。隨後油箱空了後就墜毀了。這個時候追責顯然毫無意義,重要的是提出恰當的問題,思考如何用系統確保這一類事故不再發生。

  • 員工無法恰當完成自己的工作

某個電信公司在做專案測試時非常順利,但在推向市場後遭遇了空前的消費者投訴。覆盤後發現,測試專案選擇了教育良好,精通技術的消費者社群進行,這與真實的市場有較大的差距。

要在派給員工任務前就教給他們正確的思路,意識到真正找出問題癥結所在是把“苦勞”變“功勞”的要害。

  • 有能力的員工遵循了規定流程,卻還是無法解決問題

效果不好未必只是員工的問題,要反思流程是不是還可以優化。在皮克斯工作,任何員工,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有權利來質疑整個流程並對事情如何完成提出相應的建議。只要最後能幫助改善整個流程並獲得完美結果。

  • 員工接受的任務太難了,以至於無法完成任務

想想看,有沒有其他路可以走。當初汽車是老百姓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福特創新了流水線作業,讓汽車製作成本大幅度降低,真正讓流水線上工作的工人就能買得起自己組裝的汽車。

  • 流程太複雜了,任何人都無法根據這個流程來處理問題

讓太空梭上天這顯然不是一己之力能完成的,我們需要把這個巨集大的計劃拆分成好多部分,並在每一個部分進行進一步的拆分,直到成為每個工人都能按著做的清單。

  • 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員工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而做出的決定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情緒是會傳染的,尤其壞情緒,很容易在人群中瀰漫而造成崩潰。如果不事先打好“預防針”的話,那麼“三人成虎”的鬧劇很可能讓你莫名其妙地陷入困境。

  • 在測試新品或者新服務中,你意識到這個設想行不通

2009年Venmo推出來時,他本來是想讓使用者用短訊息傳送喜歡樂隊的名字,就能得到一首該樂隊的歌。但在嘗試中他們很快發現這不是個大市場。利用相同的技術還能做什麼呢?他們最終用同樣的架構推出了一個能簡化朋友間支付的APP。這個服務被證明是有市場的,隨後PayPal在2010年收購了Venmo。

  • 一次旨在獲取知識或者資料的探索性實驗失敗了

失敗並不可恥,尤其是更早地放棄一個沒有希望的方向時,失敗是更值得慶祝的。

關鍵詞18:神話

  • 神話1:創新是不斷穩步推進的

真相:歷史不是漸進的發展,而是一段一段,跳躍地發展。如果把發展的軌跡畫成一張圖,那它更像是鋸齒線而不是平滑曲線。

  • 神話2:專案開始得越早,專案結束也越早

真相:創新不是按計劃按部就班走的,用的時間長短很難預料。

  • 神話3:創新本身就是解決方案

真相:找準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比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更重要。如果你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針對沒人在乎的問題,那才是真正的悲劇。

  • 神話4:創新是可以預先計劃的

真相:如前所述,創新往往是出其不意出現的。

  • 神話5:好的創意非常稀少

真相:好創意從來不稀缺,稀缺的是把創意落地。

  • 神話6:你可以慧眼識珠地早早發現一個未來的贏家

真相:在嬰兒時期,你是無法識別出未來誰會成為贏家的。

  • 神話7:創新是隨意的

真相:創新出現雖然偶然,但要變成切實可行改變世界的產品,實現商業化卻需要一個過程。

  • 神話8:只有具有創造力的天才才能創新

真相:其實很牛的創新也許就是來自對資料的簡單分析,比如Instagram就通過使用者資料發現,社交分享和照片濾鏡才是最受歡迎的,因此就剝離了其他功能。

  • 神話9:創新的關鍵是你績效的提升

真相:價值是多樣化的,而不只是體現為績效,核心在於你要有突出的價值點。比如Skype,人們能容忍它的諸多不是,就是因為他更加便宜。

  • 神話10:想要創新,你只需要問你的客戶就行了

真相:創新肯定是要滿足客戶需求,但反過來客戶卻不能告訴你如何創新。客戶反饋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 神話11:只有創業者才能進行創新

真相:哪裡都有創新人才,途徑也絕不只是創業這條路徑。

  • 神話12:有技術就能成為贏家

真相:技術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 神話13:頂尖的創新者會顛覆現有的市場

真相:有時創新者實際創造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市場,這個時候玩法規則會比顛覆現有市場還要來得大,你得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 神話14:創新來自頓悟

真相:牛頓蘋果的故事確實很吸引人,不過大多數好想法都是演進來的,需要不斷重複的測試和實驗。

  • 神話15:創新需要很大的賭注

真相:金錢只是放大,但不能創造創新,許多重大的創新其實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完成的。

  • 神話16:創新就是技術

真相:新發明商業化的難度越來越大,每當你推出一款新產品時,常常發現已經滯後於市場,僅僅著眼於技術創新會讓你很被動。

  • 神話17:完美的方法

真相:沒有完美的創新方法,失敗是創新過程中重要的一個部分。

  • 神話18:功能越多,你的創新力度越大

真相:你可能只需要一項關鍵功能,他所創造的價值是其他產品無法獲得的。相反,過多的功能只會讓客戶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 神話19:從開始就把事情做到完美會為你帶來回報

真相:不斷重複過去會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但絕不會給你帶來創新。

  • 神話20:酒香不怕巷子深

真相:產品本身只是商業中的一塊,但不是全部,別忘了市場推廣、時機、公眾認知的程度等等。

  • 神話21:大型的釋出會有很大的幫助

真相:隨便查下曾經轟動一時的釋出會和幾年後產品服務的命運,你就會知道這是個謬論。

  • 神話22:人們喜歡新的想法

真相:伽利略的故事已經告訴我們這是個錯誤的認識。新想法會挑戰既有利益結構繼而讓相關的人在阻撓他。

  • 神話23:發明家註定孤獨

真相:這是文學作品的需要,真實的世界裡任何偉大的創新者都和其他人有很深的交流和合作。

  • 神話24:20%的原則(即可以花費工作時間的20%來做創新)依然在起作用

真相:不要相信20%時間可以用來創新的說法,但如果你工作的是120%的時間,那也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