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老師我納悶:資料分析的結果該如何落地?

老師我納悶:資料分析的結果該如何落地?

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

--------------------------------------------------------------------------------

有同學問:“我有個一個很好的分析發現,問題是如何讓它落地呢?”還有同學抱怨,感覺發出去的資料分析報告都不見結果。要如何推動資料分析落地?一圖以蔽之,推動方式和推動難度,完全取決於“我”是誰

越大的老闆才越能隨心所欲,部門領導們得分工合作,至於基層幹活的,只能借力打力了。現實工作中,管理流程和彙報關係,會卡死很多創意想法,這是個無奈的事實

如果是大老闆推動,當然是“我想做XX,我要做XX”然後叫上資料、業務部門的領導過來分配任務。如果是資料部門的領導,就沒有這麼自由了。因為大部分公司裡,資料部門不是核心業務部門。想法再多沒用,沒法爭取到足夠的經費,還有落地機會。如果業務部門不配合,落地?不存在的。所以資料部門的領導更多是傍大腿,看哪裡有機會露一手。

 

雖然理想很美好,做資料分析的想當業務部門的軍師,可在很多業務部門眼中,資料分析就是個:“報~~~~~前方曹兵十萬來襲”的角色

如果是業務部門領導有需求,更多是看“誰來做”的問題。因為不一定內部的資料部門就肯配合。比如

  • 沒有資料部門

  • 有資料部門但能力不夠

  • 資料部門有能力但睜眼瞎(“搞什麼銷售跟蹤,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別打擾我搞演算法”“資料分析就是寫sql,你想做啥自己提需求,提不清楚我不做”)

  • 資料部門有能力但勢利眼(“你看業務部的需求都還沒做完,你們一個小小的會員中心算老幾,一邊等著去”)

  • 資料部門有能力但沒精力(“我就這兩杆槍,實在搞不過來”)

╮(╯﹏╰)╭

 

這時候業務部門就得自己想辦法。或者找供應商,或者自己招人幹。總之,業務部門是比資料部門有優勢的。因為業務部門更容易申請費用。如果真心想做,完全可以包裝一個“業績增長提升專案”然後要到一筆錢。大老闆們不一定認同業務部門做資料分析,但一定認同業務部門提升業績。

 

然而上邊說的還都是神仙打架的事。真到了資料分析師,資料分析專員。運營專員/策劃專員/區域總監助理這個層面,一條都談不上。因為實在和決策相隔萬里。人微言輕,即使有發現,也只能借力打力。看準了機會施展才華。如果是資料分析專員,更多是看目前專案中的優化點,有沒什麼機會深入一下。如果是業務部門的基層員工,更多是看能不能爭取到利用資料分析改善業務的機會。

 

即使爭取到機會,做資料分析的同學們也要注意一個問題。所謂的“資料驅動業務”遠比大家想象的複雜,因為業務想要動起來,需要的是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絕不是:“活躍率低了,要搞高!”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想搞高活躍率,至少得考慮:

是滴,一個活動要考慮這麼多要素,更不要說多活動方案比稿了。有意思的是,這裡有很多細節可以做分析:推廣到達率,不同力度響應率,不同群體響應偏好等等。所以做分析不能浮在面上

這些都是基本因素,任何一個環節搞砸了就是全盤皆輸。做分析的同學們在喊著“活躍率低了,要搞高!”的時候,是否想到了“搞高”背後大量的決策過程與執行細節呢?如果別人對分析結果嗤之以鼻,很有可能是做的不夠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