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漫畫英國》的讀書筆記感想4069字

《漫畫英國》的讀書筆記感想4069字

《漫畫英國》的讀書筆記感想4069字:
英國最大的特點就是島國,沒有強大的陸軍國王不能很好的控制強大的大臣和貴族。歐洲大陸爭老大的時候,英國把目光投向海洋,1588年海盜出身的德雷克率領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島國也容易激起別人的征服欲,英國從有人居住開始就遭受侵略,羅馬、住在德國北部薩克森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維京人、丹麥“丹人”、諾曼人。英國複雜的國民性和文化也是這樣融合形成的。特別是英國北部蘇格蘭是山區,南部英格蘭是平原,對著大陸的是平原更能激起征服慾望。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四部分組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像伊麗莎白女王是英格蘭女王、她丈夫是蘇格蘭王子、查爾斯是威爾士王子。
英格蘭信奉英國國教,其他三個地方信奉的是天主教。而北愛爾蘭一直在鬧獨立。
英國的人口主要是日耳曼民族,像維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諾曼人都是日耳曼。所以英國繼承了北歐的性格和語言,之後又從法國那裡繼承了羅馬拉丁文明。從地理上,法國和德國,也就是拉丁文明和日耳曼文明相交的佛蘭德地區也是離英國最近。
歷史學家推測,第一批到英國的是伊比利亞人,但是沒有形成文明。距今2400年,遊牧民族凱爾特人來了,他們有在身上畫圖的傳統。等到前325年,希臘探險家來到島上,就把他們叫做“有圖案的人”Pretanikai,後來就演變成了Baitain。
凱爾特人以氏族為單位生活,當地家族的標誌就是有格子的圖案,今天我們也能看到這種傳統的延續。
前55年,羅馬佔領英國,在泰晤士河畔建築了一個要塞,就是日後的倫敦。羅馬文明在英國紮根300年後,公元4世紀初,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凱爾特人向撒克遜人求援,盎格魯-撒克遜開始了對英國的侵略,凱爾特人就逃到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等山嶽地帶,現在生活在英格蘭平原的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所以他們之間的對立情緒由來已,英格蘭就是“盎格魯人生活的地方”的意思。這三個地區的凱爾特人甚至有過與法國的布列塔尼地區凱爾特人成立凱爾特共和國的想法。

盎格魯-撒克遜人信奉的是北歐的神,奧丁、托爾,所以英語中像星期四,就是托爾day。後來,英國才完全融入信奉基督教的歐洲文化圈。公元783年,維京人入侵,盎格魯撒克遜在阿爾弗雷德大王的團結下統一起來,和丹麥簽訂了和平條約,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1014年丹麥王卡努特打敗英國稱王,他控制了英格蘭、蘇格蘭、丹麥、挪威,1030年建立了斯堪的納維亞帝國。丹麥對英國影響很深,比如維京人善於航海造船。比如《哈姆雷特》為什麼講丹麥王子的故事?卡努特死後帝國分裂。
維京人也曾入侵法國,後來法國國王就給了他們一塊土地作為妥協,就是諾曼底,所以諾曼底住的不是血統上的法國人。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實際上就是法國對英國的征服,也是拉丁文明對英國的再征服。當時英國的王公貴族說法語。英國國王同時是諾曼底公爵,這也是後來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之一。
威廉一世死後,兒子繼位為亨利一世,亨利一世沒兒子,把寡婦女兒嫁給了安茹伯爵,外孫亨利二世繼位,英國開始了一半諾曼血統、一半法國血統的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800字安茹伯爵是法國國王的臣子,所以英國國王和法國國王是君臣關係,每年都要進貢。後來亨利二世娶了路易七世的前妻,帶來一大部分法國領土。亨利二世勢力大增,英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統一的英格蘭。
由於兒子糾紛,三兒子直接與法國腓力二世勾結,把亨利二世推翻了,三兒子繼位就是“獅心王”理查一世。理查一世參加十字軍東征死了,亨利二世的二兒子約翰繼位。
約翰在位時期,法國為了奪回領土,1204年攻佔諾曼底。趁此外亂,蘇格蘭暴亂。貴族們也利用這個時機,簽署了《大憲章》,時間是1215年。《大憲章》剝奪了國王任意收稅的權力。
約翰的兒子亨利三世肯定是和英國貴族疏遠的,他親近法國、親近教皇,亨利三世的妹夫孟德福率領軍隊討伐亨利三世,掌握國家大權。1265年,英國召開了各郡、各地方代表參加的議會,亨利三世的侄子後來打敗了孟德福,但是他保留了議會,英國形成了國王和議會兩股勢力,比如,伊麗莎白時期國王找回了威嚴和權力;而查理一世則直接被送上了斷頭臺。1341年英國議會分為上院和下院。
英法百年戰爭:當時的佛蘭德地區(荷蘭比利時)羊毛紡織業發達,是歐洲最富有的地區,由於對法國徵收重稅不滿,挑唆英國擺脫法國臣子的身份。英國一路凱歌,主要是使用了弩,英國連巴黎都佔領了,要不是聖女貞德出現,法國就亡國了。最後百年戰爭的勝利者是法國,除了加萊港,收回了全部喪失的領土。
戰爭失敗令國王權威一落千丈,以愛德華為首的約克家族(白玫瑰),和佔有王位的蘭開斯特家族(紅玫瑰),為爭奪王位爆發戰爭,其他貴族站隊。這就是1455年-1485年的玫瑰戰爭。
貴族兩敗俱傷,戰後蘭開斯特家族的遠支亨利·都鐸(亨利七世)登上王位,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開啟都鐸王朝,英國再次開始了君主絕對權威時期,貴族通過《大憲章》爭取到的權力又還給了國王。
貴族大量減少,新的階層出現,就是中產階級,也就是gentleman一詞的由來。紳士、自由民可以進入議會參政,英國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
亨利七世的兒子就是著名的亨利八世,他娶了哥哥的遺孀西班牙凱瑟琳公主,生了血腥瑪麗——瑪麗一世;為了和安博林結婚,亨利七世與天主教決裂,創立了新教,英國國教聖公會誕生。安博林只生了一個女兒(伊麗莎白一世)被砍頭;後來亨利八世還娶了四任妻子。
愛德華六世繼位不久就死了,瑪麗一世繼位,由於她是天主教狂熱信徒,後來還和西班牙王子結婚,英國陷入了宗教迫害狂流之中。
伊麗莎白繼位後,英國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其實伊麗莎白一世也在殘酷鎮壓天主教徒。西班牙和英國之間的較量在宗教原因上也不可避免。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葡萄牙崛起,英國默許海盜突襲貨船。著名海盜德雷克被任命為英國海軍司令,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英國逐漸與原來兩顆牙壟斷貿易的地區開展貿易,並建立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殖民地帝國。1600年英國設立了東印度公司,作為剝削殖民地的工具。
1585年,英國在美洲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處女的意思,由於派過去的人都沒活下來,所以美國的歷史要從1620年五月花開始算起。
由於都鐸王朝絕嗣,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位。亨利七世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嫁給了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生了詹姆斯五世,詹姆斯五世娶了法國公主生了一個女兒也叫瑪麗公主,也就是蘇格蘭女王。蘇格蘭女王是在法國長大的,後來就是她的兒子繼位,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也就是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英格蘭的詹姆斯一世。
詹姆斯一世在伊麗莎白一世之後其實很難做啊,比如宗教方面,英國宗教鬥爭主要是聖公會、天主教和清教徒,詹姆斯一世對清教徒的鎮壓,五月花號起航。由於揮霍無度和議會劍拔弩張,之後就把議會給解散了。歐洲三十年戰爭,詹姆斯一世為了籌錢又想重開議會,
詹姆斯一世死後,兒子查理一世繼位,國王和議會的鬥爭此時期達到最高峰,查理一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議會審判並砍頭的國王。由於當時議會中大部分議員都是清教徒,這次革命也被稱為清教徒革命。
北部是蘇格蘭叛亂,南部是議會軍叛逆,最後議會軍中的指揮官克倫威爾用武力征服了蘇格蘭,聯合議會(英格蘭勝利後議員和軍人之間也有矛盾)俘虜查理一世並推上了斷頭臺。克倫威爾獨裁統治時期開始。
克倫威爾死後,英國國民迎回了流亡法國的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圍繞查理二世死後是否由其更專制的弟弟詹姆斯繼位,議會分成了王黨派和自由派,這就是英國政黨的來源。自由派說王黨派是一群像愛爾蘭海盜一樣的亡命之徒,託利黨TORIES就是愛爾蘭海盜的意思;王黨派說自由派像蘇格蘭的光頭清教徒WHIGAMORES,就是輝格黨WHIGS的來源。託利黨和輝格黨日後發展成了保守黨和自由黨。一戰時期,工黨逐漸強大,像布萊爾首相就是工黨。
詹姆斯二世最後還是繼位了,他是天主教徒,由於統治不得人心,英國迎接嫁給荷蘭總督威廉公爵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公主回國繼承王位,史稱“光榮革命”,瑪麗女王和威廉三世共同成為英國國王。
1689年《權利法案》作為英國法律生效,為英國君主立憲奠定了基礎,從威廉三世開始,國王在形式上掌握國家權力。
由於瑪麗女王和之後繼承王位的她妹妹安妮女王都沒有孩子存活,為了避免動亂,威廉三世時期頒佈了《王位繼承法》,直到今天英國王室還在遵從。
安妮女王時期,為了與殖民地進行貿易,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
安妮女王死後,1714年從德國來的出身漢諾威的喬治一世成為新國王,開始了漢諾威王朝。由於他是個德國人啊,就從議會中選出首相,和各部長組成內閣,共同治理國家。經過500多年,國王和議會的鬥爭落下了帷幕。
這本書到這裡其實就結束了,沒有講後面的歷史,而且英國史的書居然也沒講亞瑟王的故事。
今天,英聯邦是以英國為中心,包括了世界上53個國家的聯合體,過去曾是英國領土或殖民地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等仍是英聯邦成員,其中還有13個國家將英國國王當做國家元首。
之後談了談王室是否應該存在,英國人和茶的不解之緣(因為從廈門港出發的茶發音TEI所以在外國叫TEA),世界盃英國其實是四支球隊參賽,英國人愛組俱樂部等等。
最後說一下愛爾蘭問題,1172年亨利二世佔領愛爾蘭,1543年亨利八世再次佔領愛爾蘭,直到20世紀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愛爾蘭一直被英國統治。亨利八世改信聖公會時,向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送去了信奉聖公會的17萬人,生活在北愛爾蘭地區,這些人是統治階級,愛爾蘭共和軍IRA1916年爆發了起義,最後1921年英國筋疲力盡從愛爾蘭撤軍,承認愛爾蘭自治。但是新教徒佔多數的北愛爾蘭即烏爾斯特地區不接受愛爾蘭自治,新教和舊教,愛爾蘭統一還是北愛爾蘭作為英國一部分存在,最終釀成1972年1月30日的血腥星期日事件。
正好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黑色1847》,講的就是愛爾蘭問題,雖然故事簡單,但質感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