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遊戲力》讀書筆記作文4700字

《遊戲力》讀書筆記作文4700字

《遊戲力》讀書筆記作文4700字:
作者:考拉。作為一個距離有孩子還差十萬八千里的人來說,為什麼會選擇去看這本書?一開始我以為有兩點,一是因為是四月老友記;二是我覺得應該還比較有趣,畢竟之前看的那本《自主教養》就相當有趣。
但是在我某天仔細思考了一下之後,我覺得這兩點都過於片面了,沒有認清我自己的需求。這兩本書的內容我之所以會覺得還挺有趣,或者說還挺有用,是因為我在書中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曾經的父母長輩。我想要去看到自己的缺點,然後改變其中能改變的,接納那些改變不了的。想要去接納自己父母的不完美,不再會在自己情緒爆發時用兒時的些許不如意責怪他們。只有真誠的接納了這些問題,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幫助孩子。
大概是因為懶惰,完全沒想做思維導圖,只是大概摘抄總結了一些內容,加上一點自己的感想構成了這篇讀書筆記,給與自己一點框架性的理解,用以方便自己在需要時再去查書。以下均為我在讀書時的一些摘抄以及個人感想。
書中提到,關於現代家庭中父親的責任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這個社會為了讓男性更好的去工作,把男人的家庭性磨滅掉了;同時使得女性在家中承擔了大部分的育兒責任,家務責任,同時這部分責任又不被社會所認可,即unpaidwork(沒有報酬的工作)。借用一諾姐說的話,現在的社會已經完全從“養不教父之過”轉變成了“養不教母之過”,但卻又不認可女性在這方面的付出,認為理所應當,社會對女性的不公,由此可見冰山一角。書中還說到,把男人排除在家庭之外,對女人是非常的不公的,但是同樣對男人,也是極大的不幸,父親與孩子的聯結的減少,不論對父親還是孩子其實都不是件好事。說實話,這些內容讓我對於不公平的愧疚感消除了些許,但同時也感到壓力重重,整體現象的偏見想要扭轉,難如登天。
作為非父母的旁觀者,鄰居朋友、晚輩或是長輩,有時候由於缺少了一部分隔閡(父母與孩子聯結斷裂時的一些惡果),而可以比父母更好的和孩子交流與遊戲。我們有必要去幫助別的父母,也就是去和他們的孩子一起遊戲。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別人身上吸取經驗,學習到我們自己與孩子的隔閡,幫助我們與自己的孩子的玩耍。

對孩子而言,他們就像一個杯子。感到疲勞,難過傷心的時候,杯子就會被放空,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給他們的杯子蓄水。孩子的很多表現,包括攻擊性,沉默以及其他的一些負面情緒表現都表示著他們需要我們幫他們蓄滿杯子,續滿杯子之後,他們就會很快的又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了,精力充沛的,滿腔熱情的。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孩子表現的比較容易讓大人滿意,即他們的杯子不容易漏,但是有其他一些孩子,他們的杯子很難填滿,或者說一直在漏水,需要不斷的去給他們續水,大人們有時候就會無法接受,而造成一些負面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
想想自己就屬於前者。我一直以來都屬於比較乖巧的孩子,也就必然深得許多大人的喜歡,屬於極其幸運的。但同時,也在很長時間以來養成了有點畏縮的性格,畢竟我一直以來得到的反饋都是,“我乖乖的聽大人話了,讓他們滿意了,大人就會愛我、對我好”,沉浸在“情感的奴隸”(《非暴力溝通》中提到的)的階段無法自拔。當然也有偶爾爆發的脾氣,表現的“面目可憎”,畢竟積累的情緒總需要發洩,積累多了,又有了導火索,爆發只是必然(關於孩子的情緒疏導後文有提到)。遲遲難以走到下一步“生活的主人”,直到慢慢長大,才逐漸的長成了自己。
對孩子而言,他們需要安全依附感,即上一段所說的給杯子續滿水。而續水的方法就是與孩子建立聯結,我們與孩子之間建立聯結的最好方式就是遊戲。但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總是會出現一些我們無法預料的情況,使我們與孩子之間會出現聯結的斷裂。

草房子讀書筆記此時我們就要尋找方法,即遊戲來幫助我們和孩子重新建立連線。而孩子只要不是出現非常嚴重的連線斷鏈,他們其實都會渴望和我們建立連線。只是他們表現出來的一些語言動作,我們並不那麼容易理解。我們需要充分的去理解他們,去和他們建立深層次的連結。
每一次躲進自己房間的沉默、每一次激烈的爭吵對抗,其實內心深處都是在渴望聯結,我不知道書中說的是不是對每個孩子都是這樣,但起碼我自己以前是這樣的。我希望能和父母更多的聯結,更多的交流,希望他們能更多的理解我們。雖然在鬧矛盾、爭吵的時候我們都是不講道理的,但是我其實無比的渴望在大家冷靜之後,能由大人主動地來敞開心扉(也需要真誠的歉意,而不是什麼玩具,什麼出去哪兒玩,需要的僅僅是表達出真正的心意,幾句話而已),至少對我是這樣。
培養孩子的自信十分重要,很多時候孩子罵人,用一些侮辱性的語言其實是缺乏自信的一種體現,我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引導,比如讓自己成為被髮洩的物件,引導使用攻擊性不那麼強卻又十分有趣的語言,如“呆頭鵝”等等。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成功與失敗十分重要,要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調整策略,用遊戲的方式幫孩子認識它們,正確應對。
當我們成為了大人,已經快要忘記自己當孩子時候的煩惱了,很難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文中提到的,如孩子鬧著說沒有興趣了的時候,其實並不一定是真的如此,有時候只是不知道怎麼面對失敗、面對別人的“嘲諷”、面對自己的內心;此時父母需要認真覺察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從而正確的選擇應該堅持還是果斷放棄。(突然而來的回憶使我自己感觸頗深,那些曾經放棄過的事情,大概真的沒有多少是真的完全不想做了,我主要是不知道如何應對失敗,其實直到現在我面對失敗時仍然會有一些失控,需要一些時間調整,何況當年還是孩子的自己……)
笑聲是孩子以及我們用來表達自己愉快的情感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孩子有沒有咯咯的笑,來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玩的很開心,或者說,聽進去了我們的想法。對孩子而言,語言的力量(即我們用語言去表達我們愛孩子),是不夠的,我們需要通過讓孩子發出笑聲,讓他們真誠的感受到我們的愛,把他們的瓶子裝滿。
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們需要多多裝傻,可以讓孩子擺脫無力感。他們與同齡人相處的時候,難免會產生無力感,而由我們大人來,作為比較“傻”的一方,可以讓孩子們恢復自信。這樣既可以讓孩子擺脫無力感,又不會讓孩子傷害別的孩子。
我們應該從孩子身上學習如何做到面對面相處的激情,如何享受樂趣。
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因為感覺到比較放鬆,還有可能發洩出他們平時所積累的壓力與無力感,此時我們可能會看到孩子表現出一定的暴力,或者說焦躁,或者是用哭泣來表達他們自己的壓力。我們需要理解他們,要明白孩子的壓力需要有發洩的渠道,此時的孩子是真正感覺到了安全才會釋放情緒。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而不是去用暴力來說,我都已經陪你玩兒了,你怎麼還不高興呢?我們必須認識到,遊戲的成功與否,不光是看孩子是否能笑出聲來,還應該看孩子有沒有真正的投入進來。
孩子的學習方式與大人不同,他們需要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一些方法來應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恐懼,等等。我們可以通過和他們一起玩打鬧遊戲的方式,讓他們獲得力量感。增強我們與他們的聯結。
孩子往往需要置換角色來學習他們所需要的一些東西。而置換角色,其實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再是他們。只是意味著一種假想的方式,可能是他們在與朋友鬧矛盾之後,他們說我們假裝我們是朋友,然後再來解決問題。同時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假想,來給孩子講故事,幫助孩子應對一些他們之前受的創傷,或者無法解決的事情。
在我的印象當中,扼殺孩子的想象力的,主要是陳腐的教育。但是在這裡,作者提到,孩子們的遊戲劇本其實都受到了電視電影的影響,這些早被寫好的劇本,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殺手。與之相反,真正的假想遊戲是自由和自發的,可能他們也是因為電影或電視節目引起的,但是後續以及展開,都應該只是孩子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擺脫了原有的劇情。放棄與孩子們一起遊戲,就是把孩子完全交給了媒體。而媒體是由利益來驅動的,他們只會想要讓孩子們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娛樂、去遊戲,去買他們說的東西,他們做的東西,他們僅僅把孩子或是青少年看作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而這些東西,把孩子與我們之間的隔閡放大了。讓我們不懂孩子們在想什麼,反之只有他們懂,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好的去賺取利益,他們會說,“你們不需要懂孩子,買我們的玩具,我們懂就行了”。仔細想想書中所說,結合一下現實就發現事實確實如此,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如此爆炸的年代,一個思想成熟的成年人都很有可能會被各種各樣的媒體因素所影響,更何況孩子們呢。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去剖析孩子看到的影像,去和孩子一起看電影、電視,停下來討論我們看到了什麼,去探討其中的真相與騙局,讓孩子們對鋪天蓋地的宣傳有了更聰明的判斷,讓孩子掌握解讀媒體資訊的能力,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被動的消費者。
給女孩更多勇氣,給男孩更多關懷。孩子們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性別角色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當中,其實有很多荒唐的形象限制了孩子們的發展。我們需要在遊戲中給女孩子更多的勇氣,給男孩子更多的關懷,讓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擺脫社會性別角色的影響。告訴他們什麼才是正常的,什麼才能讓他們更加全面而正確的發展成長。
我們需要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增進親密關係。同情心、情商和仁愛,都是從親密關係中習得的,而不是來自書本或道德說教。在這方面,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男孩,因為在社會關係當中,男孩很多都被賦予了不能建立親密關係的問題,比如男孩要堅強,有了問題要自己扛,不能哭等等。同時要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情感,鼓勵他們表達情感,正確的疏導情緒。
同時也應該鼓勵男孩和女孩一起玩這些混合性別的遊戲,既能給男孩提供建立連線的機會,又能幫女孩提升自信和力量。安慰,擁抱和珍視,並不會讓男孩變得怯弱,相反會使他們在情感上更加堅強,使他們更有人性。和從前相比,現在我們已經對女孩追求力量和才智,表示出了贊同和接受,但那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關心男孩的情感健康問題。
如書中所說,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社會性別認同影響了很多。比如說男孩更需要有力量,男兒有淚不輕彈;女孩子就更需要文弱,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遺毒。這些認同感,把男人和女人都指向兩種極端,把男性描述的過於陽剛,女性過於陰柔。然而人是一個複雜的成長個體,不可能太過極端,更加需要的是和而不同,才能成長為真正有擔當,有人性的人。我們需要使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來加深與他們的聯結與溝通,通過遊戲來真正瞭解他們,幫助他們。
書中說到,遊戲的重點是在跟隨孩子和主導孩子之間,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這一章主要是講跟隨孩子。我們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就需要跟隨孩子,跟著他的方向方法去了解他,理解他。
書中提出了五點方法來告訴我們如何跟隨孩子,第一,只說“好啊”;第二,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情;第三,注意安全,但不用過度擔心;第四,預留遊戲時光;第五,花些時間調整自己。
要對孩子的想法說好啊,來跟隨他們。如果我們總是對他們說不行,這不可以。就像我們正在拒絕進入他們的世界。那麼他們又怎麼會願意來進入我們的世界呢?我們需要給孩子預留一段遊戲時光即我們全身心陪同他們一起遊戲的時間,有了一段固定的時間,他們就會把不好的情緒存到這個時候,而不在平時胡亂發洩出來。這樣全身心投入的遊戲時間,並不需要很長,有時候15分鐘,甚至十分鐘就足矣。經歷了遊戲時光之後,大人們往往會身心俱疲,我們同樣也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自己的狀態,要相信,即使我們做的不如我們期望的好,但依然能對孩子以及我們的關係,產生有利的影響,而且我們能做的越來越好。最後,即使孩子們抱怨我們做的不夠好,他們其實還是喜歡遊戲的,抱怨一定程度上是裝的,只不過是在想告訴我們他們需要玩什麼,想要玩什麼,以及他們想用遊戲來表達的某種深層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