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精益創業》讀書筆記

《精益創業》讀書筆記

《精益創業》讀書筆記

[美]Eric Ries 著 吳彤譯 中信出版社 · 2012

更新:點選

李開復的序: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們,正在豐富和擴充套件著現代企業和新特質與新內涵。深處在這一變革中,我感到發自內心的欣喜與驕傲。我看到”精益創業“的方式在每一天的實踐中被驗證、被傳承、被傳播。

精益創業的方法(五項原則)

  • 創業者無處不在
  • 創業即管理
  • 經證實的認知
  • 開發——測量——認知
  • 創新核算

新創新企業失敗的原因:一個好的計劃、可靠的戰略和深入的市場分析造成的誘惑;二是當目睹運用傳統管理方式無法擺脫困境後,一些創業者和投資人乾脆就撒手不管,回到“想做就做”跟著感覺走的狀態。

新創企業是必須加以管理的。


開端

創業新創企業是一個組織機構建立起來的過程,需要管理。創業活動需要執行管理準則,才能從中收穫成果。

精益創業的名稱來源於精益生產。創業的綜合理論應該說明一個處於初期階段的企業的所有功能:願景和概念、產品開發、市場與銷售、拓展規模、合作與分銷,以及架構與組織的設計。它必須提供在極不確定的情況下衡量進展的方法。可以為創業者提供明確指示,面對眾多取捨如何作出決定:在過程中是否及時何時進行投資;明確闡述、計劃並建立基礎設施;何時單飛,何時結盟;何時回覆反饋意見,何時應該抱定宗旨;如何以及何時投資擴充套件業務。

精益創業要求人們用不同的方法衡量生產力。從願景到產品:
1542101416088

新創企業是一個由人組成的機構,在極端不確定的情況下,開發新產品或新服務。

在精益創業模式中,我們要重建學習的概念。稱之為“經證實的認知”,他不是事後諸葛亮,也不是用於掩飾失敗的好聽說法。是說明創新企業進展情況的一種嚴格方式,而通常這些進展情況被極端不確定的企業成長環境所掩蓋。它也是一個實證的展示過程,讓團隊發現創新企業當下和未來商業前景的真相。它更加切實、精確,而且比市場預測或傳統的商業計劃更快速。成功地執行一項無意義的計劃是導致失敗的致命原因,而經證實的認知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首要方法。

精益的思維方式把價值定義為“向顧客提供利益”,除此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是浪費。在創造行業中,只要產品能正常工作,顧客們並不介意它是如何組裝的。但在創新企業中,誰是顧客、顧客認為什麼東西有價值都是未知數。

科學方法的重要一環:如果你無法失敗,就學不到東西。

駕馭

1542511907706

“開發-測量-認知”反饋迴圈時創新企業模式的核心內容。要把科學的方法運用到新創企業中,我們必須找出那些假設是需要測試的。作者認為這是創新企業的計劃中風險最大的部分,這部分內容全要依賴“信念飛躍”式的大膽假設。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假設”和“增長假設”。

用精益創業的方法能夠建立有效資本企業,因為這種方法讓創新企業及早看到轉型時刻,減少時間和金錢上的損失。儘管我們把反饋迴圈按活動發生順序寫成“開發-測量-認知”,但制定計劃的工作卻是相反的:先確定需要知道什麼,再用創新核算方法來確定需要評估什麼、是否獲得了經證實的認知,最後確定需要開發什麼產品來進行實驗,並獲得評估。

傳統的產品開發通常需要耗費很長的籌劃時間,反覆推敲,儘量吧產品做到完美。與之相反,最小化可行產品的目的則是開啟學習認知的流程,而不是結束這個流程。與原型或概念測試不同的是,最小化可行產品並非用於回答產品設計或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以驗證基本的商業假設為目標。
而最小化可行產品的經驗教訓在於,不管某項工作在當時看起來多麼重要,只要在開啟認知流程所需之外的,都是浪費。

新創企業在一開始差不多就是一個紙上的模型而已。商業計劃內的財務考量包括了:預測企業期望吸引的顧客數量,要花多少錢,以及將產生多少收入和利潤。在新創企業的早期,這只是一個理想,離實際相去甚遠。一家新創企業的工作是:

  • 嚴格測量企業目前的狀況,正視評估中揭示的現實真相
  • 設計實驗,從而瞭解如何讓真實資料向商業計劃中的理想目標靠的再近些

對創新企業而言,最大的危險之一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員工和創業者的本性是抱有樂觀傾向的,即便看到大事不妙,還是想要抱著宗旨不動搖。鍥而不捨的傳說是非常危險的。

創新的核算分三步走:

  1. 使用最小可行產品確定企業目前所處階段的真實資料
  2. 創新企業必須嘗試把增長引擎從基準線逐步調至理想狀態,這期間可能要經過多次嘗試

三個“可”的價值:可執行、可使用和可審查指標

**轉型還是堅持?**推崇用科學方式構建新創企業的目的,是為了把人類的創造活動塑造成最具實效的形式,而錯的堅持決定是對潛在創新的最大威脅。企業如果不能根據市場反饋轉投新的方向,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既無法增長有不至於垮臺,虛耗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群體的資源和支援信任,卻只能原地踏步。
新創企業的生產效率並不意味著開發更多產品或功能,而是把我們的努力投入創造價值並促進增長的業務和產品中。換言之,成功的轉型讓我們走上一條發展可持續業務的康莊大道。而,“創新核算帶來更迅速的轉型”。

轉型列表

  • 放大轉型
  • 縮小轉型
  • 客戶細分市場轉型
  • 客戶需求轉型
  • 平臺轉型
  • 商業架構轉型
  • 價值獲取轉型
  • 增長引擎轉型
  • 渠道轉型
  • 技術轉型

(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