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3星|《文明的崩塌: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青銅時代全球化國際化的地中海地區,最終毀於天災人禍

3星|《文明的崩塌: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青銅時代全球化國際化的地中海地區,最終毀於天災人禍

文明的崩塌: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

作者是考古學家。書中綜述考古學的一些發現和學說:三千年前的青銅時代晚期,地中海各國之間出現了頻道的貿易往來,有點像國際化大勢下的當今世界,但是在300年的繁榮之後,一些天災人禍讓這個國際化體系崩潰了,直到數百年後才逐步恢復。

作者坦言這個觀點還有爭議,他也不是第一個提出的學者。

主要的內容是考古方面的成果綜述,說明青銅時代地中海各地的崩潰細節。一小部分篇幅綜述當時的國際化全球化趨勢。

書中涉及到的許多地中海古地名和古民族名稱,是國內讀者不熟悉的。

總體評價3星,有參考價值。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號後面是kindle電子版中的頁碼:

1:希臘經濟一片混亂,利比亞、敘利亞和埃及內亂紛紛,外族人與外邦戰士又火上澆油,土耳其唯恐捲入這場危機,以色列亦是如此,約旦擠滿難民,伊朗磨刀霍霍,氣勢洶洶,伊拉克則動盪不定……這說的是2013年吧?沒錯。但這也是早在三千多年之前的公元前1177年發生的事情,#49

2:她認為,公元前1200年和今天的世界存在著某些“真正有用的類比”,這體現為政治、社會和經濟碎片化與日俱增,以及在“前所未有的社會階層和距離”上的直接交流。#82

3:儘管拉美西斯三世統治之下的埃及是唯一成功抵禦海上民族攻勢的大國,後來新王國時期的埃及卻未能再次稱雄,這極有可能是因為這一時期整個地中海地區面臨著其他諸多問題,#261

4:埃及之外,幾乎所有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稱雄愛琴海和近東地區的國家和強權——那些在我們今天所謂的青銅時代晚期的黃金歲月裡就已存在的國家——紛紛衰落消亡,有的立即消失,有的留存不超過百年。#267

5:此外,儘管我們無法確定希臘、埃及和近東地區青銅時代崩潰的某個或者某些原因,但近代發現的新證據表明,罪魁禍首或許並非只有海上民族一個。現在看來,在諸多文明的崩潰過程中,他們既是入侵者,也是受害者。#293

6:近來有幾位學者指出,海上民族肆意破壞及(或)遷徙浪潮的“故事”是由著名法國埃及學家加斯東·馬斯佩羅(GastonMaspero)等學者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編出來的,這個論斷在1901年形成了定論。#301

7: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我們將在下文中闡述),海上民族或許對發生在青銅時代晚期之末的某些破壞負有責任,但是終結這一時代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一連串事件,有人禍,也有天災——包括氣候變化和乾旱、名為“地震暴”(earthquakestorm)的地震災害、內亂以及“系統崩潰”(systemscollapse)。#306

8:這次戰爭中,他與起兵反抗的迦南首領在美吉多的戰鬥(也就是後來更為人知曉的《聖經》中的“末日之戰”)是迄今為止第一場連細節都被記錄下來以供後人學習借鑑的戰鬥。#636

9:將近3400年之後,在1918年9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將軍埃德蒙·艾倫比(EdmundAllenby)複製了圖特摩斯三世的策略,同樣取得了大捷。在美吉多戰役中,他俘獲了數百德國和土耳其士兵,自己卻除了幾匹戰馬之外,未損一兵一卒。#650

10:如同在大英帝國的某些前殖民地上人們還在玩板球、喝下午茶一樣,赫梯帝國消失許久之後,敘利亞北部的某些帝國故土上的赫梯文化、語言和宗教殘餘還在影響著當地人,正因如此,我們現在稱之為新赫梯人(Neo-Hittites),他們在公元前第一個千年之初興盛起來。#724

11:現在我們清楚地知道,當邁錫尼人佔領克里特島的時候,他們也接管了此處前往埃及和近東的國際貿易路線。他們(相對)突然地成了“國際社會”中的一員,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他們會繼續扮演這個角色,直至青銅時代晚期之末。#832

12:其中一座巨像在公元前1世紀遭地震損壞之後,會因在夜間遇冷收縮、在白天因熱膨脹而發出古怪的呼嘯聲。不幸的是,公元2世紀羅馬統治時期對這座石像進行了修復,每天都有的“神的哭泣”戛然而止,造成古代旅遊業的一大損失。#1019

13:下一部分我們將會見到一份赫梯人簽署的外交條約,其中明確指出了針對邁錫尼人的經濟禁運——“不許阿黑亞瓦任何船隻前往他那裡”,我們在此看到的很可能是史上經濟禁運的最早範例之一。#1489

14:大多數考古學家對古代愛琴海地區和近東之間遠在3000多年前就有貿易往來感到難以置信,對迦南人揚帆橫跨地中海的能力更是覺得匪夷所思。#1627

15:我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烏魯布倫沉船是經誰派遣,因何目的,去往何方的,但這艘船卻堪稱公元前13世紀初地中海東部以及跨愛琴海國際貿易和交往的一個縮影。我之所以這樣說,不僅是因為船上的貨物來自至少七個不同地區,而且因為考古學家在沉船上發現的個人物品說明船上至少有兩位邁錫尼人。#1697

16:德普菲爾德認為邁錫尼人攻陷了這座城市(特洛伊—VI),將其付之一炬,正是這一事件形成了荷馬史詩故事的基礎。幾十年之後進行發掘的布利根不同意此說,並發表論著稱自己有無可爭辯的證據證明,使特洛伊城毀滅的罪魁禍首不是人類,而是地震。#1830

17:因此,多數世俗考古學家更支援走出埃及發生在公元前1250年這樣一個觀點,這種觀點雖置《聖經》紀年於不顧,但從考古學和史學觀點來看卻更說得通。#1936

18:我們此時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從陶瓷、建築及其他物質文化形式的考古證據來看,以色列人作為一支可識別的族群,公元前13世紀末已在迦南存在,他們的文化連同非利士人和腓尼基人的文化在約公元前12世紀的某個時候從迦南文明毀滅的灰燼之中崛起。#2009

19:在烏加里特的府宅和各種檔案中發現的證據說明,這座城市的國際貿易與交流一直十分頻繁,直至末日來臨。事實上,發表烏爾特努之宅書信的學者之一曾指出,末日來臨20年之前還幾乎沒有動盪跡象,只是有封信提到過敵船情況而已,而且貿易路線直到末日似乎還一直是開放的。#2343

20:即便如此,烏加里特還是在公元前1190年至前1185年間——阿穆拉匹國王在位期間覆滅,過程顯然相當慘烈。直到大約650年之後的波斯時期才又有人在此居住。#2348

21:如果邁錫尼人並沒有參與特洛伊VIIA城的破壞,那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大致相同的時間也遭到了襲擊。學者們普遍接受這樣的觀點,那就是邁錫尼、梯林斯、米狄亞、皮洛斯、底比斯以及希臘本土上的許多邁錫尼城市大致在同一時間,也就是在公元前13世紀末和前12世紀初遭到了毀滅。#2650

22:2012年,埃及學家和法醫學家對拉美西斯三世的屍體進行了解剖,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MedicalJournal)上的解剖結果稱他是遭割喉而亡的。#2823

23:這具屍體被裹在色澤混雜的山羊皮中,被草草製成木乃伊,據DNA檢測,他可能是拉美西斯三世的兒子,或許就是那位參與密謀的王子。扭曲的面部與喉部傷口等法醫檢測結果表明,他可能死於扼殺。#2830

24:這進一步證實,公元前13世紀接近尾聲的時候,赫梯人的土地上出現了饑荒。[19]發自赫梯都城的更多信件證明,在其後的數十年中危機依然在延續,其中有封信的作者反問道:“難道你不知道我的土地上曾有過饑荒嗎?”#3173

25:特拉維夫大學的伊塔馬爾·辛格(ItamarSinger)相信,在公元前13世紀的最後幾年,以及前12世紀的最初幾年,饑荒的程度是史無前例的,它所影響的地區要遠遠廣於安納托利亞。#3182

26:他們的研究起初認為,公元前第三個千年行將結束之際,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青銅時代早期的終結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導致的。現在,他們擴大了這個範圍,認為同樣的情形可能也發生在青銅時代晚期之末。#3207

27:劍橋大學的科林·倫弗魯(ColinRenfrew)是研究史前愛琴海地區的最受尊重的學者之一,他早在1979年就已提出了體系崩潰說的概念。當時他是用“災變論”來構思的,依照這種理論,“一個不起眼的失誤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反應規模越來越大,最終就會導致整體結構的崩潰。”#3486

28:並非每位學者都贊同青銅時代晚期之末的體系崩潰說,這不足為奇。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的羅伯特·德魯斯(RobertDrews)當時就表示反對,原因是他認為這種理論無法解釋宮殿和城市遭到破壞和焚燬的原因。#3501

29:我和在我之前的桑達斯都認為,單個因素本身無法產生災變之力,其力量不足以導致其中一個文明的崩潰,更不用說所有文明瞭。但是,這些因素可能結合起來產生了這麼一種情形,其中每個因素的影響都被放大,產生了某些學者所謂的“乘數效應”。#3511

30:門羅在其著作《命運的天平》(ScalesofFate)中描述青銅時代晚期之末的情形時,將愛琴海和地中海東部地區諸強之間的互動比作一個“跨社會網路”(intersocietalnetwork),這與本書觀點一致。他指出(也如我所言),這個時期“在條約、法律、外交和交流上都是空前的,它創造了世界史上首個偉大的國際時代”。#3524

31:在青銅時代晚期300多年間——大約從公元前1504年哈特謝普蘇特統治開始至公元前1200年後所有文明的土崩瓦解——地中海地區一直是一個複雜的國際化世界,米諾斯人、邁錫尼人、赫梯人、亞述人、巴比倫人、米坦尼人、迦南人、塞普勒斯人和埃及人在其中互有往來,創造了一個國際化、全球化的世界體系,這個體系在當今世界形成之前鮮得一見。#3851

32:時至公元前1177年,近東、埃及和希臘的文化相互交織、相互依存,最終達到了一損俱損的程度,於是一個個繁盛一時的文明在遭到人為或自然(或兩者毀滅性的結合)的破壞之後相繼崩潰。#3854

33:事實上,我們有理由將公元前1177年之於青銅時代晚期的終結的意義與公元476年之於羅馬陷落和西羅馬帝國終結的意義拿來一比。也就是說,現代學者都可輕而易舉地將這兩個年代視作主要時代的終結時間。#3872

34:青銅時代晚期的終結和到鐵器時代的過渡也是同樣道理,崩潰和過渡本是一個不斷迴圈的事件,發生在約公元前1225到前1175年,在某些地方到公元前1130年才結束。#3878

35:然而,與西羅馬帝國覆亡一樣,青銅時代末地中海東部諸帝國的終結並非一次入侵或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次入侵和多重原因的結果。#3901

36:青銅時代晚期理所當然地被譽為世界歷史的黃金時代之一,也因全球化經濟的蓬勃發展而備受推崇。#3937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書榜(截至11月30日)

 2018左其盛差評榜(截至11月30日)

 2018讀過評過的400多本書(截至10月31日)

 本號近800篇書評的索引與書單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更多良心書評參見我的公眾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