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演算法】漢諾塔 Python 版

【演算法】漢諾塔 Python 版

題目
漢諾塔給出最優解,如果對漢諾塔的定義有不瞭解,請翻看資料結構教材。

除了最基本的之外,還有一題,給定一個數組,arr=[2,3,1,2,3],其含義是這是一個有5個圓盤的漢諾塔,每一個數字代表這個圓盤所在的位置,1代表左邊的柱子,2代表中間,3代表右邊。給出這個序列代表了漢諾塔移動的第幾步,如果該步驟是錯誤的,則返回-1,所謂錯誤,是指該步驟不是最簡便的得到漢諾塔序列的操作步驟。

分析
1、 演算法當然還是遞迴解了,即把n個漢諾塔盤子分解成 n - 1 個盤子的移動和一個底層盤子的移動,這樣一來,問題就成了一連串的遞迴,然後就可以逐步求解了。
當然了,漢諾塔還有進階問題,此處先不討論,隨後補上吧。
2、 這個步驟的迴圈是從最右邊開始的,考察最大的圓盤,因為陣列的索引值越大,其圓盤的半徑越大。
這樣一來,如果最大的圓盤的值為3,說明已經移動到位了,如果為1,說明還沒有開始移動底層圓盤,如果為2,說明圓盤移動到了中間,表示移動錯誤,因為根本不需要移動到中間,這個步驟是多餘的。

程式碼

#!usr/bin/python2.7
# -*- coding=utf8 -*-
# @Time   : 18-1-3 下午9:52
# @Author : Cecil Charlie


class Hanoi(object):
    """
        漢諾塔問題,給定三個盤子,用計算機計算出來將所有的盤子從左移動到右的所有的操作。
    """
def __init__(self): self.place = ["left", "middle", "right"] self.num = 0 # 表示所有操作的總次數 def hanoi(self, n): """ 給定一個n,即漢諾塔的盤子數量,返回所有的從左移動到右側的具體操作步數 :param n: 盤子數 :return: 具體操作 """ self.num = 0 if n > 0: self.__move(n, "left"
, "middle", "right") def __move(self, n, start, mid, end): if n == 1: print "move from " + start + " to " + end self.num += 1 else: self.__move(n-1, start, end, mid) self.__move(1, start, mid, end) self.__move(n-1, mid, start, end) def step(self, arr): """ 求解針對arr的圓盤,所對應的最優解到底是第幾步。解題的核心在於從右向左考察圓盤到底在不在3位置,如果在,則說明已經移動成功了; 如果在中間,說明移動出現了錯誤,因為不需要移動到中間,如果還在左邊,則仍需要考慮。 :param arr: 列表中每一項表示該項的圓盤在哪個柱子上,取值包括1,2,3。1表示左,2表示中,3表示右,索引值越大,表示的圓盤的半徑越大。 :return: 屬於最優解的第幾步 """ if arr is None: return -1 for i in xrange(len(arr) - 1): if arr[i] != 1 and arr[i] != 2 and arr[i] != 3: return -1 return self.__process(arr, len(arr)-1, 1, 2, 3) def __process(self, arr, i, start, mid, end): """ 具體操作得到arr屬於第幾步 :param arr: 圓盤對應的位置陣列列表 :param i: 考察arr圓盤的第幾個,最大值是 len(arr)-1 :return: 返回步數,如果給出的arr的位置不是移動的最優解,則返回 -1。 """ if i == -1: return 0 if arr[i] != start and arr[i] != end: return -1 if arr[i] == start: return self.__process(arr, i-1, start, end, mid) # 說明其值還未過半,直接找之前的就好 else: # 說明步數已經過半了。 count = self.__process(arr, i-1, mid, start, end) if count == -1: return -1 return (i * 2) + count h = Hanoi() h.hanoi(4) print h.num print h.step([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