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六何法

六何法

六何法

原文連結:維基百科 — 六何法

簡介

六何法,又稱6W分析法或5W1H:

  • 何事(What)
  • 何人(Who)
  • 何時(When)
  • 何地(Where)
  • 何解(Why)
  • 如何(How)

六個疑問詞所組成的問句,都不是是非題,而是需要一或多個事實佐證的應用題。有時“如何”不計在內,因為“如何”可以被“何事”、“何時”和“何地”描述,變成“五何法”。
詳解:http://www.geoff-hart.com/articles/2002/fivew.htm

什麼是是非題

是非題(大陸及香港稱為判斷題)可視為是選擇題的一種,題目是一個敘述,要依題目是否正確,回答〇(正確)或是×(錯誤),有些地方則是回答T(正確)或是F(錯誤)。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可得到對方肯定的答案,但不加以追問或對方不作進一步敘述,就不能獲得更充足的資訊。

以下是一些判斷題的例子:

( )德國的首都是孟買。
( )給定方程式 {\displaystyle 2x+3=4} 2x+3=4, {\displaystyle x=0.5} {\displaystyle x=0.5}。

使用

一個完整的新聞報導就需要這個原則,將資訊準確傳達給讀者。此法除了用來分析文章,也被用來教導作文的寫作、提升閱讀能力和問題的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更無法離開六何法,而且是獲得資訊的主要方法。

分析問題的方法

6W為西方的分析問題方法的總結,中華文化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問三不知”的典故出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鄧拓在他的《變三不知為三知》一文中,對“始、中、終”做了很詳細的闡述:“‘始’,就是事物的起源、開端或創始階段,它包括了事物發展的歷史背景和萌芽狀態的種種情況在內。‘中’,就是事物在發展中間的全部過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斷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間各種複雜變化過程在內。‘終’,這就是事物發展變法的結果,是一個過程的終了,當然它同時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新過程的開始。”

另外,利用佛學中的四諦也能夠概括兩重的因果關係(即是迷界的因果和悟界的因果),也可以用作分析問題。

由來

六何的概念最早由拉雅德·吉普林於1932年提出,他在《跟鱷魚拔河的小象》中以下詩句:

  • 原文
    I keep six honest serving-men:
    (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
    Their names are What and Why and When
    And hoW and Where and Who.

  • 譯本
    我養了六名忠實的僕人:
    (我所知道的都是他們教的)
    他們名叫何事、何解與何時
    以及如何、何地與何人

結語

發生一個問題,首先,不應該想如何解決,應該根據六何法或更加有深度的思考之後,然後再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