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跟讀書導師高鴻鵬學讀書】-04為什麼很多人學習沒動力?

【跟讀書導師高鴻鵬學讀書】-04為什麼很多人學習沒動力?

     讀書 不要當書呆子  比如《儒林外史》裡有一個《范進中舉》,范進就是這類人。讀到最後基本上已經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了。讀書也不要讀成理想主義了,覺得身邊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對的。為了追求他滿意的那個狀態,繼續讀,讀到最後不食人間煙火,理想的,讀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裡面了。他開始排斥社交,排斥正常的生活。

我們讀書千萬不能讀書道路這種境界,這就不是今天我們聊的鼓勵大家走得路,但是要警惕,真有可能。如果你一個人很聰明,又特別有求知慾,又特別勤奮,又能夠特別堅持,又特別追求真理,你已經具備走火入魔的基本條件,真的很危險。

讀書賺錢一定是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四個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獲得收入。

如果說到讀書、賺錢的方法論,是什麼?就是實事求是。

從高老師3個創業故事來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獲得收入

第一 高老師的創業故事。

2001年的時候,高老師借了4000塊錢,是貸款,扣掉費用,大概拿了3000多塊錢。當時高老師拿這個錢作為啟動活動經費,就做了第一個專案。

第一個專案是做了一個小的開發專案。他那個地方城市改造,要把街道兩側的房屋都要升級。但是有些單位沒錢改造,就出臺這樣一個政策,誰來投資,建成的這個建築物、房產可以跟你分成。

他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商機,但是他沒做這個事情之前,他自己對自己該做什麼,就是切入點有一個思考,這個思考就是:遵循的黨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他那裡,賺錢或者發財致富大概有幾種方式:

第一種是做油井,他老家是陝北,陝北是有油井的;

第二種是煤礦;

第三種是建築,就是大家說的做“包工頭”;

第四種就是做一些生意,開餐館……等等。

但是,我們要注意這幾個生意的特點。

做石油,要有牌照,政府允許才可以做,而且投入資本很大。

做煤礦也是一樣,煤礦有探礦的,採礦的,也要有證,投資也很大,對他來講3000多塊錢做不了。

第四個小生意,對他來講,能做,但是週期太長了,他們想要賺一筆錢需要十年、二十年的積累。

第三種建築能不能做?這個他就能做。為什麼能做?他剛才說的第一個專案,做街道旁邊的房產開發,它實質上就是建築類的。高老師找到這個單位談,蓋四層樓,其他人的條件是給這個單位留一層,高老師去找這個單位,高老師的條件是,高老師給這個單位留兩層。

我們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我們沒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把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把我們想做的事情,把美好的願望錯當成事實了。其實這個事情你就不應該做,或者你不能做,但是你做了,最後的結果很簡單,你做了你不能做的事情,最後一定是沒有好結果。

第二個故事。

自學成才非常難。

高老師在2005年,在北大參加一個課程,非常有幸聽到厲以寧老師一個講座,進步很大。厲以寧老師一個講座一句話,我聽懂半句,沒聽懂半句。我聽懂半句,賺了十個億,我沒聽懂半句,可能失去幾十個億。

厲以寧老師當時講說,農村的人口要向城鎮流入,三四線城市的人口要向一線城市流入。

就這一句話,他2005年聽了厲老師這個話,他回去擴大了我的業務規模,就是厲以寧這句話給他指明瞭方向,他縣一級的城市裡面做了很多地產專案,就坐等這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入,賺了很多。

但是,後面半句話他真的沒聽懂。當時,在北京可能一萬多、兩萬塊錢就能買到房子,如果在三四線城市賺到的錢,全部在北京買房子,都不要說開發房地產,你估計能賺多少錢?

厲以寧老師的話他聽懂半句,半句沒聽懂,他當時只把注意力放在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但是真的沒注意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流入一線城市。

第三個故事。

因為高老師當公司是達沃斯全球成長型公司,他就有很多機會去參加達沃斯的會議,他也見過很多次施瓦布教授,會議上施瓦布給高老師贈送的有《第四次工業革命》。他讀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後就開始重新思考:未來十年社會會怎麼樣,現在佈局十年以後可以有什麼收穫,開始把關注點放在技術。

《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它講了生物、數字技術和物理三個力量會推動在23個引爆點上的革命,技術會改變未來的社會。其實也就告訴了我們,未來社會的商業機遇在哪裡,等五年以後、十年以後,就能看到讀了這本書的價值。

一切從實際出發、厲老師的一句話和《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本書。他想告訴大家,真的一句話就夠用

為什麼很多人沒有學習動力?

第一,你不學習你沒有承受嚴重後果。就是說你現在不學習可以,什麼樣的情況下你才會學習?就是你沒辦法,必須學。

人生經歷很重要,什麼樣的經歷很重要?失敗,更準確地說,走投無路,你有窮途末路的經歷對你最重要,走投無路的痛苦、恐懼才能使你冷靜地思考現實,才能知道何去何從,才能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

一般的失敗不算,你一定要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這種情況下,恭喜你,你是離真理最近的時候。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好?一定在這種狀態下。

為什麼你能夠安於現狀,不努力學習,不努力改變自己?讀書也是一樣,賺錢也是一樣,有人就不願意去賺錢,我現在有這點收入就夠了,為什麼?因為你可以承受這個後果。

如果你現在在這個單位上班,社會各種條件都很好,工資不但待遇高,而且及時發放,你感覺我的人生很好,很穩定。明天這個公司破產了,你就去找工作。可能你投出去若干簡歷,經歷很多面試,人家不要你。

恭喜你,你現在才知道什麼叫嚴重後果,你現在才理解什麼叫早做準備,什麼叫放眼未來。

為什麼你學習和賺錢沒動力?

第一個原因就是你可以承受這個結果,這個結果對你沒有大的破壞力,如果對你破壞力大到沒辦法承受的時候,你會去做的。

第二個原因,讀書、學習、賺錢肯定是有改變和一些你不願意的痛苦,雖然你現在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但是這個不滿意的痛苦日復一日,已經習慣了,比學習的痛苦更能適應。

我知道我現在工資低,我不開心,但是每天都這樣,每個月都這樣,每年都這樣,我習慣了。人習慣以後,適應以後,比那種新的東西能接受。

我住的房子不好,我現在收入不高,我對我的生活質量不滿意,但是我在這種環境裡面慢慢就麻木了。但是你現在讓我學習,不管是讀書或者是學一個技能,或者是向別人去求教,你都是面臨一個又一個新的改變,這個比我每天重複的痛苦更痛苦。

就是這樣,雖然很簡單,但是這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我們所有人頭腦是有缺陷的,我們會犯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混淆。

我們把情感本能和理性經常會混起來。我們會把我們的願望當作事實,該用理性的時候,我們用了情感,該用本能的時候,有時候用了理性。

第二個問題,自我意識。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上臺演講的時候,看見下面黑壓壓一片人,馬上覺得開始出汗,有想拔腿就跑的感覺,有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感覺到很緊張,馬上就有生理反應。它不是你的問題,是你大腦的缺陷。

我們講話的時候肯定覺得自己是對的,但你一定要講出來,講出來如果錯了,別人糾正你,你才知道錯了;如果你不講出來,沒人糾正你,不好意思,你要一輩子錯下去。

這種本能的反應是由頭腦的杏仁核控制的,邏輯的部分是大腦皮層,杏仁核是作為古代人遺傳下來的,它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最有效?就是在叢林的環境下最有效,你安全逃跑、戰鬥,讓腎上腺素分泌,讓你去應對危險,杏仁核是最有效的。

但是,這個部分人腦在進化過程中現在還在,雖然進化出來複雜的大腦皮層應對邏輯,但是不幸的是,現在在一個現代化文明社會裡面,人腦的缺陷導致我們還是用杏仁核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我們要面對的一些問題。

舉個例子,李總現在開會講了一個意見,他請了一個企業諮詢顧問,這個年輕人說話不委婉,張口就說:“李總,你這個想法是錯的。”

麻煩了,李總的杏仁核馬上開始工作了!他把不同意見當作對他的攻擊。你情緒馬上就來了,情緒一來,你的理性就沒了,平時智商挺高的,理解能力挺強的,但是,你的杏仁核一啟動,你的情緒一來,不好意思,你基本上是一個弱智。

你知道此時你最想幹的事情是什麼嗎?馬上攻擊他,自我保護,自我防禦。

第三個問題,思維盲區。

有一次在閒聊過程中,有人告訴我陰影不是黑色,我是很驚訝的,因為我活了40多年,我一直以為陰影是黑色的。對方告訴我,他說,隨著光線的變化,顏色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色彩隨著光線的變化形成了陰影。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就連陰影這個東西我們都看錯了,那麼文字呢?你看一本書,這段話你可能覺得是這個意思,另一個人說是那個意思?我們的大腦缺陷就是這樣的。

幾年前,在網上有個白金黑藍的裙子,有個人在網上發了她的裙子,就有人強烈表示反對,說明明是一個藍黑的,為什麼說它是白金的,又有一幫人說你不是傻嗎?那明明是白金的,怎麼是藍黑的?

幾乎很多國家網民是兩邊倒,一部分人說它是白金的,一部分認為它是藍黑的,最後公佈出來說那個就是白金的。說那你肯定腦子有病,肯定是藍黑的。這兩波人都沒錯,為什麼沒錯?他的大腦結構不一樣,人腦在處理資訊的時候,是不一樣的。

換句話說,由於左腦和右腦對邏輯和想象力的分割槽不同,包括我們在認知處理的時候,就像搭積木一樣,拼圖一樣,是不一樣的。它的結構和處理的順序造成,我們每個人對同一個東西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你和你身邊的人沒法溝通,為什麼?

不是他的原因,也不是你的原因,你看見是白金的,他看見是藍黑的,你們兩個怎麼溝通?我們所有人的頭腦都有缺陷,你必須去應對。如果不應對,你肯定做不好,這是先天的。

第二個原因,環境。

環境對我們有塑造,地域文化和集體人格是最常見的。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人有不同的習俗,比方說飲食上、語言上、性格上,這就是集體人格與文化的差異。

環境會造成兩個問題,就是人的弱點。

第一個叫習慣事例,就是你習以為常的反應。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如果出生在江蘇,比方說你在江蘇的蘇州、常州這些地方,在江浙一些城市,讀書的氛圍很濃。他們培養出了很多清華和北大的學生,在歷史上,到江南貢院去看一看,他們出的狀元也是最多的。

但是到一些城市,北邊一點或者西邊一點,當地的讀書氛圍並不濃。他希望小孩早點賺錢,早點成家立業,這就是習慣事例。你如果從小在這個環境長大,當地有辦事情送禮的風俗習慣,如果一個同學打電話或者發簡訊告訴你他要結婚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就是“他讓我給他送禮”,這就是你的事例,它會讓你形成一種行為傾向的反饋。

第二個,主觀偏見。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頭腦裡面有個三角形,你就開始滿世界的找三角形。你的很多觀點不是說你經過了解最後形成的,而是你先有你的結論,然後出去證明你這個結論。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身邊的哪一種人是你最喜歡的?給你點讚的人。你說一個觀點,我說“這個不對”,你再說一個觀點,我說“那個有問題”,你會喜歡我嗎?

比方說一個老闆在公司裡面,現在說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事情,大家表示贊贊贊,這個老闆就感覺很舒服。如果有不同意見呢?這就是主觀偏見。什麼意思?我帶著一個模式,要拿這個模式全部套用,不會考慮到實際是什麼樣的情況,我不會去想。不是說你有意識這樣做,潛意識裡面就這樣做。

第三個,教育。

如果你接受過好的教育,如果你有非常好的資訊、資料庫,那就代表你在這個環上比其他人要好,你就會敏感,你就會很容易連線,你就很容易解讀。如果說你沒這個資料庫,你的知識結構有缺陷。

大家都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吧?小馬的媽媽跟它說你不要聽別人怎麼說,你自己去試一試。這就是拿經歷去修正你的認知,想錯了不怕,一做,失敗了,你就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最怕的是,我自己理解錯了,但是我不講出來。

由於生理環境、教育的原因,你讀書和做事情其實是不能理解、錯誤理解,如果不解決生理環境和教育的問題,你就會一直在這個圈子裡面迴圈,你就是一個大多數人。要從大多數人走出來,要到極少數人這個圈子裡面,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在讀書包括賺錢上有一個問題很突出:大家以前注意力不在這裡,我們往往不能聯絡實際,不能聯絡自己,不能行動,不能優化。

比方說,我讀了一本書,就是讀了一本書,書中的人物和我沒關係,我沒有把書裡講的道理拿來和我做比較,發現我有什麼問題,然後去改正,然後付諸於行動。因為我一行動,等於外部就給我反饋了,我就知道我這個行動是錯是對。對了,繼續;錯了,糾正。

學習覆盤:

【獲得新知】

1.讀書賺錢一定是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四個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獲得收入。

2.如果說到讀書、賺錢的方法論,是什麼?就是實事求是。

3.為什麼你學習和賺錢沒動力?

第一個原因就是你可以承受這個結果,這個結果對你沒有大的破壞力,如果對你破壞力大到沒辦法承受的時候,你會去做的。

第二個原因,讀書、學習、賺錢肯定是有改變和一些你不願意的痛苦,雖然你現在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但是這個不滿意的痛苦日復一日,已經習慣了,比學習的痛苦更能適應

4.讀書,現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和自己對比,行動,試錯!錯了修正!對了,加強!

5 .人的本能的反應是大腦的杏仁核控制的,邏輯部分是大腦皮層控制的

【改變舊知】

1做事從自己實際出發,如果做了不能做的事情肯定會收穫不好的結果。

2自學成才非常難(例如高老師在關鍵時刻有厲以寧老師及施瓦布教授的點撥才得以豁然開朗)。

3讀書賺錢最重要是注意力的問題,其次聯絡實際結合自身,行動且優化

【我的行動】

1讀書,帶著要解決的問題去讀書!

2 讀書要將主人公與自身比較,發現問題,改正,然後付諸行動。行動時外部的反饋:對了,繼續,錯了,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