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慧時代,為什麼大量物理學家開始紛紛轉型湧入科技界?

人工智慧時代,為什麼大量物理學家開始紛紛轉型湧入科技界?

“如今還真不是當物理學家的好時候。” Oscar Boykin如是說。Boykin在佐治亞理工的物理系完成了本科學業,之後於2002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就在四年前,瑞士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這是20世紀60年代曾首次預測存在的亞原子粒子。

正如Boykin所提到的,每個人都在期盼它真正被發現。然而,希格斯的發現並沒有打破宇宙的理論模型,它沒有改變任何東西,或是給予物理學家任何新的研究方向。“每當與物理有關的事情出現差錯時,物理學家們都會非常興奮,然而我們卻正處於一個幾乎不太會出現差錯的時代。” Boykin說道,“在一個物理學家看來,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時代。

”而且,薪水也不高。

圖片描述

Oscar Boykin

現在,Boykin已經不再是一位物理學家,他化身成了矽谷的軟體工程師。而現如今,正是這類職業的黃金時代。

Boykin在一家價值9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Stripe工作,建立線上平臺,幫助企業接收線上付款。Boykin的職責是幫助構建和執行公司收集資料的軟體系統,他負責預測這些服務系統的未來走勢,包括欺詐性交易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具體可能發生的時間和途徑。一方面,作為一名物理學家,他非常適合這項工作,因為該職位需要極強的數學能力和抽象思維。然而,不像是純物理學家,他現在的工作領域能提供給他無限的挑戰和可能性。而且,薪水也很高。

如果物理和軟體工程是亞原子粒子,那麼,矽谷已經變成了粒子碰撞的地方。 Boykin在Stripe與其他三位物理學家一起工作。 去年12月,當通用電氣收購了機器學習創業公司Wise.io時,通用的CEO Jeff Immelt調侃道,他剛剛獲得了一家充滿物理學家的公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UCB)的天體物理學家Joshua Bloom。

開源機器學習軟體H20是由來自瑞士的物理學家Arno Candel(曾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工作)的幫助下開發的,該軟體現在成為了全世界近7萬名資料科學家的研究工具。微軟的資料科學主管Vijay Narayanan也是一名天體物理學家,在他團隊工作的還有其他幾名物理學家。

這一切並不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我們並不是進入了物理世界的‘幼兒園’,並拐賣了一車兒童。” Stripe的總裁兼聯合創始人John Collison表示,“這樣的事情只是自然而然的發生了。”而且,它發生在矽谷的每一個角落。 因為在結構和技術的角度上看,每個網際網路公司需要做的事情,已經越來越與物理學家的技術和知識相對口。

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當然,物理學家在早些時候,就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像他們在許多其他領域有著重要作用一樣。 參與設計世界上最早的計算機之一ENIAC的John Mauchly,就是一位物理學家。C語言之父Dennis Ritchie,最開始也是一位物理學家。

但是,對於進入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物理學家來說,如今才算時機成熟。由於機器學習的興起,機器需要通過分析大量資料來學習任務,這種新型資料科學和人工智慧是最適合物理學家的東西。

除此之外,神經網路,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的模仿人類大腦結構的軟體,都是當前行業內的熱點。但是,神經網路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涉及很多線性代數和概率論。電腦科學家不一定在這些領域內有過深入的研究,但物理學家有。“對於物理學家來說,神經網路中最陌生的,只有學習如何優化這些神經網路並訓練他們,但這也是相對直截了當的一個部分。”Boykin說道,“其中,有一種技術被稱為‘牛頓法’,以物理學家牛頓命名,而不是其他的什麼牛頓。”

微軟劍橋研究實驗室主管Chris Bishop,在三十年前就有了同樣的感受,當時深層神經網路才剛開始在學術界嶄露頭角。這也是導致他從物理學轉變到機器學習領域的主要原因。“一個物理學家進入了機器學習領域,這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他說,“甚至比電腦科學家這麼做更自然。”

更大的挑戰空間

Boykin感慨道,十年前,許多他的物理學家同僚都爭相轉入金融界。同樣的數學知識體系在華爾街非常受用,可以作為預測市場發展趨勢的一種準確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Black-Scholes方程式,這是一種能確定金融衍生物價值的方法,但後來,Black-Scholes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釀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現在,更多的物理學者會選擇轉向資料科學,以及其他型別的計算機科技領域。

約十年前,物理學家開始進入頂尖的科技公司,參與開發大資料軟體,即能在數百甚至數千臺機器上執行資料的系統。Boykin曾在Twitter參與開發了名為Summingbird的大資料軟體,來自MIT物理系的三位年輕人,也曾在一家名為Cloudant的初創公司研發出了類似的軟體。物理學家熟知該如何處理資料,並且利用他們強大的抽象思維,構建一些複雜的系統。

在Google剛成立不久的時候,公司負責構建大規模分散式系統的關鍵人物之一Yonatan Zunger,就擁有斯坦福大學弦理論學的博士學位。當Kevin Scott加入Google的廣告組時,他負責從各處獲取資料,並用這些資料來預測,哪幾類廣告最可能獲得最多的點選量。為此,他聘請了無數名物理學家進入他的小組工作。與很多電腦科學家不同,物理學家簡直就是為了機器學習的實驗本質而生。“這簡直就是一門實驗科學。” 如今的LinkedIn首席技術官Scott感嘆道。

當下,大資料軟體已經十分常見,它們幫助機器學習模型展開各類預測,這也為物理學家進入矽谷開闢了更廣闊的道路。在Stripe,Boykin的團隊還包括Roban Kramer(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Christian Anderson(哈佛大學物理學碩士)和Kelley Rivoire(MIT物理學學士)。他們來到這裡,是因為他們適合這樣的工作。他們來到這裡,也是為了得到更可觀的薪水。就像Boykin所說,“科技公司的薪資簡直離譜。”但同時,他們來到這裡,也是為了解決更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Anderson之所以放棄了物理學博士,離開哈佛,就是因為他對如今物理學界的看法和Boykin一樣——是一種回報遞減的純學術追求。但是,網際網路產業卻並非如此。Anderson表示:“網際網路的涵蓋面很廣,這讓網際網路產業能擁有更多的機會,同時也擴大了它的挑戰空間和問題空間。但是,在這之中,我總能看到上升空間。”

充滿變化的未來

今天,物理學家正前仆後繼地進入矽谷公司,但在今後的歲月裡,類似的現象會進一步蔓延。機器學習不僅會改變分析資料的方式,也會改變軟體的開發方式。神經網路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影象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以及軟體介面的本質。正如微軟的Chris Bishop所說,軟體工程正在從基於邏輯的程式碼編寫,轉向基於概率和不確定性的機器學習模型。類似Google和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已經開始以這種新的思維方式,重新訓練他們的工程師。最終,全世界都會跟隨他們的腳步前進。

換句話說,大量物理學家進入矽谷工程師的領域,意味著更大的變化即將到來。不久之後,所有的矽谷工程師也都將踏入物理學家的領域。

【CSDN_AI】熱衷分享 掃碼關注獲得更多業內領先案例
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