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新手上路——產品經理需要注意的幾個點

新手上路——產品經理需要注意的幾個點

嚴格把控需求

把控需求是要你花費大量的時間搞清楚幾件事情:

1、每個需求的來源和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2、所有需求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3、每個需求的實現方案有哪些?

4、根據目前的需求重要程度和實現困難程度,下一步該做什麼?

例如:使用者或老闆提出一個需求時,需要自己弄明白為什麼要做這個需求。當你理解了這個需求的功能時,你就要對這個需求進行系統的技術設計。作為產品經理,不要偏袒技術,不要覺得難就不做了,而對於需求的重要程度,一定要從需求方的角度(使用者)考慮問題。

丨二、需求重要程度的設計

1、首先,我們將需求簡化成幾個字,然後把重要程度標記下(按照程度等級來標記),最好也把重要程度的原因也寫下來,方便其他人員的參考和了解。例如:

2、之後根據需求和預想的功能,跟開發團隊討論執行的難度。同樣,實現難度也作一次標記(按程度等級來標記)。

3、最後是特別關鍵的一步:跟使用者需求方核對需求,確認當前需求有沒有需要更改或新增。跟技術方確認有無其他方案能夠實現。最後結果如下:


4、於是就變成了下面的列表

5、最終需求表格矩陣圖

6、推動的開發順序為


丨三、順產品思路,拒絕不合理需求

如下圖所示,自下向上設計的思路是所有產品設計中最重要的,記住是最重要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做一個類似知乎的產品把。


1步,戰略層:大概的描述它的市場定位,然後再簡潔的一句話概括,例如:目前知乎主要還是分享乾貨、解決具體問題,給人一種嚴肅、嚴謹、嚴格的定位。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分享知識、為人解決/回答問題的社群。

2步,功能層:當我們決定要做這麼一款產品時,就要考慮滿足怎麼樣的需求,需要什麼樣的功能。其中,核心的需求,對於讀者和釋出者來說就是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等;而對於作者和解決問題的人來說就是成就感以及更實際的效益等。

基於上述需求,我們可以進一步推匯出需要什麼樣的核心功能:

1、讀者:發現(熱門、精選、搜尋、關注、推薦、收藏)等

2、釋出者:釋出文章(釋出問題、邀請等)、回覆、感謝積分等

3、寫作者:釋出文章(寫作)、專欄、積分或者獎勵機制等

4、回覆者:點贊、評價、積分或者獎勵機制等

3步,結構層:既然再戰略層中確定了整個產品的邏輯都是圍繞著內容,那我們就以【文章】作為核心點,去展開具體的邏輯。

對於釋出者來說,到達文章的路徑可以是這樣的

對於讀者來說,到達文章的路徑可以是這樣的

最後,關於框架層、視覺層就不介紹了。最終5個層次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核心層

任務

內容

內容

內容

內容

內容

內容

視覺層

UI設計

視覺展現

視覺設計

視覺設計

視覺設計

視覺設計

視覺設計

視覺設計

框架層

介面展現

佈局引導

介面設計

介面設計

介面設計

介面設計

介面設計

介面設計

結構層

基本架構

互動設計

頁面邏輯

頁面邏輯

頁面邏輯

頁面邏輯

頁面邏輯

頁面邏輯

功能層

使用者需求

功能設計

發現

閱讀

釋出文章

獎勵機制

評論

獎勵機制

讀者

釋出者

回覆者

戰略層

產品定義

市場定位

分享知識、為人解決/回答問題的社群。

用成本最低的方式給使用者解決問題,拒絕不切實際

成本低的意思是,沒有必要一下吃成胖子,先完善核心需求,再考慮其他的需求。做任何產品的初衷都是給使用者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如果你將使用者當成傻逼,想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來獲取成功,那麼你早晚也會成為傻逼。舉兩個例子:

1、用砸錢的辦法讓使用者去用並不需要的產品
你花了人力物力去發傳單,送禮品讓別人下載了APP、關注公眾號,但是這款產品使用者是否真正的需要?

2、企圖用高頻需求拉動低頻需求,用剛需拉動非剛需

就比如說導航這款產品,你要是導航的路線和實時路況做的不好,還有誰會用你的這款產品?之後你並沒有完善兩種功能而是著手開發另一個功能,滿足另一個需求去拉動核心功能,就僅僅相當於做了個產品B,只是在上面掛了產品A的廣告。

最後一句話,對任何功能都足夠慎重,對所有使用者都要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