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為什麽還要堅持做計劃?

[轉]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為什麽還要堅持做計劃?

鏈接 增加 原則 cda www -s ges 這一 自然

轉自 https://www.jianshu.com/p/6d1efcd3c520

技術分享圖片 文章目錄

-1-

蘇格拉底曾說:“不經過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強調人重在反思,重在審視自己。套用這句話,我想說一句:“沒有計劃的人生也是不值得過的。”

每天都會堅持做計劃清單,遵循二八原則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原則分類排序,優先完成具有挑戰性或者重要性的工作。每次計劃都看起來很“完美”,執行起來卻發現很被動,計劃外的事情太多,導致計劃的完成率很差。

曾經有讀者問我為什麽要做計劃,因為他覺得計劃總趕不上變化,而且計劃浪費時間還過於機械,何不幹脆活得隨心隨性一點,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命運自然有他的安排。

因為問題太大,我沒及時回復,現在就以本文作為回答談談我對此的看法。首先關於認命這一說法用艾力的一句話做個反饋:沒有什麽是比認命更自暴自棄、更可悲的借口。不努力就不努力,別把什麽都怪罪到命運,這個鍋,命運不背。

-2-

和他一樣,大多數人都對計劃存在三個誤區。

第一就是認為計劃不可調整,認為計劃一旦制定就得嚴格遵循,稍有違背就意味著計劃失敗。實則不然,計劃如同大綱,只是給了我們目標和方向,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優化調整,最好的做法就是一手鉛字,一手橡皮。

計劃要有彈性,計劃不是死標準,我們計劃完成的衡量標準也不是死的,只要在某個區間範圍內就可以。

第二是大家覺得做計劃浪費時間。

針對這個問題我特意記錄了自己近一周早起做計劃的時間用量,以及每天睡前花在記錄和反思感悟的時間,統計的結果是每天花費12分鐘。其中早起做計劃5分鐘,7分鐘記錄和反思。用5分鐘做了一天的計劃,用7分鐘對一天進行的反思,比起無計劃下的浪費,這12分鐘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時間投資。

做計劃確實需要時間,計劃越久時間花費也會增加,每年大家都會在朋友圈曬年計劃,但是做了這麽久你會發現,今年的計劃不過是去年已經寫過,而去年的計劃,前年已經有所構思。我們的年計劃不過是機械的重復,除了一時的打雞血,長期帶給我們的幫助實在有限。

計劃未實現的原因還有很多,其中所花時間不足便是其中之一。做年計劃,8760個小時的規劃,你坐下來用上2個小時認真思考也不見得有用。

箏姐姐是我通過網絡認識的,她參加了一期年計劃的培訓課程,經過授權她給我發來一套年計劃的制定書,用A4紙打印出來足足有10頁,涉及不同領域,不同方向,搞懂這套計劃書就需要一下午的時間,而完成它還得需要1-2天,這還僅僅是初稿。

第三就是大家忽視了執行的重要性。計劃的目標是為了更好的為執行服務,但又有多少朋友沈迷於計劃的完善,卻忘了要有所行動。

是,我承認,堅持很難,向上的過程很難,但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正是你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也超越了一幫人,正是因為你堅持了下來,所以你取得了更多的成績。

當我認識到這點時,我是興奮的,拋開不可控的因素(運氣等等),向上的過程原來如此簡單,就是學會堅持。網上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叫做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並不多。光說不做死一批;逢年過節死一批;天氣太熱死一批;天氣太冷死一批;親人打擊死一批;朋友嘲笑死一批;自己亂搞死一批;不去學習死一批;死不改變死一批;自以為是死一批。

-3-

除了上述總結的三個誤區,導致我們計劃完成率過低還包括制定者的過於樂觀。

我們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的困難程度。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完成計劃所用的時間都會多於計劃的時間。對未知的盲目自信是導致我們計劃不能實現的又一原因,如何提高對時間的把控程度我們可以結合番茄鬧鐘多實踐,實踐出真知。

打個比方,我寫文,很多人以為寫一篇文章3000多字,2個小時就足夠了。其實,拿本文來說,早晨六點半起床洗漱後就開始構思,我的習慣是用紙筆,等完成文章的框架已經用了1小時。

確定好後開始碼字,一直從8:00到10:30。接著就是排版配圖需要半小時,再制作思維導圖又得10分鐘。

中間起身活動,加上拖延浪費20分鐘。全部這篇文章完成一共花費了4小時30分鐘,這還不包括平時素材的收集。

因為對時間有了記錄,我知道自己寫文實際的花費,在下一次制定寫文任務時自然不會再列下2小時內完成的目標。如何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只有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摸索才能得出,才能最終形成自己對時間把控的認識。

-4-

為什麽要做計劃,當然是因為它對我們有所幫助。仔細想想我把做計劃帶給我的好處歸納成三類。

1.讓未來變得可預期

因為做計劃,我們在大腦中過了一遍未來的事情,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艾力說每次失敗,都是蒙著眼睛向成功了又走了一步。Madam Owl說,迷茫大概類似於大霧中行走,隱約看得見遠處的光亮,卻不知在走過去的途中是否會一腳踏空,落進缺了蓋子的下水道。於是亦步亦趨,反復衡量;或者索性大路朝天,走了再說。

而做計劃就如同把眼睛瞇了一條縫,偷偷的窺探著未來,又如同濃霧中行走的我們打開了一束強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2.做計劃可以釋放焦慮。

老媽總說自己晚上失眠,一躺下來腦子就忍不住想事,明天得去交電費,明天得和之前客戶進一步聯系等等,事情很碎很雜,想到要辦的事情越多就越焦慮,越睡不著,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而結果證明,第二天總是會忘記一些。這時候我便推薦老媽制定任務清單,晚上睡前寫下待辦清單,之後就告訴自己現在該做的能做的就是睡覺,我已經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寫了下來,現在我不應該再為此煩惱焦慮。

是不是聽起來很雞湯,不過先別急著質疑,試著嘗試2天晚上,我有信心,你會回來留言表示贊同的。

3.做計劃可以潛意識對自己有所督促,提高效率。

有一本書叫做《帕金森定律》,作者是英國的歷史學家西裏爾·諾斯古德·帕金森。根據帕金森的調查發現,同樣一個人做同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也是巨大的。他可以10分鐘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如果時間充裕,人們就會不自覺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計劃清單,並有效預估了完成時間的話,有一個人為的deadline就會督促制定者去完成,進而提高效率。

-5-

最後想給大家推薦下尼爾·菲奧裏先生在《戰勝托拉》中提到的逆向時間規劃法,和傳統的行程表相比,逆向時間規劃法強調娛樂休閑時間的規劃,當我們看到計劃時,不再單單只是一項又一項繁重的工作,這份清單裏還有不少令我們怦然心動的休閑娛樂,從而多了一份期待,化被動為主動。

以下是我某周的逆向時間規劃表格。

技術分享圖片 時間規劃法

粉色為底是第一步,記錄下每周必須參加的活動、事件。

土黃色為底的是第二步,記錄下三餐的安排。

藍色為底是第三步,記錄下自己讀書、進修的時間。

綠色為底的是第四步,記錄的是休閑娛樂的時間。

值得註意的是,我沒有按照傳統的逆向時間規劃法將時間填滿,故意多留了2個小時的機動時間,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

如果沒有意外事件的發生,機動時間就可以用來洗澡,打掃衛生等等。

沒有落實的計劃如同放在書架上的書,不行動,不翻開閱讀終究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中看不中用。計劃要做,行動也不能缺少。

以上就是我關於為什麽要堅持做計劃的思考,願你我都可以做一個行動派,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用時間釀酒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6d1efcd3c520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轉]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為什麽還要堅持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