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電商定義及玩法運營策略全新解析(附商家運營攻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一類電商瞭解很多,但二類電商反而是比較少,但它也是存在的,而且時間還不短,也是作為電商的一份子。
一類電商的定義,簡單理解為大平臺電商,比如天貓,京東,淘寶,唯品會,蘇寧易購等,以平臺搭建的平臺式電商,可以實現線上支付的平臺。
二類電商的定義通俗來說是指貨到付款,比如新浪,搜狐,騰訊廣點通等所做的電商。我們經常看到,只是沒有去點開,而需要提交的資訊是地址,電話,收件人,而不是線上支付。以搜狐為例
區別:人群購買力,面對一類電商,大部分是熟悉線上支付,偏年輕的人,在這方面以一二線城市為主,而二類電商則是以三四五線為主,有支付能力,但不信任或者沒有支付條件(他們可能連支付寶是什麼都不知道),注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心理。
侷限:只有對比才能談侷限,面對一類電商,二類電商確實有著不少的侷限,比如支付不方便,特別是當平臺沒有打通線上支付的情況下,更是相當放棄了這部分人群,反而是因為貨到付款把中老年甚至偏遠地區的消費拉起來的。
商家運營策略彙總
一看平臺看人群,和產品契合度
平臺更多是在於人群,比如平臺的主流人群,購買力等,對設定投放的因素比較重要,會更加精準一些,這也是決定著購買的能力,當然能買得起當然是有能力,不過要去測試才知道,作為商家更多是看平臺的人群和自己的產品是否合適,這是很重要的。
二產品看看爆款,商家資源能力更重要
產品方面追求爆款。這像極了13.14年的淘寶,一直在追求爆款,因為很多時候二類電商的是爆款操作,爆款思維。所以二類電商的玩法和一類電商不同,一類玩的是店鋪,二類玩的是單品,爆款,所以二類電商需要不斷地換品,不斷地測試,直到款式爆起來,這就對於商家的資源整合能力要求比較高,當然單口也是可以玩的,只是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
三運營看細節,多方位注意
在商家運營方面就會很明顯,一個是物流需要自己去談,而且貨到付款只能和快遞公司,基本是月結的,對商家運營資金流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會涉及到簽收,當然簽收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包裝,快遞,價格等,而其中選擇的物流會決定快遞小哥的服務態度,通常服務好的公司簽收率會更高一些。
在價格方面通常會比其他平臺高一些,因為需要計算。利潤=定價+推廣成本+物流成本+包裝成本+產品成本。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統計,所以通常會推出平臺特享價來形成區分。
二類電商的發展值得研究,但必須有意識去改變
二類電商是一類電商的補充,相當於覆蓋更多的人群,以前說淘寶下鄉,並不只是把淘寶讓很多人用起來,其中更重要的是教育人群用線上支付的習慣,包括安裝APP等,這個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其實二類電商有著天然的優勢,但目前做起來的平臺不多,或者說重視不夠,因為平臺更多的是以廣告費來計劃,而不是GMV,這就對商家方面的推動來得有點天然不足,其次是產品和平臺對商家要求太高,需要比較強的資源和能力才能玩得轉。
相對來說,二類電商的出路應該是拼多多,從前的二類電商的割裂的,而拼多多通常社交方式把原來屬於二類電商的人群收割了,這是拼多多的厲害之處,也是當下二類電商的尷尬之處,這是整個行業的事不只是一個平臺的事,或者說連騰訊廣點通原來可以依靠自家的社交紅利起來卻依舊錯過了,這就有點可惜了。
二類電商作為一類電商的補充,依舊有很大的空間,只是按著老方式去做一定不會有很大效果,而需要不斷地革新和改變,特別是在產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