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反對token貨幣屬性 百度未必觸紅線
2018年9月26日,百度區塊鏈實驗室釋出白皮書,介紹了百度在區塊鏈技術的完整佈局,涵蓋自主研發的超級鏈底層技術、超級鏈在各領域的落地應用、超級鏈和百度BaaS的商業化模式等內容。之後,有部分媒體和區塊鏈資料研究平臺指出,百度超級鏈(Xuper Chain)中有個類 token 的設計——超級燃料,這一產品或讓百度面臨監管風險。
對此,百度方面迴應,“超級燃料”是區塊鏈領域的術語,在百度超級鏈中就是雲端計算服務費,百度會按照國家監管要求運營業務。
根據《百度區塊鏈白皮書V 1.0》介紹,超級燃料由超級鏈網路產生,作為整個超級鏈執行的價值交換載體,是貢獻者獲取獎勵和使用者支付費用的途徑。任何呼叫API,在超級鏈網路中建立區塊鏈的行為都需消耗超級燃料,而提供資源和服務的節點則能按比例獲取燃料。
(來源:鏈塔智庫)
鏈塔智庫的於睿告訴 金色財經 ,對百度白皮書中未披露的超級燃料發行量、定價、商業生態等詳情提出疑問是區塊鏈資料研究平臺的責任。“發行內部積分作為激勵手段的行為觸及監管底線在區塊鏈專案中屢見不鮮,為躲避監管成立新公司轉移業務的做法也已有先例。白皮書中對超級燃料的描述和成立度鏈網路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的做法似曾相識。我們當然願意相信百度會遵守國家監管運營業務,但也有必要對其敲響警鐘。”於睿解釋。
不過,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曾經提出,“監管反對的是虛擬幣的貨幣屬性,這種貨幣屬性根源於二級市場交易和炒作,而虛擬代幣之於區塊鏈的意義,在於可作為區塊鏈內部記賬工具,置換內部的資源,提升區塊鏈生態的效率。” 所以,發行不具有二級市場交易功能的虛擬積分,去除加密資產的貨幣屬性,既能滿足監管要求,也能滿足區塊鏈生態記賬需要。
部分媒體和區塊鏈資料研究平臺對“超級燃料”的質疑,可能出於行業操守,但不應過分誇大。
目前,國際上存在一種重要的聲音,認為存在三種主要型別的token。新加坡金管局(MAS)金融科技和創新組科技基礎設施處(TIO)主管Damien Pang表示,MAS將token分為實用型、付款型和證券型。
付款型token 是指BTC等高價值數字資產,使用了加密技術來管理其生成和資金轉移。目前,這類token的執行獨立於央行。不過,未來可能與各國央行合作,把每種法定貨幣變成加密資產。
實用型token 是可以被購買的服務或者服務組合。這些token類似提供應用程式和開發人員訪問一組例程許可權的API金鑰。
這類token為共享設施專案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此前這些專案是無法獲得資金的。為使生態系統得以建立,一些token可以“預先開採”,也可以在發行期間向公眾銷售。
證券型token 也稱通證化的證券資產,是符合證券法規監管規定、基於區塊鏈的價值表現。這包括代表傳統資產,如股票、債券、衍生品和房地產的token,也包括被各地金融機構認定為證券的預售階段的實用型token。
通常,通證化的各類資產代表了標的資產的權益,將這些權益寫入智慧合約,以token形式表現所有權,可以改變社會持有和轉讓投資的方式,解決舊有系統存在的結算慢、成本高、流動性差、所有權分割困難、資產無法互動等問題。
面對不同型別的token,國際上有國家開始採取不同的法規進行規範,把證券型token納入現有的證券及期貨法規監管範圍,制定其他法規適用於支付型token和實用型token。不過,鑑於實用型token可以在第三方平臺上交易,可能成為證券。為促進未來客戶的購買而發行的實用型token,又不屬於證券。這種複雜情況,急需新的政策法規出臺,讓新的創新技術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