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這裡]AI賦能下的電商新世界
編者按: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2013年,中國之聲啟動了大型採訪記錄活動《十年,這裡》,10位記者每年對10箇中國基層地點和個體進行持續追蹤和樣本觀察,記錄時代、社會、國家的進步,展示微觀個體遞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過去的這一年,是人工智慧嶄露頭角的一年,AI正深度賦能各個領域,曾被譽為淘寶第一村的青巖劉村有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AI對電子商務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十年,這裡》今天推出第八篇:《AI賦能下的電商新世界》。
青巖劉村發展歷程(央廣記者 常亞飛 攝)
央廣網義烏1月8日訊息(記者常亞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浙江義烏南部的青巖劉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中村”,在冊人口只有1700餘人,但卻有網店4000多家,2018年的銷售額高達60億元。當初村裡把電商當產業引進來的時候,村黨支部書記毛勝平並沒有想到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他說:“我們很簡單,就是想著這個地方舊城改造改完了,市場都搬到那邊去了,你離開了商業氛圍,這個房子租不出去,這個農民以後地也不種了,吃什麼呢?”
電子商務市場擴大的同時也加劇著競爭,村子裡的一些商家扭頭轉向海外平臺,外語的溝通成了一個大問題,青巖劉村跨境電商從業者盧津深有體會:“今年有開法國和德國(平臺),就明顯不行,力不從心,不懂語言不行。現在翻譯的軟體好像很多,很生硬地翻譯過來,在外國人眼裡看根本就是不通的一個東西,就像把英語直接轉化為中文,咱一念也根本不通。”
同村的電商明星“百飛兄弟”則遇上了高階美工供應不上的問題,作圖的數量和質量達不到要求,導致獲取客流的成本升高。
跨語言溝通、智慧化作圖……電商賣家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遠遠不止於此,當青巖劉村正在抓耳撓腮之際,一百多公里外的阿里巴巴公司代號為“魯班”的人工智慧,其設計水平已經達到了高階設計師的水準。阿里智慧設計實驗室負責人吳青松介紹:“它的設計能力是已經比較成熟的一個水準,製圖速度理論上是沒有上限的,只要我們架構足夠多的伺服器,它可以達到一個非常極限的水平,之前我們對外披露的是每秒8000張,如果有需要我們甚至可以做到每秒幾萬張。”
和吳青松一樣,阿里機器智慧技術實驗室翻譯技術團隊負責人駱衛華也希望AI能夠賦能新的領域。他所在團隊研發的機器翻譯致力於“讓商業沒有語言障礙”。“對於商家,我們可以把平臺上的商品資訊多元化,商家只需要提供一個版本、一個語言的資訊,我們自動給他轉化成其他的語言,為商家吸引來更多的使用者,從而帶來潛在的商機。如果使用者來了之後,還要和商家進行交流,我們提供實時的、多語言的溝通工具,讓商家不懂外語的客服也能和國外的使用者進行互動,提供更好的售前和售後服務。”駱衛華說。
除了智慧翻譯和作圖外,人工智慧還被廣泛應用在電商的其他環節,例如智慧推薦商品,人工智慧客服,快遞的自動分揀甚至配送等,把人從相對基礎的崗位解放出來,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
在企業層面的突破之外,人工智慧行業在國家層面也得到了大力支援。去年12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提到一點,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融合要進一步深化。那麼目前行業結合的狀況如何?
吳青松認為,因為此前過高的期望,現在整個行業的論斷已經有向下的趨勢,但和實體經濟結合方面仍然有較大機會。他說,就2018年來看,整體而言,人工智慧行業已經從原來靠講一個很大的故事或者講技術驅動,慢慢開始非常講究產業落地、商業化運用。
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相結合,在吳青松看來這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和此前轟動一時的阿爾法狗不同,和產業結合註定不是一個純粹的演算法就能搞定的。“像圍棋領域,它的問題和邊界很清晰,目標就是要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數學和演算法問題。但在很多商業場景下,它的問題複雜度遠遠高於此。比如魯班這個系統,關於設計好不好看的問題,沒標準答案,這是一個典型的開放問題。這裡面有很多產業鏈的問題,商家、商品、使用者,它是一個很大的鏈條。”吳青松表示。
除了演算法之外,資料也是影響人工智慧和實體產業相結合的重要因素。駱衛華稱,目前的人工智慧可以用“見多識廣”來概括它的學習能力,只有在餵養了足夠多的資料的情況下,它才能進行精準判斷和識別。他說,按照人工智慧專家的定義,現在人們所討論的人工智慧仍屬於“弱人工智慧”,因其仍是通過資料加演算法的方式進行驅動,缺少人類推理、規劃和強學習的能力,很難像人類通過極少量的樣本就能進行準確地歸納和推理。
因此,要完成“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加深”的目標,獲取相關領域足夠多的資料、進一步優化演算法、提高計算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駱衛華表示,利用少量樣本就能夠去學習的演算法,可能是未來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重點。未來會發展更多專用的人工智慧晶片,針對不同的問題提供更好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