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這些事不要再幹了!
段永平先生,在華人企業界和投資界,已是神一級的人物。
昨天段永平先生在斯坦福與華人學生對話,我心嚮往之、未能親往,只好根據現場的人發來的筆記,整理一份假裝與段永平對話的記錄。
另一位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資本大佬曾對我說:“送你兩個字:放棄。這兩個字就值一千萬。” 放棄什麼呢? 段永平先生的Stop Doing List給出了答案。
美國時間2018年9月30日下午2點-5點,段永平先生在斯坦福校園和華人學子們交流分享,為大家解讀“本分”和“平常心”的內涵,探討如何善用Stop Doing List來做正確的事情,並分享他“快即是慢”、“少即是多”、“小而美”和“敢為天下後”等一個個風趣的口頭禪背後的智慧和故事。圖片來自現場聽眾分享
問:為什麼您認為基業長青的祕密在於要有Stop Doing List?
段:不做的事情更重要。聚焦,才能做長期正確的事情。
人們常說Do right thing, do things right,要做對的事、要把事情作對,道理大家都懂,怎樣做到呢?就是不做錯的事。多數人不是判斷不了對錯,而是明知是錯的還要去做,因為時常會有短期的誘惑。
想要基業長青,要想讓時間產生複利,就需要有長期思維,相信時間的力量。看看 S&P 指數,這些年漲了多少了?這樣你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堅持做對的事,才能識別並承受住波動不動搖。
用長期思維看問題,很多事情就都不算什麼事,現在中美貿易戰,如果你用十年以上的視角去看事物的本質,完全可以把貿易戰這樣的波動跳過去、忽略掉。
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在動盪中,有人有危、有人有機,危機對於好公司和投資者都是機會,貿易戰是好公司的機會、壞公司的藉口。
而有一個Stop Doing List,反過來有利於建立和堅持長期思維。有了列表和意識還不夠,行動上要堅持,得跟自己較點勁:如果確認一件事、一個方向是錯的,我就立刻停止,而不是非要等著這條路上出現下一個所謂“更好的”。
問:您是怎樣建立起來自己的Stop Doing List?
段:今天我們主題是“基業長青的祕密:Stop Doing List”。
《基業長青》正是斯坦福一位教授 Jim Collins 的代表作,他還有另一本《 Good to Great 》(從優秀到卓越),通過對許多長青企業持續觀察、大量定量分析,給出了一套方法論,只要領悟並堅持去做,都有機會走向卓越,你所在行業是不是處在潮流之中,其實並不重要。
厲害都是一點點攢出來的,這個list也是一條條攢出來的,通過對成功經驗的揚棄和對犯錯誤經歷的總結,攢出來的。
建立這個list,確定有些事要停的時候確實很難接受。特別是當你實際是通過做某事做到優秀的時候,這一度是你的成功經驗,決定不做是很難的。但是受 Good to Great 啟發,難但是對,就還是得去做。你必須要有這個勇氣,我把自己都從公司裡淘汰了。
問:您的 Stop Doing List 是什麼?可以舉些例子說明麼?
段:先舉幾個通用的:
不要盲目地擴充自己的能力圈。人能做的事有限,人說啥、能說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啥、能做啥。
不要一年做20個決策。1年做20個決策,肯定會出錯,那不是價值投資。一輩子做20個投資決策就夠了。
不懂不做、不熟不投。不懂、不熟的事上不能下重注,抓住你能抓住的機會。
不要走捷徑,不要相信彎道超車。彎道超車是不開車和不坐車的人說的,總會被反超的。
關於投資也有幾條:
不做長期有息貸款。這樣在經濟危機中才有最大的生存機會,我買房子都不貸款。
不做空。這方面我曾經犯過錯誤,尤其是不要做空長期的好公司,比如早年的百度。
不做短期的投機。有人說這件事我不指望賺錢,就當消費玩玩,一次一次這樣就不聚焦了。常在河邊走,難免會溼鞋,溼一回鞋子就會溼一輩子。
關於做企業我舉兩個例子:
不做代工,拒絕沃爾瑪。沃爾瑪要擰成本毛巾,給他代工你會很難受,企業會被弄死。
不做折扣和返利。Oppo、Vivo 的年收入合計有400億美金,沒有 Sales 部門,沒有折扣、返利,大小客戶一視同仁。
問:這讓我想起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則。普通人怎樣學習巴菲特呢?
段:巴菲特是有大智慧,對人也是真心誠意地好。在美國這樣的企業家,我見過不少,在中國基本沒見過。
他能把特別複雜的東西講得讓他媽媽都能聽懂。普通人多看他的東西就好了,看他的書信、聽他的演講,多看多聽就夠了,像聽音樂一樣去聽他的分享。
問:什麼公司是您認為好的投資標的?
段:無非就是找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找能拿10年以上的公司,你不想拿10年的公司,10天也不要拿。
好生意就是生命週期中能產生現金流、並且能讓人睡好覺的。能不能讓經營者、投資者睡好覺,是判斷是否好生意的重要標誌。
對的人就是看創始人、團隊和企業文化。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文化,包括使命、願景和核心價值觀。這能夠幫你找到同道中人,你也不用去嘗試說服無法相信你的人。有些企業併購不成功,根子就是因為文化不一樣,比如 HP 併購 Compad 。企業文化其實都是 founder 形成的,一旦形成也很難改變。好的企業家、創始人,最大的特性就是 integrity。
至於對的價格,其實只要是好的公司,長期都不貴,移動網際網路 Arpu 就一直在漲。我們能知道什麼會發生,但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比較難。
問:您怎麼看待智慧投資?AI在投資領域可以做好嗎?
段:價值投資,AI比不過人;投機,人比不過機器。
我自己在投資上沒犯過錯誤,投機上犯過。
問:您現在投資主要投哪些方向和公司?
段:我現在主要投公眾公司,因為有更多資訊可以看,也容易對標驗證平均回報率是不是能超越 S&P 。我不太看市場怎麼看,那些資訊在你買某個標的的時候跟你有關、賣的時候有關,中間都沒有關係。
我現在95%的投資投在 Apple 裡。
問:Apple 已經是眾人皆知的好公司了,市值和股價都這樣高,還可以投資麼?
段:Apple 是最好的公司,我會一直持有。之前我認為它能一年賺500億美金,現在做到了,未來我相信它能賺1000億美金。而且你不要光看它手機,手錶未來可能會貢獻50%的銷量,反過來帶動手機的銷售。
這家公司文化很強,非常聚焦,利潤至上。Tim Cook 說“我們就是要把產品融入到生活裡去”,做到這一點它不是靠做最多的產品,而是始終做最好的產品、做對的產品、把產品作對來滿足使用者,用廣告影響20%的人、讓這些人再去影響其他80%的人,這樣的公司很少。它的競爭對手很多是在同質化領域做事情,同質化的公司是很難做大的。
做產品要聚焦效能,價效比就是效能不夠好、自己找藉口。這點Apple做得很好,OV還在努力、做得也很好了,品牌和營銷反而沒那麼重要。我們敢為天下後,要後中爭先。我對 Tim Cook 說,Oppo、Vivo 是 Apple 競爭對手的敵人,我們不和 Apple 比,希望未來手機只剩下 Apple 、Oppo 和 Vivo 。
問:拼多多的黃崢,說受您影響大,把您看作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他也用很短的時間把拼多多帶上市。您怎麼看待黃崢?
段:做人、做事,快慢不是問題,人是一條好漢,快一點慢一點都是好漢。
黃崢有成功企業家許多必要的特性,我和他能相互不斷深入地問問題,拼多多的企業文化也是抄的 Oppo 的。
短時間看拼多多會有機會也有問題,時間會是他做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給他更長時間,人們能看到他的厲害。
問:投資網易是您最經典的案例之一。現在您怎麼看現在的網易?
段:現在基本賣掉了。為啥賣掉,具體不能說。不過我覺得丁磊是個大孩子,不能放那麼多錢在他那裡。
問:您持倉本就不多,還賣掉過哪些股票?
段:Tesla 我賣了。作為CEO,需要rational,一不rational就會出問題,前邊得到的很多得還回去。Charlie Robert 說 Elon Musk 智商有190,但是 Elon 可能自己覺得智商有250……
問:您現在主要是跟親友在一起,回中國很少了。您怎麼看中國的創業機會?
段:現在一年都不一定能回去一次,也不願意見媒體,我不希望別人誤解我還在運營公司,像Oppo早期我有參與,Vivo完全沒有參與。
創業肯定是中美都很有機會。創業的土壤,美國更好一些,相比起來中國的創業者肯定要更辛苦一點,還得自己做警察的事、做保安的事之類。
人生都不同的階段,我現在覺得親情、友情最重要,並且要給孩子安全感。對朋友要寬容,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不用太多解釋、說服,你把你交給他、他把他交給你。
對親友,重要的是陪伴,而且要高質量的陪伴,是非問題、邊界問題要說、要講清楚達成共識,其他的都不要計較、不要say no;平時陪伴親友,也把手機藏起來、一起好好待著,不要各看各的手機。
問:如果讓您給人提幾條做人做事的建議,您最想提哪幾條?
段:重要的是做個好漢,快、慢都沒關係;
簡單的事都不容易,始終做對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不用老提“雙贏”,不佔別人便宜就行;
做你喜歡的事,當你做自己喜歡的,就不會覺得有加班這回事了;
想盡辦法在做事情,就都能夠做好,別的不要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