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開出24家主題樂園,我們破解了華強方特的“4大密碼”
編者按:本文轉自 iMac+MacBookAir7%2C2+OSX+OSX+10.12+build(16A323)&version=12020610&nettype=WIFI&lang=zh_CN&fontScale=100&pass_ticket=5RXdegCyr5w5VIAC660BrI1NrMkSyVgpiEvrn3M6OPAI3ILb2CpprZgPGRFoJQ%2Fh"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娛樂資本論 (ID:yulezibenlun),作者/十八子、編輯/鄭道森,36氪經授權轉載。
華強方特,這是一家頑強的公司。
這家公司以銷售特種電影裝置起家,2000年10月,華強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創環幕立體電影技術FANTAWILD 4D原理機獲得好評,其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種特種電影系統已出口到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參展再多,訂單再多,一年能賣出十幾套系統裝置就不錯了,國外特種電影市場容量總是有限的。挖掘國內市場,形成自己的壁壘才是長遠之計。”方特歡樂世界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啟程曾對媒體表示。
華強方特的轉型也是從這裡開始,最開始他們瞄準的市場是室內的娛樂中心。2005年,研發出了室內數字遊戲專案,併為國內20多家主題樂園、大型商場購物中心提供技術。
更加重要的是2007年,華強方特的首家主題樂園——蕪湖方特歡樂世界正式建成,開始了華強在國內主題公園領域的佈局。
讓人意外的是,經過10年發展,2017年華強方特的遊客量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僅次於國際上的迪士尼集團、默林集團、環球影城和國內的華僑城。截至目前,華強方特已有24家主題公園開業,不僅在全國遍地開花,還輸出到了海外。在行業內,華強方特也被稱為中國最像迪士尼的企業,並形成了以創意設計為核心,輻射主題公園、文化衍生品、特種電影、主題演藝、動漫產品、影視後期等全產業鏈。
不僅如此,華強方特近兩年在內容端不斷挖掘傳統文化IP,來彌補商業IP的不足,走出了一條自己的主題公園之路。
《主題公園2017》顯示,未來5年內,中國主題公園市場零售額能從2017年的395.45億元上升到2022年的893.25億元,上升態勢強勁。而分析中國主題公園的環境,競爭卻是一年比一年激烈。除了行業內華僑城、長隆、海昌等同行,還有已在上海開業的迪士尼,即將在北京建成的環球影城,更有萬達、恆大等地產商環顧左右,可謂“群虎環伺”。
可是,打著主題公園的幌子去拿地這條路,在今年4月已被封死。如何才能吃掉主題公園這塊“肥肉”,也許找到華強方特的祕密會有一些啟發。
恰逢專訪丁亮的契機,河豚君梳理了華強方特十幾年的發展路徑,發現了“4大密碼”,當國內各大地產商在文旅產業一擁而上之時,華強的經驗或許能給這個行業的新入局者帶來諸多啟示。
關鍵抉擇: 告別房地產模式,打造自有IP
不同於現在先有IP,再有樂園的普遍方式。2006年,華強方特先在重慶試水,建了一個佔地4萬平方米的戶外主題公園,沒想到市場反應出奇得好。這也讓投資者更加堅定了做主題樂園的信心,也才有了2007年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的開業。
不過,自主建造樂園的資金十分緊張。剛開始,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的商業模式是傳統的“主題樂園+房地產”。公開資料顯示,首期華強旅遊城專案總佔地面積3.31平方公里,其中旅遊用地1.66平方公里,商業和住宅專案用地1.65平方公里。
發展過程中,華強方特團隊發現沒有核心競爭力總是底氣不足。基於華強本身的科技基因,也是在同年,定了“文化+科技”的發展戰略。
《熊出沒》是丁亮團隊創作出來的,蕪湖方特歡樂世界丁亮也是內容策劃及總導演,“這個行當註定了,做主題樂園必須進入內容行業”。
在方特人眼中,他們對主題樂園的理解是有內容、有想象空間、有可塑性的。毫無疑問,動漫成為首選,並一直貫穿在主題樂園的整個計劃中。
3年時間,樂園沒有擴張,集中精力研發內容,最終成功了。2010年,《熊出沒》開始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以憨萌搞笑、具有教育意義迅速席捲大江南北,成為繼《喜羊羊》之後,最火的國產動畫。
自此,蕪湖之後的方特主題樂園中,再無配套房地產這一模式,才有了今天華強方特的故事。
目前華強方特的創作團隊,不止一百多人。最早的時候,電視臺的受眾面最廣,他們按分鐘算,在電視臺推《熊出沒》動畫片。近年來《熊出沒》越來越重視電影,2014年熊出沒第一部電影《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上映,以2.47億的成績打破了當時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此後他們保持每年出一部動畫電影的頻率,並不斷更迭內容。
IP打造成功了,華強方特樂園擴張的步伐也隨之開始。2010年-2012年間,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的二期專案“夢幻王國”、瀋陽方特歡樂世界、青島方特夢幻王國、株洲方特歡樂世界、鄭州方特歡樂世界等以自主投資的方式開業。
這必然會引發“僅憑一個熊出沒IP根本沒辦法滿足內容”的問題。
另一邊,華強方特的IP打造步伐從未間斷。公開資料顯示,這段時間,華強方特先後創作了《生肖傳奇之十二生肖快樂街》《生肖傳奇之十二生肖總動員》《小雞不好惹》《小蟲蟲有大智慧》等動畫作品,連續三年動漫產量位居全國前三甲,持續保持亮相。並且華強方特還開啟了第二代產品,打造影視互動實景體驗“夢幻王國”系列。
2012年起,華強方特也開始在主題演藝方面有所探索,還準備打造“主題公園+主題演藝”的經營模式。《在馬戲團的日子》《猴王》《叢林故事》……這些演藝劇目,逐漸出現在華強方特的主題樂園中,與宋城等主打演藝的景區不同,華強方特的演藝,更多是作為主題樂園的補充出現,豐富內容。
回看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丁亮唯一無法放手的還是內容創作,外面的團隊很難融入進來,只能內部培養,“一直以來我們公司對內容創作是不遺餘力的支援。”
差異化發展,快速攻城略地
同樣是在2012年,方特主題公園的商業模式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由自主投資(自建樂園)向合作投資、授權投資等多樣化合作模式轉型,並加速在全國範圍的佈局。
自主投資模式,華強方特自主研發生產和建設,投入主題公園建設資金、裝置、土地等各項資產。這樣的情況下,方特基本不產生主題公園建設收入,而是主要來源門票銷售和餐飲等旅遊服務。比如,株洲方特夢幻王國、鄭州方特夢幻王國、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走上採用此種模式。
合作投資模式,華強方特與各類投資者合作投資(通常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建設主題公園,共同投入公園所需的建設資金、裝置、土地等各項資產。此外,華強方特還可以為合作專案提供特種裝置及安裝服務、特效工程建設服務或工程管理服務,取得裝置銷售和主題公園建設收入。像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嘉峪關文化科技主題公園等均是如此。
授權投資模式,相較於合作投資,華強方特不進行對主題公園的具體投資,而是向投資方提供電源裝置及安裝、工程管理等相關服務,以此獲得收益。伊朗方特歡樂世界、大同文化科技主題樂園是採用此種方式。
不僅如此,重慶公園、汕頭公園、泰安公園的合作方式不同於上述三者,直接是華強方特與合作方根據約定,各自投入公園所需的場地、建築、裝置等資產,並在各自賬面反映,全部投入的資產構成合作公園運營整體。
以上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試水,讓華強方特的擴張明顯加速。
目前,華強方特開業的主題樂園數量已經達到了20多個。北到瀋陽、嘉峪關、大同,南到廈門、西到重慶、東到寧波,覆蓋全國十多個城市,甚至還走過國門,實現了海外擴張,2014年,方特第一家授權投資的主題公園在伊朗開業。
2015年是方特擴張最快的一年,新開六家樂園,速度可以用“跑馬圈地”來形容,其中一半為合作投資方式,方特通過全產業鏈的服務,實現從頭到尾的一條龍服務,前端有大量自主IP與產品做保障,後端有成熟的運營團隊兜底。
對比同行業的華僑城集團、長隆集團、海昌控股、宋城演藝,他們各自有自己的特色。
按照主題公園的規模來分類,可以分為目的地型、區域型、城市級、社群級幾種型別。國內能稱得上“目的地級”的主題樂園,目前可能只有迪士尼樂園;華僑城歡樂谷系列、華強方特世界、大連聖亞大白鯨世界等等,更多選擇立足所在城市,努力輻射周邊。
華僑城集團旗下公園主要以遊樂類、景觀類和民俗風情類為主;長隆集團以動物園型別居多;海昌控股則是兼具動物園型別和遊樂型別;宋城演藝則是以演藝來做遊樂;華強方特則是文化科技型。
要形成差異化競爭,除了定位之外,選址也很有考究。
華強方特的選址策略被稱為“農村包圍城市”。一般還是選擇二線城市,如果是三線城市,這個城市就一定有特殊性,要麼是交通樞紐,要麼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要麼是旅遊目的地城市。
在快速擴張的背景下,2015年,華強方特的淨利潤增長率首次出現了負增長,並且高達35.15%。與此同時,特種電影的收入也由2014年的3.67億元,降至2015年的5700萬元。
更讓人擔憂的是,主題樂園的龍頭老大,上海迪士尼2016年就要開業了。
面對迪士尼,方特通過娛樂營銷“搶人”
時光軸拉到2016年,華強方特腹背受敵。外有迪士尼來勢洶洶,內有本土品牌歡樂谷、萬達城等紛紛開業。
華強方特在資本層面宣佈與招商證券合作設立文化產業併購基金,主要用於文化產業科技方面的併購投資,實現公司的快速佈局。
同時啟動娛樂營銷,加強運營。先發力的是受眾面最廣,覆蓋各年齡層的綜藝——方特主題樂園是《奔跑吧兄弟》第四季和《極限挑戰》第二季中唯一指定的主題樂園。
這兩檔綜藝與方特旅遊度假區旗下的四個風格鮮明的樂園品牌的受眾高度契合。
此外,方特旅遊度假區還獨家冠名了愛奇藝自制青春偶像劇《最好的我們》,併成為了金鷹卡通自制人偶劇《人偶總動員》指定親子樂園。兩部劇的大量戲份都在方特錄製,樂園內的旋轉木馬、水漫金山等專案同樣也為劇增加了許多亮點。
根據百度資料顯示,2016年6月-9月,方特歡樂世界的百度指數整體超過往年數倍。
(2016年6月-9月資料)
(2015年6月-9月)
更直接的顯現則是在半年報中。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華強方特營收達到14.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0.59%;淨利潤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9%。其中主題公園運營貢獻的營收為6.4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21%。
華強方特高階副總裁陳輝軍也曾公開坦承:“華強方特國內主題公園遊客人數總體上比上年同期有明顯增長,這與公司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是分不開的。”
這兩年,娛樂方式多元更為多元,方特的運營還推出了方特狂歡節等日常性活動,強化品牌認知。
悄然迭代: 力推“東方神畫”,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寶藏
從開業的樂園看,華強方特的發展軌跡自2015年就開始轉向,升級到以傳統文化為主,推出了第三代產品,結合華夏傳奇故事打造的文化樂園,“東方神畫”系列。
(寧波東方神畫)
寧波的“東方神畫”主題樂園,就是結合華夏傳奇故事打造的文化樂園的代表,類似主題樂園還落地蕪湖、濟南、廈門,在寧波這座樂園,遊客可以體驗到包括女媧補天,梁祝、水漫金山等二十多個大型主題專案。
對於東方神畫這樣的專案,是華強方特在摸索中所獲得的突破,“我們發現傳統文化可以喚起很強的共鳴和認同感,我經常打個比喻,我們中國要做商業IP,是窮小子,但要說傳統歷史文化,我們是富二代”。
現在讓丁亮談起來十分自豪的是《飛越千里江山》專案。2017年,丁亮在故宮看到過一次,將近12米的長卷氣勢恢巨集,山巒、樹木、橋樑的刻畫細緻入微,“如果神遊其中,幾乎可以靈魂出竅”。
此外,華強方特更強調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蘊。比如,在河南安陽,華強方特就選擇充分挖掘當地的甲骨文的文化,因為甲骨文、伏羲、陰陽八卦等文化都起源於此。各地文化的挖掘,既豐富了方特的內容,也讓方特在各地更受歡迎。
當然,在挖掘傳統文化之外,新的商業化IP的開發,依然是重中之重。
9月底,方特動漫公佈了全新IP《小虎神探隊》。這個IP是奧地利作家托馬斯•布熱齊納創作的著名兒童冒險系列小說,講述三位各具特色的少年攜手探祕的奇趣故事。這本書自2001年開始在中國出版,3年就打破了由《哈利•波特》系列創造的700萬冊銷售記錄,在全球也十分暢銷,被稱為“童年聖經”。
與此前的《熊出沒》不同,這次的《小虎神探隊》借鑑了海外的優秀故事,也為華強方特下一步的全球化佈局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