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科技評論第75期:“虛擬X”佔領真實世界
【卷首語】“虛擬X”佔領真實世界
電影《虛擬偶像》所描繪的場景,正在成為現實。
2002年,阿爾·帕西諾主演的電影《虛擬偶像》(英文名:S1m0ne)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落魄導演維克多在一名天才程式員的幫助下創造了虛擬女演員“Simone”,“她”是一個魅力四射的完美大眾情人,因而一夜走紅成為全世界追隨的超級偶像,可人們並不知道,他們日夜追捧的“完美女人”,並不存在於真實世界,而是由“0和1”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本片的英文名《S1m0ne》也由此而來。
8月底,據時尚媒體The Fashion Law報道,法國奢侈品品牌Balmain正式宣佈在最新廣告中啟用三位新模特:Shudu Gram、Margot和Zhi,與過去出現在該品牌廣告中的模特不同,這三位分別具有非洲女孩、法國女孩和中國女孩特徵的模特,全部出自英國攝影師Cameron-James Wilson之手,“她們”都是利用CGI(電腦三維動畫技術)創造的虛擬模特。
這三人之中最出名的非Shudu Gram莫屬,這位看起來像是非洲裔女孩的虛擬模特今年2月出現在歌手蕾哈娜所有的化妝品品牌Fenty Beauty的Instagram上,人們迅速被這位身材火爆、面容姣好又與Fenty Beauty品牌“氣質完全相符”的“非洲裔女孩”所吸引,但在迅速走紅之後,人們才發現這位美麗模特竟然是電腦技術合成的虛擬模特。不過,與電影《虛擬偶像》不同,人們並未表現出受到欺騙的感覺,相反,粉絲們對這位虛擬模特的興趣遠超真實模特。
Lil’Miquela則是另一位虛擬網紅,她是由洛杉磯人工智慧公司Brud製作的虛擬人物,該公司不僅為Lil’Miquela創造了很多人類的屬性(比如19歲、女性,居住在洛杉磯),還為她編寫、錄製了專屬單曲,在粉絲超過140萬之後,Lil’Miquela成為Prada、Diesel等品牌的廣告模特。
與已經年逾11歲的全球首個虛擬網紅“初音未來”不同,Shudu Gram、Lil’Miquela等虛擬網紅的形象更趨近於人類,或者說“創造者們就是照著人類模樣把她們設計出來的”,而且新一代虛擬網紅的“生活”也更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Lil’Miquela會改變髮型,混搭奢侈品和時尚潮牌,還會和“朋友”合影或是出現在海邊、沙灘、停車場等真實場景中。
當虛擬偶像成為更具真實性的虛擬模特、虛擬網紅,一向善於挖掘熱點的好萊塢自然也不會錯過,“繼虛擬場景(綠幕)以及虛擬人物(動態捕捉和還原)技術成熟之後,基於實時渲染的虛擬角色技術正在好萊塢成為新的未來”。
與虛擬人物技術不同,虛擬角色並不僅僅是通過對真人演員全身動作和麵部表情的捕捉和還原在電影中“表達人物”,而是通過對人類行為的數字化重建,在電影中重新塑造一個高度擬合人類全身動作和麵部表情的虛擬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基於超大規模計算力消耗和人工智慧建模的實時超真實人物渲染,創造出了具有極高真實度的虛擬角色,他或她的一舉一動,完全基於對人類真實行為的理解來建構,而不是機械地將捕捉到的人類動作藉助CG技術還原在大銀幕上。
在今年大賣的電影《頭號玩家》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基於動態捕捉和還原的虛擬人物技術雖然還是主流,但是電影製作方已經開始嘗試在部分場景中利用虛擬角色來替代演員的表演,或是在一些配角中使用虛擬角色,而不再需要耗費大量動態捕捉的時間和精力;而在2017年SIGGRAPH的VR Village現場,數位來自電影公司、大學和科技公司的業界領袖,更是接受了一個虛擬角色的線上實時採訪,這個虛擬角色身處距離洛杉磯8000多公里的悉尼虛擬演播室中,無論是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還是面板與毛髮的精細程度,都足以稱得上是“照片級的真實”,這在洛杉磯(好萊塢的所在地)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一些電影公司的製作人和知名導演認為“使用虛擬角色創造一部電影的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大”。
正如本期卷首語開篇所說:電影《虛擬偶像》所描繪的場景,正在成為現實。只是,與電影中略有不同的是,Simone不是僅靠幾段程式碼就可以構建出來的, “她”的出現需要可以隨時排程的強大計算力、對人類動作和麵部表情捕捉到位的大資料以及可以精確模擬“創造”虛擬角色的人工智慧技術,在計算力、大資料和AI共同推動下,很可能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見到虛擬角色主演的電影,就會見到如完美偶像Simone 一樣的虛擬電影或電視劇角色,他(她)們不像初音未來,他(她)們就像在你我身邊存在的人一樣真實。
1、中國太陽能發電規模巨大 但輸電和成本水平有待改善
【新聞摘要】 據BBC報道,中國目前擁有的太陽能發電能力超過全球任何國家,總裝機容量高達130吉瓦(Gigawatts,GW),如果中國所有太陽能電場同時發電,發電量將是整個英國所需電力的數倍。同時,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位於中國騰格裡沙漠,裝機容量超過1500兆瓦。但中國太陽能發電存在著兩個顯著問題:許多太陽能發電場距離迫切需要電力的大城市很遠,其次,隨著大型太陽能專案補貼的取消,太陽能電場的建設成本會出現較大提高。
【小云評論】大多分析機構認為,相比從遙遠西部輸送太陽能電場產生的電力,在大城市建築屋頂和外立面覆蓋太陽能板,直接向城市消費者出售電力是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市場,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型太陽能發電場的價值會降低:首先,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會隨著技術成熟持續下降,這會讓國家補貼顯得不再重要;其次,隨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在電網智慧化、自動化排程領域發揮作用,輸電成本會得到顯著改善。
2、蘋果MAC應用商店暢銷應用竊取使用者隱私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MAC應用商店的暢銷應用Adware Doctor被發現會竊取使用者的瀏覽器記錄,由於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蘋果在該訊息曝光後第一時間將這一應用進行了下架處理,但此事仍然引發了廣泛關注。作為一款彈出式廣告遮蔽軟體,Adware Doctor受到了MAC使用者廣泛好評,但安全研究員Patrick Wardle發現,該款應用會對使用者MAC中的所有搜尋和瀏覽記錄進行追蹤和儲存,併發往應用所屬開發商伺服器。
【小云評論】Adware Doctor及同屬於一家應用開發商的AdBlock Master均存在侵犯使用者隱私的問題,這讓一直以來標榜為“下載應用程式最安全的地方”的蘋果應用商店遭遇了信用危機。蘋果公司在移動裝置和PC裝置上均提供APP Store(應用商店)服務,並給出了詳細的應用商店規則,也進行了嚴格的應用審查,但Adware Doctor仍在過去幾年逃脫了應用商店審查團隊的火眼金睛,這再一次對蘋果裝置使用者敲響警鐘:無論是移動端的iOS還是PC端的MAC OS,與Windows、Android一樣,蘋果並非100%安全無憂。
3、人工智慧識別人體姿態的祕密
【新聞摘要】 人體姿態識別成為人工智慧最新滲透的領域。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最新AI步態識別技術識別準確率高達93%,是目前AI步態識別的最高水平。日本電信公司NTT East和科技公司Earth eye合作開發的AI Guardsman系統則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識別,實時追蹤顧客購物行為,幫助經營者及時發現商店中的小偷。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生物機器人實驗室的步態識別系統可以精確計算走路時所消耗的卡路里,未來將搭載在一套可穿戴裝置上,提醒使用者調整最佳走路姿勢,保護身體關節或更好地通過走路燃燒卡路里。
【小云評論】無論是步態還是肢體動作,人體姿態中隱藏著許多有關個人的祕密,未來我們肯定可以見證更多神奇技術出現。但需要指出的是,人體姿態識別的商業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包括帕金森、中風等疾病的預測診斷,監控視訊中犯罪嫌疑人的搜尋識別,減少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的運動損傷,或是用於無人零售商店中的顧客識別等都是可能的商業應用場景。因此,人體姿態識別如何在技術開發、成熟之後,合理地進行商業化落地是研究者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4、全球首個5G電話撥通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全球首個5G電話在愛立信位於瑞典希斯塔的實驗室中打出,全過程利用了39GHz毫米波頻譜和愛立信商業化5G NR Air 5331基站,以及一款採用高通驍龍X50 5G調變解調器和無線子模組的測試裝置。此次實驗通話為未來符合5G NR標準的基礎設施、智慧手機和其他移動裝置的上市銷售鋪平了道路。同時,這次實驗是對新毫米波頻譜互操作性的測試。而毫米波頻譜能向運營商提供更多的5G部署選項,向用戶提供更快的網速。
【小云評論】5G正在加速邁向商業實現,越早向市場提供商業化解決方案,越能夠佔據市場先機。愛立信與高通合作的這一5G通話實驗,向市場傳遞著明確的訊號:他們已經可以幫助全球運營商、裝置廠商,利用自己的網路、裝置進行試驗,支援其符合5G NR標準的基礎設施、智慧手機和其他移動裝置上市銷售,換句話說,“愛立信與高通在5G商業化上走在了市場前列”。與此同時,愛立信在5G商用化程序中動作頻繁,2月釋出支援多種核心網路的商品化5G軟體,6月宣佈與澳洲電訊、英特爾合作進行5G資料通訊實驗,相較我國的5G基礎設施、智慧手機、相關軟體與移動裝置的供應商來說,需要進一步加快5G的商業化實驗速度,確保在5G相關領域的市場地位。
5、一年暴增93%!Facebook印度市場廣告收入逼近谷歌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8年Facebook在印度預計將獲得約9.8億美元的廣告業務收入,僅比谷歌2017年在印度的廣告業務收入低1.2億美元,而且Facebook印度市場收入仍處於增速中。報道該新聞的印度媒體Mint認為,Facebook在印度市場之所以能夠取得史無前例的高增長,主要原因是Facebook為使用者提供了更為友好、更受歡迎的視覺元素,所以Facebook的廣告比谷歌的更容易跨越語言障礙贏得客戶。特別是在(印度)消費者一直在轉向消費更多擁有優質視覺元素的內容,所以倒向Facebook,尤其是其旗下的Instagram和Whatapp等即時通訊平臺。
【小云評論】Facebook在印度市場的成功並非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受歡迎的視覺元素那麼簡單:谷歌在印度有4000名員工,Facebook僅有約500人;谷歌在印度重金挖來了Myntra的首席產品官改善產品,地區負責人則是為谷歌開拓東南亞市場立下汗馬功勞的Sajith Sivanandan,Facebook甚至沒有印度地區的負責人。從印度地區的策略來看,Facebook近期的成功很可能與其兩項舉措有關:第一,將用於北美市場的精準營銷系統在印度業務中普及;第二,一改過去專注國際巨頭客戶的戰略,轉而加深與印度本土中小企業的廣告合作。
6、虛擬模特進入時尚圈
【新聞摘要】 據時尚媒體The Fashion Law報道,法國奢侈品品牌Balmain在最新的品牌廣告中,三位廣告主角全部啟用虛擬模特,這三位虛擬模特都是由英國攝影師Cameron-James Wilson使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創造,Margot和Zhi是Balmain創意總監Olivier Rousteing委託Wilson特別製作,Shudu Gram則是一位已經在時尚圈頗有名氣的“虛擬網紅模特”。Shudu Gram的走紅源自於今年2月歌手蕾哈娜在Instagram上釋出的照片,這位虛擬模特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十幾萬人的關注和點贊,但喧囂過後人們發現,她是由Wilson創造的虛擬人物,但這並未減輕人們對Shudu Gram的追捧,反而讓她成為了時尚界的寵兒。
【小云評論】在Instagram上躥紅的虛擬網紅Lil’Miquela,已經有了140萬粉絲,並且成功代言Prada、Diesel等品牌,虛擬模特、虛擬網紅正在進入時尚圈。隨著時尚品牌越來越要求模特與商品風格、品牌形象的吻合度,適合的人類模特不僅難以尋找而且費用高昂,虛擬模特、虛擬網紅可以為品牌提供更吻合、更特別的選擇,而且可以更快、更好地與粉絲互動,釋出更高質量的圖片,也無需擔心可能出現醜聞,並自帶極具吸引力的科技新鮮感,因此已經成為諸多時尚及奢侈品牌廣告模特的新選擇。當然,虛擬模特、虛擬網紅的背後,是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強大實現能力所支撐的,隨著VR、AR等技術進一步發展,虛擬模特、虛擬網紅還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7、奧迪大規模量產首款全電動SUV
【新聞摘要】 奧迪9月初宣佈正式開始生產首款純電動汽車e-tron SUV,這款純電動SUV配備150KW的快速直流充電能力(電池組容量約為95kWh),續航里程在400-500公里之間。到2020年,奧迪還將計劃生產純電動的Gran Turismo和一款緊湊車型,至2025年,將推出超過20款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奧迪預計會在9月中旬在舊金山舉辦大型活動,讓量產版本e-tron SUV公開亮相。
【小云評論】同一周,梅賽德斯-賓士宣佈推出首個純電動SUVEQC系列,併發布了電動車出行品牌EQ(電動智慧,Electric Intelligence),此外,保時捷、捷豹分別在今年公佈了純電動跑車Taycan和純電動SUV品牌I-Pace。奧迪和梅賽德斯-賓士在同一周高調宣佈推出純電動SUV,雖有巧合的成分,但並不令人意外,傳統大型汽車製造商在新興的電動汽車領域大力投入甚至是“All in”,既顯示出了未來電動汽車市場的良好發展前景,也意味著特斯拉將迎來有力的競爭對手和最直接的競爭。值得注意的是,奧迪、賓士、保時捷、捷豹宣佈的純電動汽車都屬於高階電動汽車,與之相關的車載網際網路智慧服務、購車後服務市場的商業潛力巨大。
8、歐盟:流媒體網站必須確保本地內容製作
【新聞摘要】 據Engadget報道,歐盟委員會負責管理網路、內容和技術的部門主管Roberto Viola證實,今年12月歐盟將投票表決一部限制流媒體服務提供商的法案,該法案要求Netflix、亞馬遜Prime Video等流媒體服務提供商必須確保至少30%的內容預算投入歐盟成員國,用於在本地(歐盟國家內部)製作內容。Roberto Viola表示,投票該法案只是“走個過程”,一旦通過,流媒體服務提供商有20個月的時間來實施這些舉措,達標的方式可以是委託歐洲公司製作內容、購買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和電影,或是向歐洲電影基金捐款。
【小云評論】在限制科技巨頭的道路上,歐洲正在越走越遠,而且在影響其他國家。在Roberto Viola宣佈上述言論的同時,印度多家監管機構和多位政府部長表態,打算對科技行業,特別是科技巨頭實施嚴厲的法規限制,與歐盟的GDPR類似的資料隱私規定也正在擬定之中。過度限制科技巨頭,甚至是針對性地限制網際網路公司,會對所在地區的網際網路和科技行業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堅持連線、分享和創意的基本原則非常重要,正是這些原則促成了網路的快速發展,保護權利和堅持原則之間的平衡極為微妙,一不小心就會被打破,並對產業發展產生難以預計的影響。
9、法國太空創業最大一筆融資誕生
【新聞摘要】 法國太空創業公司Exotrail獲得了來自歐洲風險投資公司360 Capital Partners主導的410萬美元投資,這是整個法國太空創業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將用於開發適用於微小衛星的電推進發動機和相關軟體。Exotrail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研究微小衛星電推進技術,遵循較為傳統的霍爾發動機路線圖,在研發過程中得到了法國科學研究中心LAPLACE實驗室的幫助,目前已經有兩款初具雛形的產品,分別為ExoMG-nano和ExoMG-micro。
【小云評論】 410萬美元與網際網路行業數億乃至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相比微不足道,但Exotrail等太空創業公司的投資研發程序意義重大。以Exotrail為例,該公司的微小衛星電推進系統的推進力是現有系統的3-6倍,不僅可以讓衛星在更短時間內實現靈活的動作調整,更有助於進一步利用微小航天器探索宇宙空間。隨著全球逐漸進入數字化時代,全球範圍內的遙感和衛星通訊業務會呈爆發式增長,微小衛星的市場潛力巨大,但全球化微小衛星服務供應平臺的搭建仍然是空白。
10、LiveTag智慧標籤允許進行互動式控制
【新聞摘要】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張鑫宇及其團隊近期宣佈設計成功一種利用反射Wi-Fi訊號來實現智慧觸控功能的新型智慧標籤LiveTag。該智慧標籤可通過貼在任何物品上進行互動式控制,使用者可以利用它遠端控制音樂播放器或是實現其他功能。LiveTag需要與具備特定功能的Wi-Fi裝置配合使用,其電路設計可以吸收特定頻率的Wi-Fi訊號,每個特徵電路對Wi-Fi訊號的吸收將會令Wi-Fi訊號在特定頻譜產生可識別特徵。
【小云評論】沒有電池、與Wi-Fi配合使用、像紙一樣薄、具有很好的柔性、具有智慧觸控功能、還可以控制不同的裝置,LiveTag智慧標籤聽起來像是《2001太空漫遊》或是《星際迷航》等太空科幻電影裡的未來科技,但它確實已真實存在。也許未來,不僅在日常用品、家庭設施、辦公裝置上可以看到類似智慧標籤的出現,就連服裝和人類的面板上,都有可能出現一塊可以觸控的智慧標籤,而實現這一切的,是材料學、生物學、數字科技與半導體技術的大交叉與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