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科技評論第77期:Z世代“掌錢”
【卷首語】Z世代“掌錢”
銥星通訊正在建設全球最大規模的衛星物聯網,75顆衛星組成的Iridium NEXT衛星系統,將為全球數以十億計的物聯網裝置提供全球覆蓋、實時連線、全程線上的衛星網路;
量子科學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進入美國小學、初中和高中課程,在最新公佈的《國家量子資訊科學戰略概覽》中,美國白宮下屬的量子資訊科學委員會相信“應從教育階段早期就開始部署與量子科學相關的教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測試名為RainCube微型氣象衛星,並已經連續在8、9月捕獲了詳盡的實時風暴影象,一旦將更多微型衛星送入近地軌道,該氣象衛星系統將大幅度改進對雨、雪和冰雹等天氣的預測,想要知道下午的天氣如何?或是在晚飯時是否下雨?很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全球衛星物聯網、小學學習量子科技、得知幾小時後的天氣預報,這些對於當今世代的人們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的科技創舉,對將生活在未來30年的“Z世代”來說,會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他們自出生起就受到移動網際網路、即時通訊、人工智慧、智慧手機、物聯網、平板電腦、AR/VR等科技產物深刻影響,是人類第一個自小同時生活在數字虛擬與現實物理世界的原生世代。
更重要的是,Z世代是當之無愧的“數字世代”:他們的社群關係因為科技發展而與眾不同,他們的價值觀深深鐫刻著科技的烙印,他們的自我認同同時來自於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他們的生活方式則更加傾向於數字虛擬世界而非現實物理世界。
與“前輩”不同,Z世代與他們之後的每一代“數字原生”世代(Z+世代),時刻身處在一個充斥著移動網際網路、海量資料和社會化媒體的媒體化社會中,他們實時建立與人、事、物的連線,隨時隨地獲取所需資訊,擁有智慧手機、人工智慧等先進數字化裝置與數字化能力,更自信於數字化技術所帶來的一切。
隨著他們成為具有自主消費權的主流消費者,企業將面對嚴峻的數字化商業挑戰:這是一個充分數字化的、由“數字原生”的Z/Z+世代主導的、充斥著連線和資料的商業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企業需要學會將資料作為新生產資料、業務模式不再受限於時空阻隔、適應充滿不確定性的消費者需求並隨時確保企業擁有良好的消費者關係。
於是,“在商業形態和競爭格局都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基於市場定位SWOT分析等等的經典戰略方法論幾乎完全失效,不再能適應數字化業態要求。”面對不確定性、與脆弱性作鬥爭、擁有強健的數字領導力以及與消費者擁有通暢的連線渠道,將是衡量一家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在Z/Z+世代所主導的商業環境下,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標準。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數字外場,充分的、原生的、由內而外、自上而下的“新一代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然,在這一過程中,四大核心成功因素將決定企業能否充分實施數字化轉型,即第一,能夠驅動企業全域性資源的領導力;第二,扁平化、敏捷的小業務單元集合式的敏捷組織;第三,重構企業運營和決策流程,建立以資料為中心的決策流程;第四,開放的雲上架構,用以支援數字化生態裡多變的業務要求和全域資料的治理使用,實現多邊的網路協同。
新一代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不會輕鬆。在舊商業業態中企業所熟悉的一切將被徹底拋棄,領導企業的方式、企業的組織架構、熟悉的決策流程,甚至是習慣的業務拓展方式都將被優化重塑,企業的領導與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將走出舒適區,進入到數字化時代的新疆域,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向數字化企業張開雙臂的Z/Z+世代背後,是潛力無限的數字化商業世界。
1、黑客可控制多達5000萬Facebook賬戶
【新聞摘要】 據CNBC報道,Facebook於近日宣佈發現新安全漏洞,可能會導致黑客藉此接管約5000萬用戶的個人賬戶。Facebook新漏洞出現在被稱為“View As”的功能上,該功能允許使用者檢視自己的個人資料是如何在其他使用者Facebook介面上被顯示,但這個功能中存在著三個獨立漏洞,它們共同導致了嚴重的漏洞問題:黑客可以獲得使用者賬戶訪問許可權,即數字金鑰,無需重新登入輸入密碼即可通過保持住的登入許可權控制他人帳戶。目前已經有5000萬個帳戶訪問許可權被佔用。
【小云評論】安全是一場安全威脅與安全防禦之間的“軍備競賽”,長期處於此消彼長狀態下,稍有不慎就會發生難以遏制、無法承擔後果的安全問題。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此次發生的問題實際上暴露了另一個更為重要的隱患:在發現View As導致的漏洞之後,Facebook甚至無法確定黑客是否使用了這一漏洞及相關資料,也不知道誰策劃了此次針對這一功能的黑客攻擊,而這一漏洞引發攻擊之後,Facebook甚至表示“(使用者)沒有必要更改密碼”。Facebook的安全意識非常值得使用者擔憂。
2、銥星通訊與AWS共建衛星物聯網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銥星通訊(Iridium Communications)宣佈與亞馬遜AWS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名為CloudConnect的衛星物聯網,該網路將基於銥星通訊正在建立中的由75顆衛星組成的Iridium NEXT衛星系統,將覆蓋全球範圍。銥星通訊CEO 馬特·德施表示,目前地面網路只能覆蓋地球總面積的10%~20%,無法為每個人都提供可以實時輕鬆聯網的解決方案,隨著物聯網裝置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需要接入網路的裝置將擴充套件到數千萬甚至更多,因此銥星通訊選擇與被廣泛使用的雲端計算服務的提供商亞馬遜AWS共同構建CloudConnect衛星物聯網以滿足這些裝置的實時訪問需求。
【小云評論】銥星通訊選擇與亞馬遜AWS合作的邏輯非常簡單:隨著數字裝置的爆發式增長,全球物聯網使用者(特別是高階使用者)需要提供廣泛、實時服務的通訊網路,而衛星網路可以做到這一點。與此同時,物聯網裝置所提供的服務需要雲端計算服務支撐,這就意味著雲端計算服務與衛星通訊服務彼此密不可分,兩者的合作也就順理成章。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雲端計算服務與通訊服務一樣,是物聯網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服務。
3、美國白宮一委員會建議量子科學從小學教起
【新聞摘要】 美國白宮國家科技理事會(NSTC)下屬的量子資訊科學委員會在9月底舉行的白宮量子資訊與計算科學峰會上公佈了名為《國家量子資訊科學戰略概覽》的戰略報告。該報告建議,為了在未來擁有一支量子科學的人才大軍,美國應從教育階段早期就開始部署與之相關的教育,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量子資訊科學委員會在今年6月成立,職責是協調美國聯邦政府關於量子資訊科學(QIS)的相關專案和科研活動,持續拓展量子資訊科學的發展和應用,保證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小云評論】“量子科學要從娃娃抓起”,量子資訊科學委員會的這一報告不僅顯示出美國政府對量子科學的高度重視,更重要的是,它指出了未來一個國家在量子科學領域獲得成功的關鍵:作為一項改變未來人類數十年計算形態、大幅度提高科技發展力的技術,當前社會中接觸和了解量子科學的人非常少,必須要重視人才培養、發展多樣化人力資源儲備,提高量子科學可用人力資源的規模,從而為量子科學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量子科學是一項複雜的系統科學,它既需要量子科學本身的人才,也需要數學、物理等基礎研究領域的人才,同時需要跨學科、跨部門、跨技術領域人才之間的彼此合作。
4、NASA測試可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微型衛星
【新聞摘要】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測試一種名為RainCube的微型衛星,這一微型衛星只有普通鞋盒大小,由用於空間研究的微型衛星CubeSat和小型 Ka 波段大氣雷達(miniKaAR-C)整合升級而來,功耗與質量都比現有的其它普通雷達減少了一個數量級。今年7月RainCube被從國際空間站部署到近地軌道,在8月的技術演示中成功於墨西哥發回了第一批風暴影象,並在9月捕獲了佛羅倫薩颶風及其降雨情況。由於 RainCube 體型更小,發射成本也就更低,NASA 就可以在相同的條件下,將更多衛星送入軌道。衛星們可以每隔幾分鐘就傳遞出新訊息,在未來,這些衛星能幫助更快地評估和改進對雨、雪和冰雹天氣的預測,使天氣預報更準確。
【小云評論】從1960年世界上第一顆氣象衛星成功執行,到2016年NASA的同步作業環境衛星GOES升空,人類在氣象衛星及其所拍攝的衛星雲圖的幫助下,3天之內的天氣預報已經相當準確,每天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以便根據天氣狀況決定各種活動安排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但在人類有能力操控而不僅僅是有限影響天氣之前,天氣預報的及時性、有效性和長週期仍然需要持續優化迭代,畢竟災害性天氣每年都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2017年是有記錄以來災害性天氣和氣候事件造成損失最大的一年,全年天氣和氣候相關事件造成的總災害損失為3200億美元。
5、美媒稱美國需要“資料科技領域的NASA”
【新聞摘要】 《美國展望》雜誌在報道中建議,為了加強數字技術研發工作,美國應當成立一個專注於數字技術研發的機構,統籌各個政府機構中的數字技術研發工作。該雜誌在報道中稱,美國似乎並未意識到數字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正在到來,2016年美國在數字技術研發專案上僅投入48億美元,且分佈於14個機構中,難以真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數字技術研發只是各個機構實現各自政策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不是一個整體的國家目標,更糟糕的是,美國政府缺乏自己內部的數字專業知識來處理計算機網路和資訊科技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政策問題。
【小云評論】1958年,在美國國會宣佈“美國的總體福祉和安全需要要求我們為航空和太空活動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應運而生,這一機構的誕生不僅為美國贏得“太空競賽”立下汗馬功勞,更由此衍生出許多改變世界的前沿科技。如今,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建立一個“資料科技領域的NASA”並非是“腦洞大開”,而是一種統一資料科技方面的公共投資,使美國有能力駕馭數字科技進步浪潮的積極嘗試。它並非要與商業企業競爭或干涉私人研究投資,而是一種補充和更高層面的統籌方式,併為公眾提供一種平衡力量。
6、微軟Ignite 2018大會展現戰略佈局
【新聞摘要】 在9月底的Ignite 2018大會上,微軟向外界展示了多個領域的更新,其中包括:統一了Bing、Office和Windows的搜尋功能;宣佈推出Cotana辦公套件,進軍企業市場;透露了將領英整合進Outlook等Office應用中的計劃;為其量子開發套件增加了一個化學模擬庫;釋出了多個Azure機器學習服務更新,這些新的產品更新進一步提高了微軟各個產品之間的融合度,同時針對搜尋和AI等核心功能實現了進一步的服務功能統一和產品深度整合,可以從中看出,產品與技術的融合與核心功能的統一成為微軟的重要戰略。
【小云評論】進軍企業級市場、深度融合AI技術、整合收購與自有產品、統一核心關鍵功能、持續加碼量子計算,隨著今年3月微軟組織架構調整完成,微軟的產品技術戰略已經非常清晰。同時,這顯示出薩提亞·納德拉對微軟做出的組織架構調整的有效性和高效率:高效的組織管理與清晰的組織架構讓LinkedIn在被微軟收購兩年後創造性的實現了單季度14億美元的收入,GitHub同樣在被收購後與微軟自有產品實現了越發深入的有效整合,微軟在AI、搜尋、量子計算等方面的產品技術戰略越發清晰和完整,這些都再一次證明企業業務的發展與轉型與組織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密不可分。
7、MIT 研究團隊研發自動化的化學合成系統
【新聞摘要】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研究團隊研發了自動化的化學合成系統,可承擔許多單調冗長的工作,極大地縮短優化新反應所需要的時間,將原本需要幾周或幾個月的化學合成工作縮短到一天。據研究人員表示,該系統利用了一種名為連續流法的化學合成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反應物流過一系列管道,並且可以在不同點加入新的化學物質,而包括分離在內的其它過程,也可以發生在連續流過程中。而傳統的“批次化學”,則是每個步驟單獨進行,並需要人工將反應物移動到下一步。在這一平臺上,混合化學物質、分離並測試產物等這些工作,都不需要手動完成。
【小云評論】就該系統本身的功能來說,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快速地設計併產出化合物,比如藥物研發領域的先導化合物的快速產出;同時,它也能讓化學家能夠更容易地重複別人的研究工作,不需要重新優化實驗的所有步驟,從而減少之前大量的重複工作。但該系統的原理並不複雜:它將原有功能複雜、功能單一、各環節強耦合的化學合成系統轉變為“即插即用”的模組化系統,通過模組化的組合實現不同型別的合成、通過將實驗需求固化在模組上實現了功能的簡化,從其設計思路上來說,這與當前主流的軟體設計或雲平臺構建思路非常相似。
8、智慧藥丸存在道德倫理障礙
【新聞摘要】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生物倫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稱,醫護人員應當重視智慧藥丸在道德倫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他們表示,在配套的醫療裝置尚未成熟前,不應該過快將智慧藥丸帶入到醫療領域,同時,公共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充分考慮到相關審批可能存在的此類問題。智慧藥丸,也稱數字藥丸,是內建有可食用微型感測器的處方藥物,該藥物能在體內釋放藥物成分並通過向外部裝置傳送訊號的方式作出反饋。2017 年,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例用於人體的智慧藥物,可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及重度抑鬱症。
【小云評論】就醫療應用來說,智慧藥丸可以追蹤患者用藥情況,特別是身體的用藥反饋,從而提高患者用藥的效果(以及用藥依從性),所帶來的效率提升有可能幫助節省因為濫用、錯用藥物導致的鉅額醫療支出,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這項技術在患者的隱私保護和資料安全方面存在風險。但正如醫療領域法律和道德問題專家Eric Swirsky所說,真正需要關心的是全面評判智慧藥丸的效用,這遠比考慮依從性和患者隱私來的更加複雜。此外,與任何一種藥物或治療手段一樣,只有在患者和醫生通力合作的前提下,這種健康資訊科技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9、Facebook新VR一體機現身
【新聞摘要】 在Oculus Connect 年度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宣佈了研發時間超過2年的、支援6 DoF(6個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的VR一體機Oculus Quest,他表示,該VR產品是首個支援手部動作(Hand Presence)和6 DoF的VR一體機,將是Facebook將10億人帶入VR世界的起點。Oculus Quest單眼解析度為1600x1400,計劃於2019年春季出貨,64GB版本售價399美元,包含類似 Oculus Touch 的手把控制器,並將在出貨時擁有超過50款遊戲的支援。此外,扎克伯格承諾,未來所有的Oculus VR硬體都將在內容支援方面獲得延續性的相容性。
【小云評論】VR一體機不僅僅是遊戲機,或者只是為娛樂內容而生,在未來許多場景下,比如說購物、實驗、教育、工業、遠端互動等多個領域VR一體機都有豐富的應用場景,隨著價格降低、功能豐富、便攜性加強,消費者也會更多的選擇購買VR一體機,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HTC、Daydream都在力推VR一體機。值得注意的是,VR一體機熱潮的背後有著許多網際網路公司大力推動,究其原因,優化使用者體驗、改變使用者互動方式是網際網路公司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而VR一體機很有可能成為突破點。
10、ARM釋出自動駕駛晶片架構 宣示車載系統市場主權
【新聞摘要】 9月底ARM推出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就緒(Safety Ready)”計劃,該計劃旨在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汽車增強型(AE)定製和半定製解決方案,從目前所提供的L3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到2020年前後演進到為L4和L5級自動駕駛提供相關解決方案。為配合這一計劃,ARM推出了代號為Cortex-A76AE的產品,這是第一款專為自動駕駛汽車打造的處理器,產品代號中的“AE”即為汽車增強型產品的系列字尾。此外,ARM宣佈計劃在2020年左右提供Cortex-R處理器的AE版本,以及基於Helios和Hercules微架構的汽車增強型處理器。
【小云評論】ARM並不是車載晶片領域的生面孔,在此之前,ARM架構的處理器及相關IP就已經被各大車廠應用,並廣泛存在於ADAS系統(如防撞、巡航控制等)、連線、資訊娛樂、動力總成控制和汽車其他元件中。但在自動駕駛汽車即將到來的時代,ARM認識到傳統產品已經無法滿足自動駕駛汽車的需要,後者需要的是擁有更強效能、更豐富功能、整合AI技術(比如整合GPU和ML單元)、軟硬體深度融合等特性的新產品,而且還要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在軟體特性上持續迭代,這正是ARM推出“安全就緒”計劃的初衷:為一個全新的、不斷迭代的全新車載晶片時代設計與之相配的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