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錢包被掏空,七天假期“逛吃逛吃”能夠拉動多少GDP?
每年七天假期過後,上班都會發現同事們個個面有菜色,不論是出門旅遊還是宅在家裡,大家紛紛表示:“放假七天,我花掉了兩個月的收入!”
今天內參君就來帶你理理,七天長假,錢都花在了哪?
人人都嫌景點擠
年年十一旅遊熱
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每個家庭度假休閒的一項重要選擇。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7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期間,國內旅遊人數達6.6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6%,旅遊收入達5494億元,同比增長約13.97%。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資料:2017年國慶假期,鐵路旅客運輸高峰為9月28日至10月8日,期間全國鐵路傳送旅客1.32億人次,同比增長11.6%。
民航局資料:2017年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間,民航出行旅客達1295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14.6%。
旅遊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專案,在《“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中預期:到2020年,旅遊業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將達到85%以上。2017年銀聯商務大資料顯示:去年國慶中秋假日,旅遊對泛消費行業綜合貢獻度已經超過了70%。
不斷上漲的資料背後是百姓對旅遊休閒的認可,隨著消費升級,新生代人群成為旅遊消費的主力軍,差異化旅遊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自駕遊、住民宿、避開景點融入當地生活,成為了更多年輕人出遊的選擇。
2017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全國自駕遊(跨市)遊客達到3213萬人次,平均出遊時長54.44小時,平均出遊距離為234.87公里。其中,自駕遊遊客多數為中等收入群體,人均消費為1892元。
看到了新生代消費人群帶來的全新市場,各大旅遊平臺也紛紛上架自駕、民宿、自由行等相關產品,更有一些企業直接進入垂直領域,定位服務於追求個性化、小眾化的80、90後群體,打造具有深度情感化體驗的旅遊綜合體。
其中,被譽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酒店品牌”的詩莉莉在這一領域深耕發力,極具代表性。
作為新一代住宿產品,詩莉莉圍繞不同消費群體進行多品牌運作,把目標使用者細分,針對情侶、閨蜜群體推出“泛蜜月”系列客棧,為帶小孩出遊的年輕家庭提供“愛的田園牧歌”,而對有高階消費能力又喜歡安靜的使用者群體也有“普若”這種主打輕禪的產品可選。
據瞭解,去年十一“黃金週”詩莉莉全國酒店平均入住率達90%,平均房價則達到了1425元。
今年,截至9月15日,其全國整體預定率已經超過了50%,酒店管理部門預計今年十一假期入住也會呈現爆滿狀態,平均房價或與去年相當。
今年5月,詩莉莉宣佈完成1億元人民幣的B輪和B+輪融資,這是繼經緯中國的1億元A輪融資後的第二筆億元級融資。
“黃金週”喜事扎堆
8千億的婚慶市場為何沒有獨角獸?
每年十一“黃金週”都是結婚的好時節,今年10月3日、5日、7日都是結婚的良辰吉日,需要隨份子的小夥伴先穩住,其實婚禮黃金季,花錢最多的還是主辦婚禮的一對新人。
有資料顯示,隨著85後、90後成為結婚主要人群,我國結婚對數佔總人口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未來十年內有婚慶消費需求的人數也將不斷增加,預計 2020 年婚慶市場規模將達 9408 億元。
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42%的新人婚禮花費為5-10萬元,2-5萬和10-20萬兩個消費區間也是主流,花二三十萬辦婚禮的土豪雖然人數不多,卻格外醒目。
2016年國家資料總局統計的高階消費中,僅婚慶費用逆勢上漲。2017年,婚慶費用繼續走高,普遍上漲5%左右。
持續膨脹的婚慶消費不僅吸引了一眾創業者入場,更是滋養出煙雨江南、伊銘萱、喜鋪婚禮、花嫁麗舍等新三板上市公司。
喜鋪婚禮釋出的2017年度報告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498.52萬元,比上年增加10.62%;實現淨利潤1275.4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5.25%。
國內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一站式婚慶企業花嫁麗舍,2017年實現營收30291.85萬元,同比增長49.41%;實現歸母淨利潤3421.02萬元,同比增長2.44%。
然而,婚嫁市場的整體業態卻沒有這兩家公司的利潤那樣樂觀。這個萬億級的消費市場,規模龐大,紛繁複雜,雖然出現了幾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卻始終沒有像婚戀市場成長出百合網、世紀佳緣那樣的行業巨頭。
這個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的婚嫁行業,其市場環境可以用“非常惡劣”來形容,由於供需資訊不對稱,同質化競爭激烈、服務品質參差不齊、定價沒有統一標準等問題,讓整個行業飽受詬病。
婚慶市場亂象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本地化、重服務,婚禮場所本地化選擇將市場需求切分到無數個城鎮中去,但行業的重服務屬性使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為大規模擴張增加了難度。
第二,產業鏈長,資訊不透明,存在潛規則,難於融通。
第三,存在惡性價格競爭和後期捆綁消費的不良現象,阻礙行業發展。
第四,新人需求多樣,消費能力不一。
第五,從業人員培訓不到位,專業技能不足,難以支援大規模擴張。
在整個社會環境中,舉辦婚禮成了“燒錢”的代名詞,婚禮策劃、婚宴、婚紗照、禮服、首飾、鮮花、婚品等等,每樣都有無數種選擇,價格也都沒有上限。結婚成功拉動了經濟增長,卻也讓新人們苦不堪言。
當下,各行各業都在提升服務質量,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新消費時代已經到來,相信婚慶市場上低服務、高定價的“作坊”企業也會面臨深度洗牌,最終成長出為幸福消費提供優質化、標準化服務的獨角獸企業。
每逢過節胖三斤
吃貨生意貢獻了16%的GDP
丹麥生蠔成災我們開通吃貨專線,澳大利亞小龍蝦成群急需天朝解救,讓全世界發愁的水母是國人鍾愛的涼拌海蜇……
每逢節假日,都是餐飲行業最忙碌的當口,不論是出門旅遊還是賦閒在家,中國人的假期永遠都離不開美食。
據中國烹飪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餐飲收入達到3.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在去年82.71萬億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和“吃”有關的收入佔比為16%,接近14萬億,預計2018年餐飲業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
商務部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國慶假期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5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0.3%。
雲南、吉林、天津、陝西、黑龍江五個重點監測餐飲企業收入的省份顯示,國慶期間餐飲行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2.3%、13.4%、12.5%、11.9%和11.7%。
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餐飲業也進入了變革期。頭部企業上市,創新品牌入場,海量資本、前沿技術的湧入,讓餐飲業的生態場景發生著改變。
已成為社交場主要分子的80、90後,他們在選擇餐廳的時候會依賴社交軟體,找大家推薦的、新奇的,採用先種草、後體驗的方式,新生代人群的消費習慣成就了網紅餐廳。
2015年開始,大批網紅餐廳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趙小姐不等位、付小姐在成都、小郡肝串串香等等,這些以熱辣為賣點的川系餐廳以極其迅猛的態勢搶佔了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地段,頻繁出現在各類美食博主的推薦裡。
以小龍坎火鍋為例,自2014年問世以來,先後獲大眾點評網“2014年度最佳餐廳”“2015成都火鍋最大黑馬”“2015成都十大最紅火鍋”等多個稱號,成為“第12屆中國(成都)國際美食節定官方宣傳片的指定拍攝地”。
據其官網資訊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已有加盟店面700家,預計2018年將會達到1000家。然而,今年5月開始,各地頻繁曝出的一系列食品安全負面新聞讓小龍坎門口的長隊不見了蹤影。
比小龍坎現狀更為悽慘的是,第一代網紅餐廳趙小姐不等位、雕爺牛腩、潮汕牛肉火鍋等,早在去年就出現了全國範圍的關店潮。
曾在上海一年開出2500家店的潮汕牛肉火鍋現在有40%都已關門,覆盤這些網紅店不同姿勢的“死法”不難發現,其中原因有著許多共同點。
以加盟的方式快速擴張,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無從保障。
市場需求是有限的,跟風生而生,難免隨風而死。
搞噱頭,賣情懷,壽命難長。
不能捕捉市場動向,產品缺乏創新,難以持久。
餐飲市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網紅餐廳紅一波死一波的現象仍在繼續,而新消費時代,也必將給餐飲市場帶來改變。
未來,提供標準化服務的連鎖品牌和滿足差異化需求的創意餐廳,將會接棒網紅餐廳,成為行業發展的下一增長點。
此外,餐飲業的蓬勃發展外賣企業也貢獻了不少力量,以昆明為例,2017年國慶期間外賣訂單量比日常增長近50%。
縱觀全年,2017年線上外賣市場規模突破3000 億,和2011年的203.7 億相比,增長了 13.6 倍,外賣住宅區訂單交易額佔比已達50%。不得不說,在吃這件事上,是不存在懶人的。
10部電影角逐國慶檔
取消票補會給觀影熱情造成多大影響?
不想到景區看人山人海,害怕堵在路上吸汽車尾氣,所以很多人放棄了長途旅行,更願意留在本地參加一些文化消費活動。
約好友打牌K歌、帶孩子參觀幾場展覽、陪伴侶去看兩場電影,都是假期休閒的不錯選擇。很多影視公司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許多電影都趕在國慶檔上映,角逐“黃金週”的巨大市場。
近幾年,院線銀幕數不斷增加,杜比、IMAX影廳提供了更為震撼的視覺效果和更加舒適的觀影環境。
同時,貓眼電影、淘票票、時光網等網際網路平臺的票務打折,培養了一眾市民的觀影習慣,看電影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娛樂,而是逐漸成為不同年齡層共同的消費習慣。
近幾年,票房市場的整體態勢看漲,除了基於自然增長的幅度外,越來越多的影院陸續向三、四線城市覆蓋也對整體觀影人數的攀升有一定推動力。
2017年國慶檔,全國票房創下了27.5億的新紀錄,其中開心麻花喜劇《羞羞的鐵拳》以14.6億的成績領跑檔內6部主流電影,成為去年國慶檔最大贏家。
今年國慶檔依然熱鬧非凡,9月30日上映的有《影》《雲南蟲谷》《無雙》《李茶的姑媽》《胖子行動隊》《營救汪星人》《悲傷逆流成河》等8部電影,10月1日上映的有《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阿凡提之奇緣歷險》,此外,還有多部待定檔影片。
目前市場預測開心麻花喜劇《李茶的姑媽》有望接棒《羞羞的鐵拳》成為今年的票房贏家。
今年,相關部門對票房注水行為的持續調查,和將於從10月1日起取消的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線上票補,可能會對國慶檔帶來影響。
票補是電影票房的一種促銷手段,2014年,線上票務平臺的興起大力助推票補工作進行,其帶來的流量紅利讓整個電影市場嚐到了甜頭,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票補也成為了影響電影市場的一項重要手段。
票補拉高了電影票房資料,卻也滋生了直接出錢買票房、虛假排場、票房注水、午夜包場、幽靈場等很多行業亂象。
取消票補從短期看或對國慶檔票房產生影響,但這一政策有利於遏制票房亂象,對於電影行業長遠的健康發展有益。
資料來源:品橙旅遊網、新華網、搜狐網、虎嗅網、中國產業資訊網、中商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