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洗衣曾受冷落 ta的出現令這片市場再現蓬勃
【PConline 資訊】近年來,共享經濟的飛速發展,市面上出現一系列共享產品,大家最為熟知的就是共享單車,解決了許多人日常短距離出行的煩惱。而在洗衣機市場,共享模式也盛極一時。然而面對這種偏隱私的用品,共享洗衣曾經屢遭糾病,衛生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公共洗衣機、公用洗衣房隨處可見,尤其是在學校、工廠、公寓這樣的集中住宿場景。但傳統的公共洗護在清潔上存在嚴重短板,消費者對其衛生問題頗為擔心,這也導致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沒有挖掘出來。為了改變這一觀念,“浣熊先生”創始人兼CEO做過市場調查後表示,市場公共洗衣機由於使用人群不一,清洗物件也有所不同,導致衛生問題讓人擔心,許多地方的共享洗衣機使用頻率非常低,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
洗衣機工作原理
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洗衣機分為滾筒和波輪兩類,波輪洗衣機使衣物在渦流和洗滌液的不間斷螺旋式旋轉中與桶壁發生摩擦,進行均勻性洗滌。而滾筒洗衣機通過提升筋將衣物舉起進行摔打,在加上水流的衝擊進行洗衣。兩者其實都是在機械作用下清潔衣物的,無法像人手一樣針對性的清洗,所以清潔能力有限。
其實不管是滾筒還是波輪,都離不開一個筒的結構,這樣的結構在日常使用中桶壁的衝孔結構和表面的毛刺接縫會在不經意間將清洗衣物時殘留的絨毛、皮屑、汙垢等。而這些水汽難以排出,導致夾層等部位生長出許多細菌、真菌,它們的日常新陳代謝還會散發出異常難聞的氣味。因此,要想改變大家對共享洗衣機衛生的擔憂,就要做到“一人一桶”。
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一人一桶
為了打消大家對內筒長時間不更換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浣熊先生”自主研發了核心硬體和配套系統,生產一臺洗衣機會搭配50-60個洗衣桶,目前的主要落地場景是校園,爭取做到一人一桶。每個洗衣桶上配備了晶片,與使用者賬號直接繫結,使用者在小程式端選擇好洗衣液、清洗模式等個性化服務並直接付費即可。每個人專屬的內筒解決了大家對汙染問題的心理障礙,這一模式也使得共享洗衣再現生機。
根據“浣熊先生”在北京、天津等眾多高校的測試結果來看,以10000人學校為例,以前投放100臺洗衣機,每天洗衣量不到400次,而現如今浣熊先生能做到 1500 次以上,洗衣機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機桶分離的設計,也避免了洗衣機內筒長時間不清洗導致病菌、細菌的滋生。相比傳統洗衣機一個內筒,雖然這樣的設計前期建造成本較高,但是卻大大提高了後期維護成本。
除此之外,TCL也推出了免汙式桶中桶洗衣機採用了1+N的方案,即:一臺全封桶免汙式洗衣機(即外部大桶)+N個專屬分類洗滌桶(即內部小桶)。其實這個設計和“浣熊先生”的一人一桶概念如出一轍,TCL的N笑內部小桶分別對應每個人,是個人的專屬小桶,用來收集、洗滌和儲存自己的衣物,與他人衣物徹底分開。而且小桶安裝簡單,僅需5秒,即時取出,汙水也是從小桶內直接流出,杜絕洗衣機自身汙染以及桶與桶之間交叉汙染。
總結:
如何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解決使用者最為擔心的洗衣自身內藏的汙垢、衣物與衣物之間的交叉感染,是廠商們首要解決的問題。目前來看,只要切實解決大家對共享洗衣機的顧慮,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