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圈子盛傳:找到中本聰就有500億!
這兩天,又一則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榜:家樂福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商品動態!據悉,家樂福將利用區塊鏈賬本技術去追蹤農產品從發源地送到超市的過程,從而將原本檢查源頭的管控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秒鐘!
於是,很多網友評論:區塊鏈究竟是什麼鬼?為何他的開發者中本聰在高價懸賞之下,被尋找了十年依然沒有找到?想了解這些,不得不從區塊鏈的發展歷程說起。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
自從2008年中本聰提出區塊鏈技術至今,正好十年。這十年中,區塊鏈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分別是區塊鏈1.0時代——幣時代;區塊鏈2.0時代——鏈時代;區塊鏈3.0時代——脫虛向實時代。
區塊鏈1.0時代,區塊鏈主要被人們用來炒幣,為幣而生,如比特幣、萊特幣、無限幣,狗狗幣、空氣幣、夸克幣……乃至雷聲不斷後,有網民戲稱:“不管是什麼幣,只要虧了錢,最後都成了‘馬拉個幣’。”可謂是“區塊無鏈,幣種雲集”,總有一款適合你。
區塊鏈2.0時代,得益於1994年出生於俄羅斯的V神維塔利克,此人被稱為絕世天才。他把區塊鏈發展成可擴充套件程式,不但可以記錄資訊,還可以自動執行合約。例如:隔壁老王約霸座女見面,按照合約見面就給1000元。高鐵上霸座女一時技癢,秀一把後被警察扣了一夜,隔壁老王苦等一夜後悻悻而歸。但這個智慧合約也會把錢轉給霸座女。因為在區塊鏈2.0時代,在資訊記錄和自動執行合約過程中,多個區塊獨立儲存,只要有任何一個單元存在,整條資料鏈就是有效的,“鏈”的名字,由此可見一二。
區塊鏈3.0時代,各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井噴式發展,且目前國內幾大網際網路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以及迅雷等等,區塊鏈專案都走在前列。其中阿里巴巴的區塊鏈技術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達到世界第一。迅雷的迅雷鏈技術,以百萬TPS(每秒的處理數量,以太坊僅為15的TPS,完全被迅雷鏈碾壓)的高效能,成為主鏈的有力競爭者之一,成功邁入區塊鏈3.0時代。
區塊鏈神祕,中本聰更神祕
如今,由於各國監管層對區塊鏈的監管政策和立場各異,就出現了“幣鏈共生,脫虛向實”的多元時代共存發展的局面。當區塊鏈技術被落地應用的案例逐一報道時,原本對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誤解的企業和機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項顛覆性的技術。
甚至,在網上傳出“全網懸賞500億尋找區塊鏈技術教父中本聰”的資訊。人們在驚歎區塊鏈技術顛覆力的同時,也對區塊鏈創世神充滿了好奇心。
關於中本聰的身份依然是個謎,有人說他是超級黑客,為人低調,喜歡收藏火車模型;有人說他其實是一些黑客組織的代號,在2017年全球範圍內爆發的比特幣勒索病毒就是他們廣泛宣傳比特幣的佐證;甚至有人猜測此人本不存在,只是某國政府或機構為了收割全世界的財富而掩人耳目。
最讓人震驚的一種猜測: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名字實際上是四家公司名字的組合,包括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羅拉(Motorola),暗示著比特幣其實是這四家公司聯手開發並以Satoshi Nakamoto,即“中本聰”的化名來發表……
關於以上種種,無論中本聰是否存在,也不管他是哪國人,只要該技術能夠加速人類文明的程序,就值得去利用。正如那句著名的話說的:“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雞是什麼模樣?”
區塊鏈是顛覆行業的技術
當身邊的人都還在談論區塊鏈的神祕性和顛覆性的時候,當有的人還在追問區塊鏈到底是什麼東西的時候,阿里巴巴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究區塊鏈。此外,相關的區塊鏈專案也紛紛落地:
2017年8月,中國農業銀行涉足區塊鏈專案;
2017年11月,中國銀行涉足區塊鏈專案;
2018年5月,京東集團開始佈局區塊鏈專案;
2018年8月,深圳稅務局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發票;
近日,央行區塊鏈專案落地粵港澳大灣區;
今天,家樂福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商品動態……
如此看來,再不瞭解區塊鏈,你就OUT了!
馬雲說,任何時代,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到發展,都會遇到重重阻力。當年網際網路剛應用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時候,很多人對此不屑,認為電商是個偽命題,覺得不靠譜,存在多重疑慮。今天網際網路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如果哪天脫離了網際網路,生活反而會感到不安。
很多分析師認為,未來5-10年,區塊鏈對人類的影響,將超過網際網路,就看誰能趕上這個風口,乘風借勢,謀勢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