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連跌之後 動盪的騰訊更加讓人看不懂

半年之前,騰訊作為中國最為得意的公司,把馬化騰捧上了亞洲首富的寶座。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半年之後,騰訊公司就發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動盪。很多的分析師都沒法精準的預測騰訊近半年以來的境況,畢竟那時的騰訊如此風光無限。
十連跌之後 動盪的騰訊更加讓人看不懂(圖片來自於www.google.com)
本週四上午,騰訊控股開盤報274港元,跌4.33%,股價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下跌。這也創下了騰訊2004年港股上市以來最長的連跌紀錄。去年年末是騰訊公司最為鼎盛的時候,市值高達42000億港元。可惜到了今年10月,騰訊的市值只剩下31000億,半年蒸發超過1萬億港元顯然是所有公司都無法接受的。市值經歷這樣的縮水明顯無法幫助馬化騰繼續坐在亞洲首富的位子上。
事實上,騰訊自身並非沒有利好的訊息.上週中,騰訊以超過3億美元的價值直接入股了國內知名彈網站bilibili(以下簡稱B站)。在這次入股之後,騰訊對於B站的控股達到了12%。除了入股B站之外,騰訊訊音樂的招股書也終於出爐,被人們唸叨了將近一年騰訊音樂拆分上市即將落地。
然而,近期的好訊息似乎無法挽救騰訊的股價。海外的分析師則非常悲觀,瑞銀集團和摩根大通都已經率先下調了騰訊集團本季度盈利預測。摩根大通把騰訊的目標價由460元降至400元,不過依舊保留了“增持”評級。瑞銀集團也是如此,尤其是提到了騰訊的遊戲業務目前遭到的困境。
騰訊今年所面臨的震盪遠不是股價那麼簡單。騰訊的員工們並沒有渡過一個比較快樂的十一黃金週,尤其是在內部架構調整中被拆分的社交網路事業群(SNG)、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MIG)和網路媒體事業群(OMG)。
騰訊的架構調整之後,外界基本上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騰訊給員工們營造了一個溫室。然而在氣候異變的情況下,這個溫室也不得不拆掉了。不過在筆者眼中,這樣的架構調整恰恰是騰訊急需的。
十連跌之後 動盪的騰訊更加讓人看不懂(圖片來自於www.google.com)
最近幾年,騰訊對於遊戲的依賴性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提到的事情,而這自然與騰訊的架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代表了騰訊未來將會在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等新興技術上進一步的加碼。新技術領域佔據真正的一席之地,自然可以幫助騰訊擺脫遊戲依賴症。
不過,這樣的調整短期內並不會帶來市場的更多信心,於是騰訊又進行了多次股票的回購。最近的22天時間裡,騰訊幾乎每天都會對自家股票進行回購。這樣的做法就像給一個休克的病人進行心臟起搏,或許第三十下的時候才會起作用,但如果沒有前面的二十九下也是白搭。
任何事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界限,否則就會出現“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現象。二月份的電影市場造就了單月100億的神話,而接下來的3月就把之前多吞下去的票房全都吐出來了。騰訊集團也是如此,經歷了輝煌的一年之後,把“多”賺的錢吐出來之後,研究怎麼東山再起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