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社交機會一直都在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
每當一個社交產品面世,都會被當做微信的革命者來看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今天微信就被革三次命了,革命者分別是快播創始人王欣、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
前兩個人還是技術類人才,如果說是被後面一個英語老師和演講高手革命,估計能讓微信這邊的人噎死。
實際上,這三款產品的釋出者,至少前兩個都在表示不是和微信競爭。其中,王欣認為熟人社交已沒有機會,他做的匿名社交主要是靠“人脈暗網”,打探訊息打賞來盈利。今日頭條推出的社交產品是多閃,今日頭條CEO陳林就說,希望微信不要當做競爭對手,多閃是做親密社交,不是要跟微信競爭。羅永浩推出的聊天寶是即時聊天工具,號稱可以實現更人性化的互動、更多好玩實用的功能和更好的社交體驗。
沒有人直接與微信為敵,為敵也沒有用,微信已佔盡了這個市場,阿里曾努力過,沒有用。微信是全社交,每個人都被動捲入,但是還有一些細分領域一直都在,微信也沒有辦法全部覆蓋,這就是新進入者的空間。
最明顯的案例莫過於陌陌,一款和微信非常相似的產品,在地鐵上打廣告擦邊情色約會,下載量放大後果斷轉型,現在主要靠直播賺錢,陌陌之後又興起一個新產品探探,套路和當年的陌陌一樣,也是主打男女約會。
可以說只要規模做大了,為了規避風險,或者尋找更大價值,就會向更為規範的方向前進,後來者就有了機會。作為行業領導者,微信的漂流瓶功能停止後,為新進入者留下了空間。
早在QQ時代,因為叫停聊天室功能,很多使用者流失到其他軟體,國內才興起第一批聊天室網站,後來發展成為第一代直播網站。
微信進入熟人社交後,陌生人社交就有了空間,陌生人和熟人社交的內容大不相同,人性中有諸多方面,有時候面對陌生人時才更為輕鬆和自我,社交關係會影響個人表達。微信和QQ是從陌生人社交,慢慢轉化成熟人社交,熟人社交的商業價值更大。但是商業價值不是特別大的也需要有人去做,這次推出的兩款產品,和微信的社交方式就有很大不同,前者匿名,後者的朋友圈沒有工作關係,不希望為了維護關係勉強點贊。
社交行業也是大浪淘沙,天涯社群現在還依然堅持,只是日子難過,紅極一時的開心網已沒有多少使用者,還有通過同學錄發展起來的人人網葉門庭冷落。但是從整體上看,如果足夠集中,新進入者一定會有機會,比如集中在企業使用者的釘釘就獲得很好發展。
所以完全沒有必要一推出社交軟體,就認為是要革微信的命,目標是為了取代微信,實際上將目標放小一點,也會有空間。
目前看,對微信潛在威脅最大的是多閃,因為其背靠的抖音使用者基數足夠大,去年7月已超過5億,達到目前微信的一半。而且今日頭條的機器演算法儘管被詬病,但很有效,給內容和消費者兩端同時貼標籤,實現匹配,這種演算法是反覆調動人的本性,人性天然喜歡待在原來熟悉的領域裡。今日頭條一定會將這種方法用在多閃上,實現使用者持續活躍和粉絲增加,人的時間有限,在多閃上多用去一分鐘,就會在微信上少用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