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要怎樣的可穿戴裝置
顯然,從20世紀到21世紀,市面上已經出現了產品形態、質量、體驗效果等均不同的各類可穿戴裝置,其出貨量也在隨著被關注的不斷升溫而逐年翻倍增長,直到進入了被稱為可穿戴裝置元年的2014年,人們對於可穿戴裝置表現出的狂熱更是像海嘯般瞬間席捲了整個IT界。
許多人迫不及待地想擁有一款這樣的裝置,欲通過它為自己打造想要的生活;另一些人則正在不假思索地進入這個領域,準備大展身手,賺個缽滿盆滿。然而,無論是寄希望於可穿戴裝置的穿戴迷還是寄資本夢想於可穿戴裝置的投資者,或許都會收穫同樣的心情——“糾結”
至此,雙方都面臨著同樣的一個問題:人類,到底需要怎樣的可穿戴裝置?
可穿戴裝置使用者:它懂我
試想這樣一種生活:當你下班開車回家時,可穿戴裝置根據你一天的工作量得知你的疲憊指數、心情,甚至瞭解你在這種心情時的胃口,然後根據這些分析,在你一啟動汽車時,就選擇好了舒緩的音樂供你放鬆心情。接著,它便開始將你的情況告訴智慧家居“兄弟們”,讓它們趕緊根據氣候調節好室溫、光線明暗,準備好洗澡水,甚至為你準備營養豐富的健康晚餐。
當你一到家,並不需要刻意去想著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只需很自然地順著你平時的習性隨意而為,所有的智慧裝置都將隱於生活的背後,它們會通過你身上的可穿戴裝置,根據你身體的生理、心理狀況,並結合平時的生活習慣、偏好,在你需要的時候毫不突兀地出現。
即使是一位極度貼心的管家也無法做到這樣,他或許能通過與你長年累月的相處瞭解到你愛吃什麼,喜歡穿什麼衣服,但卻無法做到完全知道你在想什麼。然而未來的生活,是由許許多多“懂”你我的智慧裝置合理打造的一種生活(圖2)。

圖2 智慧機器
人與人始終是相互獨立的個體,這樣難免孤獨,當不再寄希望於找一個人消除這種孤獨感時,若能在此時出現一款智慧計算機裝置,通過它帥氣的技術將人從頭到尾剖析得精準無誤,並附帶體貼細緻的服務,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另外一種幸福。
這種幸福的本質就是,終於可以懶到夢寐以求的程度了。
可穿戴裝置投資開發者:我懂他及它
對於可穿戴裝置開發者而言,僅僅懂得技術還遠遠不夠,首先必須要了解使用者的這個“他”。當你瞭解到使用者想要的是上文所描述的那樣一種生活時,還只是開始。顯然,每一種完整的生活樣式是由許多因素相互配搭才得以呈現的,使用者所期望的生活不是隻需要可穿戴裝置就能打造,還需要智慧家居平臺、物理網、移動網際網路、移動健康醫療、大資料平臺、智慧雲等新時代的新型技術來互助。
對於可穿戴裝置的開發者、投資創業者們來說,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當了解了這一點,就不會妄想開發出一個全能的可穿戴裝置來涵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會首先細分市場,瞭解潛在使用者需求,專注於一款裝置的一個功能,將其使用者體驗做到極致,讓使用者愛不釋手。
或許可穿戴裝置的開發者、投資創業者們為了快速獲得回報,試圖進行一些技術概念的堆積,通過營銷放大的方式,在使用者群中獵奇。這樣做的結果將會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喬布斯做的最大貢獻就是重新定義了智慧手機,以及不僅擁有極致的互動體驗、可靠的效能,還有時尚新潮的外觀設計等,這些都是讓使用者愛上iPhone的理由。
當你對所注入的技術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時,其實有時候是一件糟糕的事,因為在可穿戴裝置領域,有技術不代表有使用者體驗,有市場。所以,此刻你應該考慮怎樣做減法,砍掉一些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功能、技術,哪怕只有一項針對一個特定人群的功能。這方面有一個例子可借鑑,即Nike+,其只專注於以運動為核心的智慧腕帶(圖3)。

圖3 Nike+FuelBan
此外,理解了使用者的“他”,接下去便是知道智慧裝置的“它”。當你知道了使用者想要怎樣的生活,知道了其中一部分使用者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將這種概念轉化為實體呈現出來,一切都會變得徒然。
想要打造一款萬金油式並能讀懂使用者的可穿戴裝置,並非不可能,但一定不會在短期內實現。如今的使用者還處於培育階段,許多技術未具備,平臺需要搭建並完善,裝置與各大平臺之間也沒有建立起有序的聯絡和資訊互動,總之,一切都還需時間。
技術還在路上進行著110米欄,設計觀念還在半途處於撿芝麻還是丟西瓜的困惑之中,從谷歌眼鏡始終沒有完全開放銷售,到關於蘋果iWatch的謠言頻繁現身業內(圖4),而蘋果卻仍舊保持淡定,不對外界做任何迴應等現象都可以看出,一款好的可穿戴產品,需要經過大量時間的打磨。

圖4 蘋果iWatch概念圖
並非功能足夠多就是好,有時候它們會成為使用者的煩惱,成為被棄之不用的原因。明確細緻地瞭解使用者最根本的需求,為這樣的需求匯入精準的技術,讓這樣的技術與裝置融為一體,進而讓裝置成為使用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已成功一大半。
之後,通過聚焦定位的營銷法則,簡單、明確、直接地大聲告訴市場你是誰,誰需要你,這樣的產品與營銷才會給投資者或創業者們帶來驚喜。
當深諳人的懶惰本性後,智慧硬體們就應該越來越簡約,不斷做減法,將功能做到極簡極致。
人類需要怎樣的可穿戴裝置?簡單一些、直接一些來說,就是可以讓人變得更懶,但生活質量反而能夠提高的一款猶如神器般的智慧裝置,它應該是人體器官或者觸感的延伸。這並不是一種毫無根據的設想,而是一種即將真實地來到每個人生活中的大趨勢(圖5)

圖5 行動自如、威震四方的鋼鐵俠
可穿戴裝置時代的到來,是時代趨勢與使用者需求合力造就的,兩者缺一不可。就猶如iPhone手機的誕生一樣,在它還未出現以前,使用者並不會主動去尋找它,而它一旦出現,使用者便對其愛不釋手,雙方這種自然的契合是iPhone成功的基礎,同時也是使用者樂意接受它並被它改變的前提。
在可穿戴裝置領域,如果能夠出現一款如iPhone一樣起到重新定義可穿戴裝置的產品,才會真正開始引爆整個市場,因為使用者和整個時代都在等待這樣一款產品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