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網際網路:難在跨界功在融合
日前,在南京舉行的“2018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在演講即將結束時說:“我們專家都不知道工業網際網路應該怎麼搞?有的人覺得很容易,其實面臨的挑戰非常艱鉅。”
作為業界權威,劉韻潔院士的話無疑令人驚訝不已。在會議間隙採訪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時,記者問他對此如何評價,他說: “劉院士的話說明工業網際網路不好搞,非常複雜,IT資訊科技領域在為工業網際網路提供基礎網路支撐後,對於如何與不同行業的工業相融合,其實並不十分清楚。”
的確,火熱的工業網際網路距離真正成功還非常遙遠。何為其成功?劉韻潔院士認為,一個工業網際網路企業解決方案的好壞,不是搞IT資訊科技的人來說,而是由使用的企業決定的,只有產品質量更高了,企業效益更好了,利潤更多了,那才是成功,但“這個事情很困難,因為每一個企業都有個性化的問題,沒有一個包打天下的解決方案”。
從產品驅動到服務驅動
美國大河特種鋼在阿肯色州的智慧化電爐鋼廠,由於採用了智慧化生產技術,人均產鋼量高達3720噸/年,這給西門子工業4.0專案總監陳江寧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因為它的工人勞動生產率是“中國的三倍”。他認為,未來智慧工廠最終要做的是“以整個的業務鏈條為核心,而不是以原來的製造或者設計為核心”。
孫會峰當天在介紹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十大發展趨勢時,同樣提到了“工業價值從產品驅動到服務驅動”。他說:“過去企業更多的是關注工業品的價效比、高質量,而今天的工業產品有可能會成為連結使用者服務的一個載體、手段或入口,所以基於這個工業品,之後源源不斷的價值提供才能真正迴歸到給客戶創造價值本身,這是一個最大的變化”。他認為,所有制造企業都面臨如何適應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化,去構建新的組織體系、競爭方式,甚至產品設計的要求,“我們關注的點會真正地迴歸到服務客戶,有人講到了一種理念——未來我們不再是產品的製造商,而是客戶的運營商,為客戶提供24小時不間斷全生命週期的客戶服務”。
“產品研發模式從單點作戰到協同互補”,是孫會峰提出的另一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趨勢。他說:“企業競爭的烈度在增加,單一企業的資源能力是有限的,如何連線更多的資源手段協同作戰,這裡面可能有比較大的商業機會。”
這一趨勢其實在青島海爾的實踐中已露端倪。據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全球CIO李福生介紹,過去海爾生產洗衣機,傳統模式是研發人員自己想著設計一款洗衣機,但現在除了聚集更多的研發人員,也通過家庭主婦們在網路上互動討論,傾聽她們的聲音,看去汙、節能、安靜和環保等因素哪個更重要,根據使用者投票進行篩選,以此來完成產品的升級迭代。
不止於此,海爾更是將其理念延伸到了服裝領域。過去設計一款衣服賣得很好,但是卻不知道賣給了誰,現在可以在衣服上列印條碼,從生產、倉儲到銷售,甚至賣給了誰,所有的資訊都可以知道了。
李福生透露,海爾集團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COSMOPlat平臺的模式比較領先,從去年開始,國際上的三大標準組織ISO、IEEE、IEC,都紛紛找到海爾希望制定大規模標準。
缺少標準的困惑
圍繞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與會者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海爾地處青島,李福生認為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人才。他說:“我感覺人才難找,或者說真正的專家難找,尤其是我們在青島有更大的難度,在上海、廣州、杭州相對會容易一些。”
江蘇金恆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茂傑表示,工業網際網路目前正在向前推進,但是從消費網際網路到工業網際網路,不同領域的差異其實是很大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殊途同歸,但是各個領域該怎麼去做,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
南京科遠自動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文慶則表示,對於流程性企業,讓其開放還是比較難的,特別是一些化工企業,實際上會涉及到很多工業引數或者說工業的配方等核心機密,讓企業開放資料非常困難,“我覺得國家或地方可以採取一些創新性的措施如委託獨立第三方,由他們給資料開放背書,這些重要資料是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的一個核心要素”。
趙文慶強調,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權威第三方的標準,對於缺乏標準,我們可以用“百家爭鳴”來掩飾,但其實推進工業網際網路會比較困難。
對此,東方國信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趙巨集博懷有同感。他說:“現在大家都在做,但缺少一個相互融合的標準,工業門類太多了,因此必須要有資料介面標準,資料治理的標準,包括APP的標準。”
在融合中前行
去年底,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30萬個以上的工業APP即工業應用程式,推動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到2025年,要形成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雲。
工信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改變了傳統兩化融合的思路,通過將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應用到工業生產當中,構建強大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為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字經濟、工業網際網路大的載體。他認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為製造強國建設提供了關鍵的支撐;二是為網路強國建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三是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推進工業APP和企業上雲,保障網路平臺安全,驗證實驗環境等。”他同時表示要具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圍繞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在高階晶片、新型顯示、智慧手機、5G、智慧製造、關鍵電子裝置等若干領域,建立一批電子資訊製造業的創新中心,破解關鍵路徑技術供給缺失的難題。同時,通過社會資本融資等方式,加速孵化企業投資專案融資,推動科技成果首次商業化應用和產業化;探索採用多種方式,啟用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產業變大變強。
二是為推動深入實施智慧製造工程,依託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的智慧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慧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等工作,分類推進智慧工廠、數字車間、智慧園區建設,積極培育“網際網路+製造業”新模式,加快推動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開放式雙創平臺。同時圍繞智慧機器人、增材製造、工業網際網路資訊物理系統、工業軟體標準化等重點領域,鼓勵國內外的企業、各種機構開展務實合作,建立起國際化開放性的智慧製造利益共同體。
三是紮實推動相關的試點示範,尤其是紮實推動“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群,以及智慧製造示範區的建設,鼓勵因地制宜、先行先試,對示範區在金融、土地、人才及改革創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援。特別是要結合國務院關於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要求,在示範區和試點示範專案打造過程中,將工業網際網路作為重要指標之一,加快培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百萬企業上雲和百萬APP培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