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網際網路的內在邏輯與終極理想
工業網際網路,是相對“消費網際網路”提出的概念。在消費網際網路時期,網際網路技術已經初步展現了其技術魅力,既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又再次點燃了人類對於社會變革的夢想。正是由於消費網際網路的巨大魅力,在工業網際網路概念產生之後,人類社會也對工業網際網路寄予了巨大的厚望。
目前,人類對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經驗主要來源於消費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在工具化、媒體化、平臺化、社群化、生態化、智慧化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對網際網路技術的內在邏輯有了初步認識,這為理解工業網際網路的內在邏輯提供了參考體系。
相對於消費網際網路而言,工業網際網路把網際網路技術由消費領域帶入生產力領域,其對經濟和社會所產生的影響要遠遠大於消費網際網路。而在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過程中,“願景驅動”是一個顯著的產業特徵,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理想驅動。因此,如何理解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內在邏輯和終極理想,成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關鍵所在。
第一重邏輯:優化邏輯
在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過程中,網際網路技術首先展現的不是創造新的增量市場,而是體現在對存量市場的優化。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化力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提高生產效率。 在工業領域,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賴於生產裝置的改進和市場溝通效率的提升。在生產裝置方面,網際網路技術通過線上化、資料化和智慧化等方式加速了生產裝置的進化,提升了生產裝置的自動化和智慧化水平。在市場溝通方面,網際網路技術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覺化工作平臺,把原來無形的組織關係和市場關係全部視覺化,企業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減少企業部門與部門之間、企業內部與外部之間溝通的時間成本,從而全面提升市場溝通效率。
其次,減少市場風險。 在工業領域,企業經營風險主要來源於市場試錯和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網際網路技術一方面提升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效率,縮短了市場試錯週期;另一方面重新定義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模式,出現了C2B、C2M等新興模式,這減少了市場波動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最後,滿足個性化需求。 在工業社會,由於缺少個性化的定價機制,企業企業生產的邏輯一般是用標準化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而網際網路的出現,消費者與生產者可以直接溝通,協商定價。在網際網路提供的新定價機制支援下,消費者的大量個性化需求將被釋放出來。個性化消費,將會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和復購率,這反過來將會進一步推動企業提供個性化產品。
第二重邏輯:重構邏輯
在把網際網路技術引入工業領域之後,產生了管理革命、組織革命、產業革命等一系列概念,其實質是認清了網際網路技術的重構性力量。從技術路徑上來看,網際網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實現方式有三種類型:
其一,跨界。 在原有的市場中,因生產分工而產生的各類企業各自堅守著生存邊界。但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產生,打破了企業部門與部門之間、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的界線,使得各類產業要素得以重新組合,這也就打破了企業生存的安全邊界。在這場跨界運動中,企業在“升維”與“降維”之中,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組織形態和生存方式。
其二,重新定義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係。 在原有的市場關係中,無論生產者技術和管理如何複雜,但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有一道清晰的“鐵幕”,生產與消費按照線性順序展開。在網際網路技術產生後,生產者與消費者這種在時間上的線性關係被打破,這種逆向關係需要重新設計企業商業模式和市場經濟邏輯。
其三,場景定義。 在原有的市場邏輯中,場景邏輯並非首要的影響因素。而在網際網路產生之後,由於網際網路解決了各個場景的導流問題,場景開始成為首要的市場因素。如果說企業原有的邏輯是用標準化產品去洞穿各個場景,忽略場景特有的屬性,那麼網際網路開始重新挖掘各個場景的價值,場景也因此成為企業變革的新座標。
因此,在網際網路的重構邏輯之下,不僅產生了各類“新物種”,這些“新物種”突破了原有的企業邊界和管理模式;而且產生了“新經濟”,市場經濟的底層邏輯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醞釀著新的經濟體制。
第三重邏輯:顛覆邏輯
如果說網際網路的“優化邏輯”和“重構邏輯”依然聚焦在對市場經濟的完善,那麼網際網路的“顛覆邏輯”則有可能突破市場經濟自身,讓部分領域開始具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網際網路對經濟體制的顛覆,具體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是“超級規模化”帶來的質變。 網際網路打破了企業發展的物理空間限制,並且為這種超大規模協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工具,這就使得領頭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甚至超越了傳統民族國家的限制。面對網際網路所催生的這種超級規模化企業,市場經濟的規則已經無法制衡,需要引入計劃經濟的元素。
二是“智慧化”帶來的分配模式變化。 在網際網路產生之後,人工智慧終於由理想變為現實,雖然目前人工智慧稍顯幼稚,但是人工智慧已經在一些領域展現了其價值。未來在人工智慧普及之後,人類標準化的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人類社會的大部分產品和服務將由人工智慧所提供。在人工智慧成為生產力主體之後,原有的“按勞分配”原則將受到衝擊,人類需要新的分配方式。
因此,工業網際網路的終極理想並不是對市場經濟的縫縫補補,而是將會重新劃分市場和計劃的界線,使得人類更多產品領域具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而市場與計劃的重新劃界,也必然會推動社會形態的變革,使數字社會由理想變為現實。
工業網際網路,是消費網際網路的延續和深化,它進一步釋放了網際網路技術的潛力,其所產生的影響已經不再侷限於經濟層面,而是深入到社會層面,推動了工業社會向數字社會的全面轉型。
而數字社會的加速到來,又將重新定義未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這將打破制約工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的制約性因素,反過來了進一步加速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因此,理解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內在邏輯,不能侷限於經濟層面,而是要從社會層面來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