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四個「為什麼」:是什麼在背後驅動你的產品?
我剛剛在寫我創作的一個叫做需求的階梯的框架,它是一個可以讓產品人員創造美好願景的簡單工具。「需求的階梯」結合了 Simon Sinek 在《Start with Why》中最棒的想法和 Clay Christensen 的經典著作 ofollow,noindex">《framework of ‘jobs to be done’》 。

所以,你如何決定你產品背後的「為什麼」?
Jeff Bezos(譯者注:傑夫·貝佐斯,亞馬遜創始人)是最開始思索這個問題的人:
「人們經常問,10年後世界上會有什麼不同,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10年後還有什麼不變」— Jeff Bezos
是的,因為人們想要且需要的真理恰恰是基本的事實。在我作為產品團隊負責人期間,我找到了幾乎可以應用到所有消費體驗和產品的四個模型。他們並不互斥 —— 在很多方向他們是互相覆蓋的,但其中一個可能比其他的更值得你關注。

什麼是你的客戶缺乏的資源?一般來說有三個方面 —— 錢、時間、精力。
你可能之前在 Twitter 或 Instagram 上看過這張圖片(我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誰),這是一個偉大的產品框架。

這就是 Bezos 提出的「10 年後世界上還有什麼不變」這個問題的答案 —— 亞馬遜的客戶總是想要更低的價格(金錢)和更快的運輸(時間),亞馬遜的戰略就是通過專注於這些核心客戶需求而建立的。
這也是為什麼 Uber 的商業模式不是「賣車」,而是「賣時間」。

我發現 Tony Robbins 有點像避雷針。當我提到他的名字時,人們通常會分成兩個陣營:「我愛他,他很棒」或「他是邪教領袖」。無論你的個人觀點是什麼,他對人類六大核心需求的框架仍然非常經典。
Tony 主張六大核心需求驅動著人們的行為:
- 確定性 :對安全性,穩定性,可預測性和舒適性的需求
- 不確定性/多樣性 :對驚喜,興奮,新奇,變化的需求
- 愛與聯絡 :對社會依附、認可,感受到聯絡和愛的需求
- 重要性 :對存在意義、自尊心,感受到特別和被需要的需求
- 成長 :對不斷髮展智力、情感、精神的需求
- 貢獻 :對給予、保護、關心、服務他人的需求
更棒的是,Tony 認為 任何體驗,產品或行為如果能滿足其中三項需求,就會讓人上癮 。
舉個例子,Facebook 解決了(1)愛與聯絡……通過與朋友的聯絡,(2)重要性……通過接收你釋出的內容的回覆/點贊,以及(3)多樣性……你永遠不知道你的訂閱中會出現什麼。
再讓我們來看看負面,許多產品也解決了以下七個致命原罪的一種:
- 驕傲
- 貪婪
- 性慾
- 嫉妒
- 暴食
- 懶惰
- 憤怒
針對這七種致命原罪中的一種設計的產品常常讓人上癮。在這個框架中,Facebook 解決了驕傲。Uber 和 Amazon 解決了懶惰和貪婪。

最後,但並非不重要的是,一些心理學家提供了生命的目的框架:
- 對於弗洛伊德來說,是追尋快樂
- 對於尼采來說,是追尋權利
- 對於弗蘭克爾來說,是追尋意義
行為改變和認知偏見背後的一個關鍵根源是我們追尋快樂、避免痛苦,這也是你設計產品體驗時的偉大洞察點。
我們看到專注於使用者追尋意義的產品或服務的興起。比如正念 和冥想產品,或者諸如 Toms 和 Feed 這種回饋世界的產品。
我漏掉了你喜歡的框架嗎?如果是,請在評論裡提醒我,非常樂意看到你的意見和建議。
Catherine
我是一個產品驅動的 VC @FirstMark 。如果你正在組建一個有著巨集偉未來的公司,我很樂意聽取您的意見並提供幫助。我的 Email:[email protected]
如果發現譯文存在錯誤或其他需要改進的地方,歡迎到 掘金翻譯計劃 對譯文進行修改並 PR,也可獲得相應獎勵積分。文章開頭的 本文永久連結 即為本文在 GitHub 上的 MarkDown 連結。
掘金翻譯計劃 是一個翻譯優質網際網路技術文章的社群,文章來源為掘金 上的英文分享文章。內容覆蓋 Android 、 iOS 、 前端 、 後端 、 區塊鏈 、 產品 、 設計 、 人工智慧 等領域,想要檢視更多優質譯文請持續關注 掘金翻譯計劃 、官方微博、 知乎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