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陪爸媽看《娘道》說起:我們認真觀察了中老年人的內容消費 .
微信號: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全媒派(ID:quanmeipai)
好不容易長大成人,以為翅膀變硬的自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但國慶回趟家痛徹領悟: 黃金檔電視劇的遙控器大權,永遠牢固掌握在爸媽手中。
國慶長假,微博上哀嘆最多的不是四號參加婚禮,把假期攔腰截斷、出行計劃悉數泡湯,而是 七天假期,每晚七點半被爸媽摁在沙發上,相約電視機前。
劇中的瑛娘出身貧苦、歷經坎坷,簡直就是 一部行走的“夫為妻綱、為母則剛”的教科書。 你忍不住感慨, 都8021年了,怎麼還會有這種“堅守婦道”的人設, 可看著身旁眼淚直流的爸媽,你知道換臺無望,只能默默開啟微博,在#娘道 尬#、#陪爸媽看娘道#的話題裡哀嚎幾句心聲。
一度以為,這種槽點滿滿的電視劇早已隱入了塵埃,但《娘道》遙遙領先的收視率卻擺在了你的眼前。更真實的是, 多年來早睡早起的爸媽居然為了看瑛娘竟買了視訊會員。他們守著手機熬夜刷劇的情形,不輸於夏天連夜看魏瓔珞和大豬蹄子在越南發糖的你。
於是,你領悟到,你與爸爸媽媽、姑媽奶奶的審美之間隔著一堵打不破的次元壁、一道跨不過的鴻溝。儘管看慣美劇韓綜、精於在社交網路上發聲的你常常難以理解,但次元壁那端的中老年們也有著他們自己圈子裡深愛的內容,也同樣在進擊的網際網路前一點點調整和適應。
都說銀髮市場是不可多得的流量窪地,但是卻鮮有年輕人真正知道,中老年的手機螢幕上,除了色彩鮮豔的表情包和聳人聽聞的謠言, 還有哪些內容承載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對網際網路世界的感悟和理解。
超越15秒的注意力
刷著快手抖音的年輕人,耐心以15秒為單位被分割,每一次上滑螢幕所帶來的都可能是新的多巴胺。
但對於未曾被社交網路上的多巴胺按鈕“毒害”太久的中老年來說,吸引人的短視訊是以分鐘為刻度計算的。 在中老年聚集的APP彩視上,分享的短視訊幾乎三分鐘起價,超過五分鐘的也絕不罕見。
今年二月,63歲的冰心看完大年初五的秦淮燈會,在彩視上釋出了第一個原創短視訊。
她精心給拍攝的短視訊加了紅燈籠的外框,配上字幕以及充滿喜氣的背景音樂。 剛加入平臺釋出的作品,就收穫了六千餘次播放量,冰心受到鼓舞,決定在短視訊的道路上深耕。
冰心退休前是鞋廠工人,做視訊的技術完全零基礎起步。今年8月,她加入了南京的彩視愛好者群。群裡的彩視高手們每天分享在彩視上製作短視訊的經驗,從拍攝到剪輯,手把手帶新人。入群之後的幾個月裡,冰心能感受到自己技藝攀升。每次出遊,她都會把照片和視訊仔細剪輯,精心設計每一次場景的切換。
冰心對這個南京彩視好友群感情很深,“我很慶幸和感恩,加入這個群,又遇上了德才兼備的好群主和群裡的朋友!大家毫無保留地傳經送寶。”
彩視幾乎成了冰心的“事業”。 她平均三天釋出一個旅遊紀實短視訊,每次密集出遊後甚至做到日更—— 當“老年旅遊博主”的生活自然不易,每個三分鐘的短視訊背後,是她至少三小時的剪輯。不用PR,不用Final Cut, 只憑借彩視自帶的功能, 冰心不到一年已經積累了1.29萬粉絲,每條短視訊之下都是充滿大拇指和玫瑰花的讚譽。
冰心每天收到大量的虛擬禮物——鮮花、氣球或者糧票。她每天也會花很多個小時,依次點開別人的短視訊,花一個又一個三分鐘播放完,然後送上禮品。
年輕人的世界裡,短平快是制勝的法寶;而在老年人的平行空間中,他們懷念著過去的“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他們願意傾注心血花費幾個小時做出一個相簿式的短視訊,也願意耐著性子看完別人三分鐘平淡無奇的短視訊。
彩視上的視訊大都非常樸素,彩友們不必費心如何在1秒內吸引眼球、15秒內完成起承轉合,要做的只是把想要展示的生活和盤托出。 旅遊、廣場舞和親朋好友聚會是中老年短視訊平臺的三大內容支柱,這也幾乎決定了目前這些平臺上鮮出爆款、少有大V。 去中心化的生態裡,中老年們以自己的節奏習慣和話語體系分享著日常生活的亮點,彷彿處在一個少被打擾的桃花源。
無限擴充的九宮格
61歲的風雲第一次接觸美篇APP時,就喜歡上了它:簡易圖文排版,沒有字數限制,一次可以釋出100張照片—— 這簡直就是銀髮救星,畢竟,被九宮格限制許久的中老年們有了美篇,再也不用每次出去玩都九張九張地手動刷屏了。
對於風雲來說,美篇像是一個電子相簿,每次出遊回家,要精心整理好一路的照片,配上旅途中的心得感悟,才算是充滿儀式感地結束了旅行。除了自己拍攝的照片,風雲還會補充沿途的風土人文、歷史背景,讓自己的遊記有更豐富的內容。
風雲在土耳其遊記中配上了背景音樂,還補充了歷史背景
風雲寫的美篇遊記的內容詳實程度遠超朋友圈相簿的承載力,體量和風格直奔公眾號文章,可對於風雲這樣的中老年來說,美篇的黏合力完勝公眾平臺。工具欄簡單實用,而且省掉了掃碼、預覽的繁複程式, 幫助爸媽輕鬆實現“昨天聽說美篇,今天就發出了第一篇文章”的小目標。
美篇的創作排版頁面
但對於相對年輕好學的中老年來說,操作簡單並不是核心的優勢,畢竟退休後最不缺的就是閒暇,真要學起來,很多軟體都不在話下。
在中老年市場,美篇真正的優勢在於它開放的空間,每篇作品都有機會進入推薦榜和附近作品榜,獲得更高的曝光量—— 而分享的作品被觀看、被評論的需求,正是驅動中老年們進行分享的根本動力 。這有效地避免了個人公眾號在早期粉絲量可憐時“對空言說”的尷尬。
美篇小程式的“身邊”功能以資訊流的形式呈現
大多數時候, 中老年被認為是網際網路上的沉默者,在開放的社交網路上基本上都是以“爸媽”而非“自己”的身份出現 。比如前段時間,阿姨們好不容易藉助熱點事件“出場”一次,還是因為偶像出軌、傷心過度不想蒸螃蟹而被兒女吐槽:
在龐大而成熟的商業化平臺裡,不熟網際網路規則的爸媽自然難以順利地發聲,但在中老年專有的聚集地,這些“沉默的大多數”也被更友好的平臺生態賦能, 有力地反擊“中老年評論區只有玫瑰抱拳微笑臉”的刻板印象:
像美篇這樣的社群的成功之道在於,它破除了九宮格的限制。一方面,它打破了朋友圈有形的九宮格,讓熱衷於用圖文表達情感的中老年有了更廣闊的馳騁之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它沒有網際網路世界“無形的九宮格”——也就是那些 被年輕人所掌控的、社交網路“主流”話語體系的限制 ,中老年們可以更加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那些在年輕人眼中“過時”的觀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老年內容平臺完成了對失語者賦聲的使命。
數字難民?不,數字移民
移動網際網路幾年來的“馴化”早已培養出一股崛起了銀髮網際網路力量, 他們以特有的思維和習慣,塑造著屬於中老年自己的內容產品形態。
很多人對這個有錢又有閒的群體關注已久。不少機構嘗試著描繪出這股銀髮力量的畫像,比如騰訊應用寶釋出的《老年使用者移動網際網路報告》發現,老年人有著一顆追趕潮流的心,觸網的速度正可謂後來者居上。
再比如多年來專注於老年人網際網路研究的深圳大學教授周裕瓊,她帶領完成的《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與家庭微信反哺》報告裡,勾勒出了老年人 在利用社交功能上與年輕人相差無幾、只有在支付和獲取資訊上稍顯遜色的形象。
然而,這些冰冷的數字都不能代表真實的老年人:他們可能有著和子女截然不同的“腦回路”,為演技浮誇、價值觀“難以描述”的《娘道》而潸然落淚;有著和晚輩格格不入的社交習慣,願意原速播放平淡的短視訊、用心靈雞湯式語言撰寫遊記;但他們也在默默努力, 試著用電子產品螢幕的黑鏡,反射出他們五彩的生活。
網際網路薰陶下長大的數字原住民們眼中,拿著智慧手機手足無措的長輩們似乎是“數字難民”,在這場人類資訊史上巨大的革命面前,唯有狼狽和不堪。
但他們其實也在努力地進入這場年輕人主導的狂歡,既懷揣著“昨日的世界”的思維方式,也拼盡全力適應今日網際網路的生態。 “數字難民”是個並不恰當的字眼,時代變局之中的中老年們更像是“數字移民” ,一開始縱有不適應,但已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文化。
在“迎戰”全新的內容消費模式時,他們不怕麻煩,不嫌慢,用三小時剪一個簡單的視訊、依次上傳近百張照片都是小菜一碟,只要有足夠的空間賦予他們這種機會,只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存在友善的渠道告訴他們:“不要氣餒,這樣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