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價智慧音箱大行其道 只是一臺聲控點播機?
業內人士稱,提高智慧水平才是智慧音箱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退休的林老師今年春節得到了一件“至今最滿意”的禮物——一臺小度智慧音箱,只要對著它說,“小度小度,我要聽xxx的歌(或者《xxxx》)”,它就會馬上給你放出這些歌,林老師簡直如獲至寶。
葉老師發現別人送他的帶有小螢幕的智慧音箱成了7歲兒子最好的玩具,天天對著它點播動畫片。
事實上,類似場景在今年春節期間,在全國各地都在上演著。據奧維雲網全渠道推總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智慧音箱市場零售量為1625萬臺,同比狂增823%,零售額為36.5億元,同比也暴增645%。
不過,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智慧音箱狂飆猛進,大部分都是幾十元到百來塊的產品,對硬體廠商來說,這樣的品類價值何在?如果只是點歌聽歌點播視訊,能叫“智慧”音箱嗎?說好的智慧音箱能夠聲控空調、冰箱、窗簾,還有“隨口”下單網購、外賣呢?還有年底開始被廠商們熱推的帶屏智慧音箱,到底是什麼東西?帶底座的平板電腦?抑或是一塊充滿智慧的螢幕?可移動的床頭電視?……
新快報記者 鄭志輝
市場
為降低使用者使用門檻
三強爭霸大打“價格戰”
資料顯示,去年我國智慧音箱市場份額佔全球市場總份額的10%,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音箱市場。2018年第四季度,智慧音箱出貨量高達860萬臺,佔年度總出貨量的40%。其中,阿里巴巴以270萬臺的出貨量領跑,佔31%,小米及百度的出貨量都達到約250萬臺。
如果說2018年上半年由阿里和小米主導競爭,那麼百度的突然發力,一舉將雙雄爭霸的中國智慧音箱市場推進到三強分立的新格局中,成為下半年市場的最大變數。
三強爭霸,套路還是低價策略。比如599元智慧視訊音箱小度在家去年“雙11”價格299元,原價249元的小度智慧音箱只要89元,最新發布的小度智慧音箱Pro和小度語音車載支架,售價分別為嚐鮮價169元(原價399元)和公測價49元(原價99元),降價力度之大讓人咋舌。阿里也不甘示弱,在“雙11”期間將原價199元的天貓精靈方糖價格直降到89元后,其“雙11”的出貨量佔整個Q4銷量的七成以上。
踏入2019年,三大巨頭對智慧音箱的狂熱仍在繼續。百度李彥巨集多次親自發布小度音箱,春晚紅包大戰直接送出10萬臺;在2月20日的小米9釋出會上,雷軍明確宣佈,小愛音箱已成為小米AIoT的戰略樞紐產品。
天貓精靈產品經理Z指出,實際上最先打響智慧音箱價格戰的並非國產廠商,而是亞馬遜和谷歌這兩大國際巨頭,亞馬遜Echo Dot和谷歌Home Mini在假日購物季的售價僅為25美元,“所以,在市場還沒有起步,大家都不知道它能幹啥的時候,價格戰的一大作用是降低使用者接受新產品的門檻。”
小米一位產品經理表示,“低於成本、通過補貼獲取使用者的方式,我們認為是不可取,不符合經濟規律,且不可能持久的。”
問題
低價、低能、低使用率
在物聯網資深專家楊劍勇看來,百度參與價格爭奪市場,只因智慧家居是百度人工智慧商業落地核心方向。其定位高階的渡鴉智慧音箱沒有取得成效,繼而釋出廉價版入門級產品,通過高額補貼和邀請明星代言,結合自身AI能力以及DuerOS所構建的龐大智慧生態,促使百度音箱迅猛增長,擠進前三強。
同樣,阿里和小米也有小算盤。阿里在新零售體系方面優勢明顯,尤其是電商和本地生活服務。它的目的是整合電商平臺資源,利用新的流量入口形成完善的商業生態佈局。小米試圖以語音助手小愛同學為核心,通過在手機、智慧音箱、電視機上進行落地,形成一個覆蓋家庭、工作空間的三角架構,串聯起小米生態鏈和米家IoT矩陣產品,滿足使用者更多場景互動體驗。小米內部資料也證明,智慧音箱對於其他IoT產品的帶貨能力非常強,買一個燈順便買一個音箱,買一個音箱順便買個插座的使用者比例很大。
問題是,如果智慧音箱僅僅被老人和小孩用來播放音樂和點播視訊,那巨頭們的這些小算盤同樣也難以敲響。
科技行業觀察人士大熊表示,“用過很多智慧音箱,最常用的功能就是定鬧鐘和問天氣,其他問題大多都聽不懂,沒法給我想要的內容。這裡一個是演算法問題,語義理解水平不行,另一個是內容問題,沒有足夠的內容可以匹配和支撐。”還有人批評說,智慧音箱尚未真正尋找到使用者的痛點,基本都是比拼語音互動、內容資源以及音質,卻又沒有很好將這些需求整合在一起。
以小度在家為例,百度投入的資源不可謂不大,接入了愛奇藝、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大量外部資源,但其“智商”仍不高。譬如你問它,“xxxx的女主角是誰”,小度在家的回答會是“對不起,我沒有這部電影”。
百度引以為豪的Endless Conversation語音互動技術,據說是國內目前唯一支援一次喚醒多輪互動、持續對話的系統,能大大減少使用者與AI互動時呼喊喚醒詞的次數,屬於智慧音箱上最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但就記者實際體驗發現,其在持續聊天時對背景音的處理不夠聰明,經常將背景音錯認為是使用者的指令;其在連續對答時對語義分析的AI水準也不夠聰明,不少問題答非所問。
知名市調機構Canalys分析師在分析中國智慧音箱市場時指出,“中國公司的智慧助手在功能上還暫時無法超越谷歌助理或Alexa。長遠來看,提升智慧助手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Z並不認同這樣的批評,她認為,“使用者沒有高低之分,但是使用者需求有高低之分。最基礎的點歌等需求,應該最先被滿足。在需求量最大的功能做好夯實後才能去做塔尖的部分。另外,智慧音箱的AI是需要更多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不斷訓練才能提高。”
“帶屏”是否是出路?
現在,國內智慧音箱三巨頭全部都發布了帶屏智慧音箱。理論上,有螢幕的智慧音箱可以在語音外增加更多互動方式,進而滿足更多場景,完成更多工,獲取更多使用者。
國際知名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在一份分析報告中表示:“智慧螢幕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他們被音訊和視覺刺激的結合所吸引,智慧螢幕在2018年Q4佔總出貨量需求的10%以上,預計到2019年它們將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騰訊叮噹團隊日前對記者表示,“智慧音箱作為一個新的消費品類,承載了家庭娛樂和資訊服務的功能,也可能成為智慧家居的控制中心,可以成為使用者體驗人工智慧互動的入口,國內外很多廠商都已經在這個領域佈局。”
小米產品經理則表示,“我覺得帶屏音箱一定是個很重要的趨勢。對於語音互動不是特別熟練的老人、小孩子,帶屏音箱可以減輕他們使用的門檻,例如可以看到具象化的答案,可以幫助使用者發現更多好聽、好看的內容等等。無屏和有屏,我們認為很長時段是並存的、互補的關係,不會是替換關係。”
不過,帶屏的智慧音箱和已經普及得很好的平板電腦,有何本質上的區別呢?
安全問題引使用者擔憂
除此之外,智慧音箱產業還面臨另一重大挑戰。Strategy Analytics認為:“我們的研究表明,使用者對智慧揚聲器改善日常生活的方式非常滿意。現在問題是必須解決智慧揚聲器使用者在成為可行的收入流之前的資料安全和隱私問題。”
春節期間,一些智慧音箱使用者已經通過不同渠道表達擔心,“我天天跟它說話,會不會全部被廠商記錄下來,出賣我的資訊?”“智慧音箱會不會悄悄監聽全家人的日常對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