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宣佈將區塊鏈應用於網貸交易溯源
北京商報訊 (記者 劉雙霞)因虛擬貨幣而成為大熱門的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嘗試不斷落地。3月4日,陸金所宣佈,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使用者身份認證、網貸交易溯源等多項平臺運營環節中,包括使用區塊鏈技術輔助使用者身份認證、利用區塊鏈對網貸交易溯源等方面。
在具體應用上,陸金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已正式上線帶“區塊鏈認證”的網貸產品,投資者可在鏈上追溯原始資訊,並可以驗證真實性,包括產品貸前、貸中、貸後的全流程階段。
該負責人介紹,利用區塊鏈,平臺、使用者可以成為鏈上的一個節點,利用區塊鏈的防欺詐和不可篡改特性來解決信任問題。平臺可以全流程登記網貸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資訊,幫助投資人清晰追溯和驗證網貸產品增信、交易、轉讓、還款等重要資訊及其變化過程。同時,後續監管部門也可以成為鏈上的一個節點,從而提高監管效率,實時對交易進行監督和監控。
對於此次陸金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零壹財經分析師孫爽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交易溯源不是區塊鏈的新落地場景。不過,以往的“區塊鏈+溯源”更多涉及的是“線上”與“線下”兩個場景,而“線下”資料難以確權(難以保證線下和線上資料的一致性);不考慮業務併發、個人資訊授權等問題,相對來說,線上實現貸款全流程的網貸業務是比較合適的區塊鏈應用場景;若考慮業務併發,現在區塊鏈技術還不夠快,無法大規模應用於網貸產品,只能作為小範圍試點。
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近日釋出《區塊鏈技術應用白皮書》,其中金融服務領域應用廣泛,交易平臺佔比8%,支付佔比7%,是擁有最多區塊鏈專案的細分行業。而2018年已有不少公司競相佈局區塊鏈ABS平臺,如交通銀行上線全流程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平臺“聚財鏈”;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壹賬通釋出了ALFA(阿爾法)智慧ABS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