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釘釘的教育圖謀
自去年9月馬雲宣佈退休,稱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教育行業後,外界對於阿里如何佈局教育行業的猜想便沒有停止。3月3日,阿里巴巴釘釘主辦“釘釘未來校園教育發展峰會”,正式揭開了阿里教育資訊化領域的佈局。
會上釘釘CEO陳航介紹,釘釘針對基礎教育K12階段推出的“未來校園”解決方案,目的是通過組織線上、溝通線上、協同線上、業務線上、生態線上幫助學校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此外,陳航在釋出“釘釘未來校園”解決方案的同時,也宣佈啟動“千校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協助1000所學校打造“未來校園”示範園區,所有有志於數字化轉型的學校均可報名,釘釘將平均為每一所學校培養10名未來校園數字化管理師,總計將賦能1萬名未來校園數字化管理者。
時至今日,上到國家層面,下到企業組織,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數字化在教育領域的建設和普及並沒呈現繁榮之景。“教育還是停留在20多年前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以經驗為主的工作方式,並沒有享受到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便捷。” 浙江省教育廳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施建國指出。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加快資訊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慧化校園。在《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指出,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資訊化應用水平和師生資訊素養要普遍提高,要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
有資料顯示,在2018年以前,教育資訊化方向創業專案總量還不超過200個,儘管已有嶄露頭角的企業,但行業格局遠遠未定。未來教育資訊化這條賽道,還會出現眾多選手,並針對教育資訊化行業覆蓋的不同地區的客戶人群和他們存在的不同痛點,打造差異化的產品。隨著時間推移,選手增多,賽道會逐漸變得擁擠,殘酷的競爭淘汰賽已經開始。
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局辦公室主任樑曉峰指出,如果說以前的教育資訊化1.0版本主要側重在打基礎、重行政的話,那麼即將到來的2.0時代,則是互聯互通,在常態應用中收集真實資料,全面覆蓋校園的“教、學、管、考”核心業務,建立資料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