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冷臉 網際網路咖啡遭變現大考
近期有媒體曝出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在上海、北京等地關閉了多家門店的訊息。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連咖啡相關負責人處瞭解到,連咖啡確實在進行門店收縮,主要目的是為了關閉一些經營不善、不盈利的門店,並且否認了此前有關連咖啡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傳聞。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連咖啡的門店收縮其實釋放出一個非常關鍵的訊號,依靠資本的網際網路咖啡“燒錢”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盈利能力將是網際網路咖啡下一階段發展和競爭的核心。
“急反轉”關店
據瞭解,北京地區將近一半的連咖啡店面易主或暫停營業,除此之外,上海、深圳以及杭州等地的連咖啡均出現大量關店的情況。
對此,連咖啡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連咖啡大量關店的現象是公司內部的主動調整所致,“這一輪主動的調整從年前就開始了,目前已經基本結束,主要是對盈利能力欠佳和品牌形象不符合發展要求的部分咖啡站點進行優化調整”,該負責人說道。
據大眾點評顯示,北京地區連咖啡的門店總計有48家,其中安立路店、朝陽門店及中關村東路店等約22家門店易主或顯示“商家暫停營業”。除了北京地區之外,連咖啡大本營上海的111家門店也出現35家停業的狀況,深圳的26家門店停業數量達到18家,而在杭州地區,原本10家連咖啡門店僅有2家顯示正常營業。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連咖啡出現門店經營不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與連咖啡在選址及定位等方面相同的瑞幸咖啡的強勢崛起,以及外來品牌的激增。另外,微信現在對公眾號和小程式通過分享等方式獲取流量的控制日趨嚴格,線上獲取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也已經擠壓到了連咖啡門店的盈利空間。連咖啡是長期依靠融資發展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在此情況下關店止損主要也是為了重新提振投資人信心。耐人尋味的是,去年6月,連咖啡CEO張曉高還在出席活動時表示,瑞幸咖啡等網際網路咖啡品牌的興起對於連咖啡而言是件好事,因為可以讓更多的投資人和消費者認識到同在這一領域深耕的連咖啡,並且瑞幸咖啡的高熱度和高話題度其實也讓連咖啡沾了不少光。可不到一年的光景,連咖啡的擴張策略就發生了反轉。
“找錢”補貼戰
瑞幸咖啡的興起掀起了網際網路咖啡的補貼高潮,連咖啡幾乎同時開始加大補貼力度,並且在頻繁關店的當口,補貼依然未停。
3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連咖啡小程式上點了一杯金獎美式和馬達加斯加香草拿鐵,其中連咖啡主打產品金獎美式限時優惠僅需3.8元,香草拿鐵減去優惠券也僅需21元,兩單的配送費均為6元,整體價格低於星巴克與瑞幸咖啡,在配送時間上,兩單20分鐘內同時送達。負責配送的外賣員對記者表示,自己負責配送的安貞店似乎並沒有受門店數量減少的影響,目前訂單量較以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同樣與連咖啡一樣打補貼戰的瑞幸咖啡,也正在繼續忙於“找錢”。今年1月7日瑞幸咖啡宣佈任命香港渣打銀行前執行董事ReinoutSchakel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兼首席戰略官,值得注意的是,ReinoutSchakel曾有豐富的股權、債務融資以及併購業務經驗。此前,有訊息傳出瑞幸咖啡正加速赴港IPO,並在境外註冊瑞幸咖啡(香港)有限公司,或為赴港IPO做準備。
有業內分析指出,瑞幸咖啡此舉或為未來上市鋪路。然而在被傳上市之前有訊息指出,瑞幸咖啡2018年預估營收1.17億美元,虧損約2.32億美元。業內人士認為,瑞幸咖啡的虧損主要來源於長期的補貼策略,在2018年底,瑞幸咖啡再度拿到新一輪的融資,這為瑞幸繼續採用“燒錢換市場”的策略帶來新的資金補充,咖啡市場也將開啟新一輪的補貼戰。
何去何從“流量為王”一度曾是網際網路領域真理一般的存在,燒錢補貼獲取流量也已然成為網際網路餐飲品牌獲取流量最直接的方式,但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漸冷卻,依靠補貼生存的網際網路餐飲品牌盈利乏力等問題便開始逐步顯現。
王振東認為,去年恰好是資本風控趨緊的一年,受到共享單車的影響,流量不再是資本首要考慮的因素,專案的盈利能力變得至關重要,所以連咖啡這次關店實際也是希望通過關閉虧損的門店讓報表實現盈利。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連咖啡的新品研發和品控也是問題,由於把過多的成本用於包裝,並且研發團隊尤其核心技術團隊缺乏相關技術背景和經驗,導致了連咖啡市場競爭力的下降。究其根本,是資本對於流量的態度已經發生改變,從重視流量開始向重視專案盈利能力方向轉變,連咖啡此舉也是為了能夠及時止損,進而提振投資人信心。
另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咖啡外賣實際上存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但同原來外賣平臺燒錢補貼一樣,燒錢補貼並不是可持續發展之計,加之星巴克“專星送”的強勢進駐直接加劇了這一領域的市場競爭,對於以網際網路咖啡起家的品牌而言,補貼力度一旦降低,一定會對單量造成衝擊,但此類品牌可以嘗試從產品、服務等方面著手,發力細分市場,突出自身的優勢,才有可能最終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