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蹭IP到造IP,精品化路線會是網大致勝市場的法寶嗎?
當人們還在爭論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成為電影強國時,在另一片少有關注的戰場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直以來飽受爭議的國內電影市場,如同這個高速膨脹的經濟體所面對的其它撕裂一樣,遠未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和國際視野的觀影品位之間存在一條巨大的裂縫,多元化的觀影訴求還非常依賴國外的型別電影輸入,這是國內電影人的無奈,亦是他們的空間。
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深刻改變了一切產業,包括電影。在主流院線電影之外,國產網路大電影(簡稱網大)以另外一種姿態野蠻生長著,探索著電影市場另外的可能性。
影視寒潮,逆流而上的網大
眾所周知,在如今經濟大環境下,受票補、稅改及限薪等政策影響,今年的影視行業正在經歷寒冬,大量專案暫停,大批從業人員面臨生存危機。然而製作低成本、投資短平快的網大,卻因為這些以往被詬病的“缺陷”,在這次寒潮之中未受到明顯的衝擊。
早在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路大電影概念的時候,沒人能夠預測到被貼上“低成本、低質量、低俗化”三低標籤的網大,會在僅僅4年後市值翻了20倍。即使在2015年的早期網大代表作品《道士上山》交出了拍攝8天、成本28萬、收益2400萬的亮眼成績,也只是被斷定為蹭熱點+軟色情的一時成就。
然而,在今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上,中國影協代表張巨集表示,根據中國電影協會統計:從產業來看,從14年17年,網大產量增長了4.2倍,全網播放量在17年達到近80億,按照有效觀看10%來計算,核心受眾達到8個億,已是院線電影觀眾人次的1/2。而從市場來看,截止8月份,愛奇藝網路大電影TOP20的總票房分賬就已超過3.2億,以半年成績打破17年全年成績。骨朵資料預測,2018年網路大電影的票房分賬總額將達到30億,將在去年基礎上增長50%。
網大的主要播放渠道,優奇騰三大視訊平臺均已完成佈局並不斷升級,隨著市場的擴張,監管的加強,網大從早期的低成本打擦邊球逐步走向精良化,行業不斷洗牌,野蠻生長中,也誕生了一批傑作。近日,芒果TV攜“超芒計劃”進軍網大,可見對於市場的信心。
資本入場,資金加持的網大
早期網大的誕生,是基於國內觀眾多元化的觀影訴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更是專注於長尾市場、對市場供給端的補充。低成本小製作的電影,在傳統的錄影帶發行之外,通過網際網路找到了一個更為廣袤的市場。這片尚待開發的處女地散發出金錢的灼灼光芒,小資本和主流電影圈的編外人士紛紛集結成一支支探險隊,跑馬圈地佔山為王。
但這是一個充滿無限潛力、卻並不是遍地黃金的市場。僅愛奇藝一家的資料顯示:2016年網路大電影全網上線為2000多部,但其中賠錢的比例卻高達80%,自負盈虧15%,賺錢的僅有5%。網大代表《溫柔的謊言》生動的詮釋了這個市場的跌宕,《溫柔的謊言》以2萬投資博取了千萬點選百萬收益,然而一年後《溫柔的謊言2》點選卻縮水至34萬入不敷出。
然而,高虧損率和高回報率的並行不悖,反而進一步刺激了網際網路領域大佬們的入場。
在愛奇藝於14年提出“網路大電影”概念並提供平臺支援後,優酷和騰訊相繼開展了各自的扶持計劃。
在今年5月份的網路大電影高峰論壇上,愛奇藝公佈了優秀作品獎勵基金計劃,每年拿出總計一個億的資金+資源,來滿足不同合作方的獎勵需求;9月份,騰訊視訊推出了新的分賬標準——“標準付費播放量”,即付費使用者對於付費內容的點選觀看,以此作為平臺存量會員觀看影片的收益衡量標準。同時,每部合作影片各種合作模式皆可享受會員拉新激勵收益;
而就在近日,芒果TV更是釋出了“超芒計劃”,將網大納為自身超媒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實現從IP孵化、藝人經紀、終端渠道,到廣告、電商、衍生開發等全產業鏈維度開發。這意味著合作方可獲得芒果TV從製作、藝人、推廣、孵化扶植等全方位的支援,網大內容生產者將共享芒果生態系統內的所有核心資源。
三大平臺分別從獎勵計劃、分成合作及資源整合方面給予更為強大的支援,接踵而來的扶持計劃,無疑在源頭上對於網大生產者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從電影產業發展角度而言,儘管中國電影工業體系起步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但網際網路平臺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試驗田,更低的試錯成本和更多市場外的獎勵,為更多電影人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將會大大縮短追趕的過程。
精品化路線的網大,是歧路還是坦途?
一直以來,電影市場的消費以影院為主導,相對單一的視訊內容帶來了更深入的“沉浸式體驗”,對主流人群也更具號召力。但放到今天的時代背景下,由於成本限制和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院線電影能夠提供的選擇非常單一。而基於大資料+演算法的發展,網路大電影的優勢得到不斷的強化,往往能基於需求挖掘向用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相比傳統院線,線上視訊平臺不僅在時間、空間上擁有更靈活的優勢,在大資料的賦能下,更能輕易地完成產銷結合的產業鏈整合。“新片場基於這些資料做了大量分析工作,什麼樣的片子大概能賺多少錢,倒推我們應該花多少錢來拍,包括如何發行和營銷,我們都已經很熟練了,並且總結了有一套相對‘工業化’的流程。比如說《寶塔鎮河妖》,我們提前從各維度的資料上判斷它成爆款的概率很大,所以第一部還沒上線、第二部就已經開機,三部熱度形成疊加效應,同時資料團隊會收集第一部的觀看情況、反饋給創作組,創作組根據反饋去改進內容。”新片場影業的CEO牟雪曾坦言,“基於足夠大的樣本資料,我們可以分析什麼樣的題材更好做,什麼樣的演員組合更好,從而理性地預判觀眾的需求和喜好。按照這種方法嚴格操作並適當調整,更加科學穩妥。”
在網大概念誕生四年以來,在產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可以看到播放量和分賬票房的持續增長,以及頭部起到的重要作用:優質分賬片在市場中比重越來越大。雖然早期的網路大電影為避開短板,獨闢蹊徑通過色情暴力、怪異奇談等打擦邊球的內容博取眼球。然而隨著蠻荒時期的探索結束,資本跟入,平臺從裁判轉為運動員親自下場參賽,網大精品化和高投入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資本的紛至沓來,讓網路大電影從小成本的蹭IP,順利轉型為大製作的買IP,大資料+演算法的發展,給內容生產及市場定位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更是使得精品化定製網大IP成為現實,網大儼然已然走上了“精品化路線”。
然而,這真的就是網路大電影未來的出路嗎?
其實不盡然。各大平臺主打的網大精品化路線,其實更多的是借鑑於網大的“前輩”——網路電視劇的發展路徑,即當網劇的製作水準達到或優於傳統的電視劇,就可以通過網臺聯動的方式形成PC、手機、電視螢幕的三屏無邊界融合。然而與網劇早已打通的三屏不同的是,網路大電影最為主要的載體網路螢幕,和院線銀幕之間的距離,依然十分遙遠。
網大的生態,更類似於以往電影發行之中的錄影帶形態,與電影銀幕之間有著天然的隔閡。一昧地強調精品化路線,或者意圖類似網劇一樣進行網臺聯動的模式,其實並不現實。與其專注於拍攝無限逼近甚至超越院線電影質量的精品網大,我們或許應該真正關注的,是網大到底應該拍什麼?內容,將成為制約網大發展的真正首因。
或許我們可以從網大主要的受眾基礎來入手:網大75%的使用者,為18至24歲的男性使用者,形象描述就是“小鎮青年”。使用者特徵以及早期網大的成功,很容易讓人把小鎮青年的喜好定位在了三俗上面。然而同樣以“小鎮青年”作為粉絲基礎,於2016年崛起的微博,卻在更多垂直領域進行了深度細分。再加上豆瓣評分7分、拿到龍標的《哀樂女子天團》的異軍突起,我們對小鎮青年的認知,應該產生一些變化。
效仿微博垂直細分的模式,去主動開拓關注紀錄電影、獨立電影乃至小劇場戲劇電影等網劇和院線電影所忽視的盲區。通過網路的長尾實現收益,讓網大成為新銳電影人鍛鍊導演功力同時的票房保證,進而轉戰院線電影。
網大形態+低成本小眾精品+國際大獎,或許會成為更多新導演及進軍網大的傳統影視公司所選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