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造就價值
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叫稀缺,稀缺同時也可以造就價值。
以前對 PM 這個詞沒那麼在意,就知道它的英文名叫 Project manager。另外一層皮也叫專案經理。 腦袋裡下意識地就以為他是管人、管專案、管資源的。最近也一直在看關於如何去管理團隊,這次在公司職位任命『高階技術工程師』,主要搞devops,主要應用到的技術有k8s,docker,資料庫等。因為一路走過來,售前-實施-運維-PM都幹過,所以體會可能多一些。說點認真的,工作好幾年在往技術路上走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越牛逼的人到最後都會去做領導。但我對領導這個職位沒多大的興趣。也許大家不信,這麼說吧,要放在古代,是根本不願意去做朝廷裡的俠客的或者是走向士途這條路的,或許更多的是想去做一名江湖中的遊俠而已。因為本身不喜歡受限在那些條條框框之中。那麼目前也正在這條路上,從未停止。
扯的遠了,這次我們團隊中有 90% 的都是程式員,有java、php、c#、. net、Python、前端的。反正基本上各個方向都有,在職業發展前期,如果決定要寫程式碼了或者憑技術去吃飯了,那麼這個時候一定是要務實,專心紮紮實實的去寫程式碼。憑藉技術,先把自己顧住,不要讓家裡的父母操心,儘管解決不了自由,也要把衣食住行和溫飽問題解決掉。一般工作3-5年會出現瓶頸,5年左右也會,同理,8-10年也是有可能出現的,這個時候要提前鍛鍊自己的拓展思維,練習並加強自己的發散性思維,綜合思考。舉個栗子,比如你做安卓開發,寫APK的,餐廳需要點餐軟體,可以換個角度去想,先跟他們去溝通是否需要這個東西,然後我寫套程式碼,賣給他們,過程中肯定會涉及到關於需求的溝通,一套流程下來,錢也賺到了,溝通能力、辨別需求能力都提升了,其實這樣就已經超過了很多的程式猿「程式碼能力和工作年限平等的狀態下」。
上面所謂的『發散性思維』所擁有後,需要去提前規劃。看事情不要去看眼前,要學會一眼望到自己將來兩年之後的情景或者5年之後,有的人跳槽就為了那 2k 或許就跳了,其實這種做法是完全不可採取的。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會給自己帶來阻力。做技術的人員往往會有一個微觀思維,這就是做領導和純技術人員的區別,通常 PM 待遇薪水比程式設計師高出些許甚至很多並不是他的 review 程式碼能力強也並不是他寫程式碼質量好或者多牛逼,價值在於他會以巨集觀的角度去把控和思考,從而達到最終的目標。
不僅於此,今天我不是鼓勵大家都去做 PM。如果這麼理解就錯了,不管出於任何崗位,或者生活中碰到什麼事情,當事情把你困住,需要去列出一個計劃,比如哪些是緊急重要的、緊急不重要的、重要不緊急的、不緊急不重要的。將事情拆解開來,再去務實一件一件做,並盡力做好,這樣往往事半功倍。讓自己也能輕鬆一些,同時獲取些許成就感。
你看那些很牛逼的程式設計師往往到最後就走兩條路,一條做商務、一條做領導。我猜或許是他們都看開了,想大步走向小康之道。單純一輩子搞技術太傻太天真,儘管我目前也特麼天真,走好腳下的路,為未來打好基礎或許才是我們每一位應該做的。
就拿我寫公號來說,不想給自己設限,寫給我自己的同時也寫給大家。在這個時代,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才能成就自己的價值。這個就是「稀缺」。想寫了好好寫一篇給大家,有廣告了接一個,沒有了也不想去強求,讀者漲了降了,後來根本不是那麼主觀了,靜下心來發現客觀也是一件好事。隨意了,畢竟我不靠這個發家致富。做好當下的事情才是應該乾的,才是緊急重要的事情。
讓我們一起端起手中的夢想,走向小康。我和大家一起成長。
稀缺造就價值,多學一樣本事,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也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勵志前進。遇神殺神,遇魔殺魔。